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说“看到北方的农村,我震惊了!”看看山东网友怎么回复……

 沂蒙那些人和事 2022-07-14 发布于山东



一篇文章说“看到北方的农村,我震惊了!”看看山东网友怎么回复……

文/子孟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北方的人口外流,为什么会有《逃离山东》这样的文章?很多人在文化、社会环境、气候等方面分析过,笔者也从茶文化和酒文化的角度写过相关文章。

  今天,要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分析下,这个角度源于一个南方网友的贴吧文章。

  因为疫情又来了,不能出去化缘,所以有时间浏览网页,突然就看到一个叫“小马甲喽”的网友发的一篇写北方农村的文章——《看到北方的农村,我震惊了!》

  有这么夸张吗?他到底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竟然让他震惊了?

 

  我们先看文章(原文没有图片,下面的图片是我给加的,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或许他看到的你这个还差?):

《看到北方的农村,我震惊了!》

作者:小马甲喽

  我第一次去北方,坐在火车上看一路的风景。

  本来在南方区域都还蛮好的,没想到火车到了山东境内,绿油油的山不见了,整齐的农村小楼不见了,整体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农村的房子,我都没有办法形容那种样子,我听说北方农村生活蛮富裕的呀,为什么不好好修下房子呢?!!!

  我说的都是事实!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去观察。

  好像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一路走来看到的北方农村都是这个样子的。

  象山东,河北,河南等,我想表达的就是,北方农村的生活据说都很好的,象南方一些农村条件可能还不如北方,可是南方农村都把房子修的很漂亮,北方农村有这个物质条件为什么不修漂亮的房子?

  小马甲的文章虽然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但是他的感受应该是真切的。它的看法,我有有些认同,同时也有不同意见,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后面再拿出来给大家探讨下。

  那么这个文章或者说帖子发出来后,广大网友怎么反应呢?尤其是北方的,有没有喷他?嘿嘿,我们先看下笔者在网上找的一些北方建筑和南方的对比,讨论下,然后再看网友们的评论。 

  下面我们看图说话:

  

  这是北方农村的村落,多彩农村,比较杂乱,显得俗气,蓝皮瓦、红皮瓦,有些是危房改造留下的。这还是好的,规划相对整齐,有的地方布局是七零八落。

  这是一些农村院子外的场景,没办法,山多石头多,摞起来就行,瓦房喜欢用红瓦。还在现在户户通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大大改观。

  一些农户的院内场景,不是养猪就是养羊,甚至还有遍地走的鸡鸭鹅。好一点的铺砖,差一点的水泥封上,再差一点垫上沙子,最差的就是泥巴地面,一下雨,就得传油鞋,俗称“屯泥”,像小猪佩奇一样跳来跳去。

  一些贫困户的院子,缺少整理思维,院子都不收拾,思想世界更是一篇混乱,怎么思考致富?真是无语了。

  一些贫困户的屋内场景,被子和衣服到处都是,红红绿绿很喜庆,但是垃圾道到处扔。跟新婚洞房遭到了打劫似的。

  当然,一些正经人家,还是收拾比较干净利落的。就是建筑风格和色调让人感觉有点“侉”!

  一些大户流传下来的老宅,也比较有味道,至少青砖青瓦,檐廊斗拱啥的。然而还是感觉干巴巴的。

  一般的农户,主要是石头,石头屋子石头墙,连水泥都不用抹。现在盖平房,基本都贴瓷砖,红的、白的为主色调。但是房屋线条呆板,缺少生动,没有韵律感。

  你看这是黄土高原的,受地形限制,布局很随意,裸露的黄土很扎眼。大风一刮,哇哇的。

  平原地区,黄色的泥土路仍然有,小汽车都开上了,但是就是路是个难题。而且,农村的排水设施没有,或者说压根没有这个概念,一家一个粪茅子,生活用水通过“阳沟”流到大街上。

