虽然西方国家正源源不断往乌克兰拉武器,但绝大多数都属于大型、重型武器装备,对于乌克兰来说在两军对峙阶段并没有大规模杀伤,目前战争更像一场游击战。因此能够机动灵活部署的三蹦子,立刻就成为乌军最爱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近日乌军公布一段视频士兵骑着三蹦子,扛着反坦克导弹追着俄军打。 战争史上类似这样的操作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80年代非洲战场上曾有过“皮卡战争”,弱势一方乍得获得法国援助的400多辆皮卡,以及大量“米兰”反坦克导弹。两者相结合,居然将利比亚上百辆坦克和步兵战车围歼,一个齐装满员的装甲旅面对皮卡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要说乌克兰有样学样也说的过去。 ![]() ![]() 从视频内容看,这些乌军骑的三蹦子源苏联时代基辅摩托车厂生产的MT11摩托车,诞生在二战期间。以德制宝马R71摩托车为原型,进行仿制生产制造,重量轻机动性强。在目前双方多地对峙背景下,三蹦子加9K119-2、标枪等反坦克导弹相结合,利用摩托车的高速灵活性打起游击战,遇到俄军坦克战术应用得当甚至可以追着打。 很显然三蹦子机动性强于坦克,在俄军占据全面优势装备打击下,乌克兰能做的除了正面战场硬碰硬外,还必须有游击战相配套。因为就算乌克兰获得西方大量武器装备援助,要想打赢俄罗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适当采用不对称优势在局部积少成多,至少令俄军伤亡加重从而影响士气等这就是目的。就目前战场上俄军装甲部队损失不小,其中甚至包括先进的T-90M主战坦克,其中就有部分属于三蹦子的功劳。 ![]() ![]() 摩托车打坦克用什么战术,最直接的参考还是上面提到的“皮卡战争”,当时乍得和利比亚有着领土之争,实力强大的利比亚出动1万多人占领了奥祖地区。面对强敌乍得在法国支持下,利用法国援助的400多辆皮卡车以及“米兰”反坦克导弹,两者结合进行改装。从12.7毫米高射机枪、14.5毫米高射机枪,再到107毫米火箭炮,以及从武装直升机拆下的火箭发射装置,应有尽有都往车上搬。 虽然新皮卡加反坦克导弹很洋气,但总体来说面对利比亚坦克装甲车无比简陋,1987年乍得利用这些装备开始进攻。3000名皮卡大军向利比亚军队攻击,利比亚作为防守方则有1200人,装备了105辆T-55坦克、51辆BMP-1步兵战车,再加上配合作战的400多仆从军。原本看到皮卡来袭开心得不行,没想到对方不按常理出牌,皮卡车两辆一组左右分开高速绕到坦克两侧,然后趁坦克没有反应过来直接以车载“米兰”点名。 ![]() ![]() ![]() 开战后皮卡发挥高速机动优势,以一部分兵力正面牵制利比亚军队,剩余兵力迂回包抄利比亚军队后方猛打猛冲。于是在非洲战场上出现了惊人一幕,应该也是坦克装甲作战史上最为奇特而又屈辱的一仗,利比亚上百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被数百辆皮卡追杀得屁滚尿流。最后784名利比亚士兵阵亡,92辆T-55主战坦克和33辆BMP-1步兵战车被毁,另有13辆T-55及18辆BMP-1被缴获。与此相对应,乍得军队仅阵亡18人,3辆丰田车被毁,由于战斗过于神奇又被称之为“皮卡战争”。 有样学样不仅包括皮卡战争,实际上苏联时代也有类似战术和装备,二战结束后随着米-4直升机大量应用,为保证机降部队有重火力支援。苏联研制了一款“自行火炮”,它就是SD-57型57毫米自走反坦克炮,1948年研制由57毫米火炮,以及M-72型摩托车发动机组合而成,主要装备空降兵可以用米-4直升机运载。整个系统外加操作人员和备弹全重仅1.3吨,能够以35公里时速进行战场短距离机动,由于造型太简陋有点手扶拖拉机的既视感,该炮有两个相当形象的绰号'长桶'\”摩托炮“。 ![]() ![]() 而且除了拉炮、拉弹药外,甚至可以直接将它作为摩托车使用,操炮士兵可以搭乘然后进行机动作战。SD-57研制成功后,苏联人觉得火力还不够强悍,因此又研制出SD-44型85毫米反坦克炮。以D-44型85毫米加农炮为基础,采用嘎斯GK型卡车车轮增加通用性,重量增加时速降到25公里/小时,1954年底验收定型共生产697门, 同样是一款物廉价美的反装甲利器。 ![]() 有这么多前辈作为借鉴,乌军在作战中也挖掘出不少二战老物件,因此合理改装将摩托车开上战场也很实用。如果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对于更熟悉地形的乌军来说,机动便携反坦克摩托车将对俄装甲坦克部队多少造成一定损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