  东北那疙瘩,低矮的房子抗风,实用性比较强,没怎么考虑美观和艺术啥的。冬天一下雪,白茫茫一片,管他谁是谁。

  北方房子还有一个特点,矮粗大,或者这样的视觉效果也影响了美观性。基本都有院墙,院子不小,大门以前流行木门,现在都是铁门。

  有的院子墙外就是小菜园,生活很方便,就是黄土裸露、玉蜀黍秸秆一推、乱石残砖剩瓦几块,十分具有北方风情。

  你看这光秃秃的山,光溜溜的树,小石头墙、小石头屋……让我想起为啥大家都喜欢看大长腿,很多人自嘲是小短腿。北方的院落,很多就是小短腿。

  水泥路多了,但是电线杆也多,电线和绕着树走,乱乱的。路不宽就罢了,还弯弯曲曲,都是斜茬子。

  这类房子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直上直下一般粗,像碉堡,像盒子……两个姑娘,一个曲线凹凸有致,一个直不愣登的,你说你爱看哪个?注意地面与天空的对比。

  现在很多有钱的农村人都开始盖楼了,二层三层是主流。不过,大平房、小平房还是多数。小平房上都是粮食,尼龙袋子,油纸;大门上都是吉祥话,红与黑;大门口,砖头,草,下水道,水泥斜坡,等等。

  你看这两户,建筑风格和装修风格一样,一样没有问题,显得整齐划一。但是灰色强、红色瓷砖,这审美都那啥。门口还有“皮烧”,俗称洋桶,还有石棉瓦,种的小菜,简直浪里格朗。

  这个更明显,路上的泥,草,不用的碾子,柴火,牛奶袋子,五大堆清理了很多年,成效不大。总感觉咱们北方人算不好账,搞一次工程,总要剩很多砖啊、瓦啊、沙子啊,堆在门口、堆在大街上。

  你看这路面,你看那树,那墙,那衣服,总感觉又旧又脏。缺少生动,缺少灵气,这到底是咋回事?

  再仔细看房屋,直线多,缺少曲线美。窗户也是方的,布局、玻璃千篇一律。大街上闲人也不少,打牌的,按六的,现在疫情都蹲在家里,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街上人更多。

  当然,新农村建设也有开发比较好的,但是基本都是打造成旅游景点和民宿了。游客来看或者有钱人住的。

  怎么区分是旅游景点还是农户村居?看路边的垃圾桶就知道了,大绿桶基本是村里的,小的或者精致一些的并且还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就是度假山庄的。后者要是放村里,一户生产的垃圾就能分分秒秒给你填满!

  下面,我们看看南方的村民有什么特点吧,希望能够给北方规划建筑一些启示,如下图:

  这是南方种植的芭蕉,叶子大而绿,有诗意。北方的树叶是不是以小叶子居多?除了近些年引进的绿化品种外。

  雨打芭蕉,阴满中庭。那瓦也好看,那屋檐也好看,青瓦配白墙,这个颜色看起来也舒适。

  植被茂密,绿意盎然,总让人感觉生活很惬意。对了,北方建筑很少用木头,南方竹木运用很多,这是一个却别。

  南方住在的院子,收拾很干净,有些摆设很讲究,布置个石凳、石桌,布置个盆景,档次就上来了。

  再一个,南方多水,空气湿度大,气候没有那么干。这样,空气好一些,植被也受福泽。

  你看,不是大江大河,就是小河淌水,要么就是湖泊星罗棋布,实在没有的话自己挖个池塘。

  水乡,都是船,激起的都是浪花,不像汽车驶过扬起尘土漫天。房子邻水,多些灵气,近水楼台先得月,又有诗意。

  巷子虽然窄,但是铺了石板,看不到泥土,两边没有杂物,墙上也没有“送煤气”“收狗”“抽粪”的小广告。雨季以来,青苔上墙,别有一番趣味。

  干净的小巷子,会不会在下雨的时候逢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忧愁,也是一种温柔。

  茂密的山林,几间房舍,听松涛阵阵,看流水潺潺。有桥,桥是一种点缀,桥是一个故事。

  这个村落虽然旧,但是有旧的味道,高低错落,青白相间,人在画中行,风过停一停。

  高高的墙,飞动的屋檐,不要现代化的水泥,只用以亿万年前的青石板,被行人的步履打磨成季节的样子。

  青瓦白墙木窗绿蕉石板路,还有一棵棵造型独特色树。树是无用之树,非北方的速生林,譬如杨树。

  但是街道稍微有压抑感,宽度大些更好。门前最好有个大广场。

  又是水,又是桥,是蓝蓝天白白云。

  窗前要敞亮些,见花园,见水池,见天地。

  这是南方的小别墅,你是不是也想有一套?

  作者小马甲喽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只是直观感受,我们看看广大的北方网友是怎么回复的:

  网友1.北方农村房子外面不怎么样,但是住着宽敞亮堂,正南正北,采光又好,墙壁厚,不怕雪压,房梁打了浇铸,六级以下的地震都不怕,我反而觉得南方的房子修建得外面富丽堂皇,但是里面房间很小,采光不好,显得拥挤,小家子气,墙壁薄,冬天没阳光冻死人…没有地域歧视,我去过好几个南方同学的家,都是这样的,虽然外面漂亮,楼层高,但不如北方住着舒服…刚来南方那几年没把我冻死…

  网友2.南方人有钱了先盖房子,不管里面是不是有家具可放,是不是有人可住,盖个几层小房再说,外表要光鲜,在村里不能丢面子。身边见过这样的至少十几个,有个朋友家真心没钱,但硬着头皮往婆婆家要了钱,把娘家的房子重修了……娘家真心没人,爸爸和爷爷都去了,妈妈早改嫁了,就一个奶奶,弄个三层小楼,真心不能理解她在想什么。

  网友3.我老家就是山东的农村,2005年的时候我姥姥去世了,我回了一趟老家,我也觉得他们整体是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农村的房子跟我的感觉倒还好,只是厕所有点叫人受不了,他们的厕所跟猪圈是连在一起的。

  网友4.山东人表示很无辜,我们这里的一般就是4间大瓦房带一个大院子,那些说猪圈连在一起的,,农村现在很少有养猪的了好吧。
  房子屋顶浇铸,院子水泥地面,觉得还是很舒服的,北方冬天有大炕,热乎乎。

  网友5.不过,现在农村年轻人已经很少了,都在外面买了楼房,现在盖新房子的也比较少了。比10年前少多了。


  我的婆家娘家都是农村,基本就这样。
生活没有你们南方人想象的差,吃喝都不错,家电跟城里一样,电脑也很普及。

  你看,网友们说的也很中肯,北方的房子有优点也有缺点。作为北方人,对北方农村的村落和建筑是十分熟悉的。

  

  言归正传,其实这个很重要,建筑风格,影响人的性格,影响文化,更关系北方新农村建设,关系北方怎么留住人口,以及南北经济的平衡发展。

  我想,经过以上分析,或许对我们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和布局会有启发。

【小编簡介】子孟,原名孟繁曉,人稱老孟,字不凡,號巨隱、二蟲閑者、刀筆吏隸,今臨沂蘭陵人,長居雲上書房,遍植竹与芭蕉,常诵《归园田居》。好讀書不求甚解,喜舞文弄墨聊以自娛,閑暇之余尤嗜紫砂、盆景、奇石、書法、篆刻之類耳。或有散文、诗词等拙作,多刊於此微信公眾號。

**************************************************************

却得少年耽酒力

读书学剑两无成

买山隐居

一个闲学家的梦

依旧关心天气、粮食和经济走势

偶尔荐书,习字,作词,画萝卜和大白菜

并立志做个手艺人

分享或者评论一些逸闻趣事

谢谢你来驻足并看到

在沂河还没有落雪的时候

我将远行,从心出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