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对仗时,上联用比喻,下联也必须用比喻吗?

 老街味道 2022-07-14 发布于山东

前言

前面写过一篇《律诗的对仗,上联是因果关系,下联也必须是因果关系吗?》,说的是律诗的对仗中,上联是因果,下联未必也是因果关系。

古人对仗是很灵活的,同样,上联用比喻的修辞方式,下联未必一定也用比喻。

一、上下联都用比喻

白居易《新春江次》诗云: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
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
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

这首诗中间二联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颔联: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梅花像粉片妆成;柳枝,似金丝刷就。颈联: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江水像鸭头一样绿,小红桥的形态如同雁齿。

这两联的上下联,都用到了比喻。这种上下联同时用比喻手法的对仗很常见。

最好理解的是带有比喻词的诗句,主体+比喻词+喻体,三个要素齐全的称之为明喻。主体在前,喻体在后的,王力先生称之为后置式比喻,例如:

露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唐初诗人崔善为《荅王无功九日》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卢照邻《雨雪曲》

喻体在前,主体在后,王力先生称之为前置式比喻。有些比喻会省略比喻词,但是主体、喻词都有,也属于明喻,例如: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上面说的“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也是这一类。

二、上联用比喻,下联不用

岑生有一首五律《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

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
【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这首诗的颈联,出句用比喻,对句则不用比喻。弓抱(一作挽)关西月,战士所挽的长弓,如同弯弯的月亮。

旗翻渭北风,在渭北风中,战旗翻动。渭北风,是表示处所的关系语。

又如柳宗元的《和州留别穆郎中》:

播迁悲远道,摇落感衰容。今日犹多难,何年更此逢。
【世交黄叶散,乡路白云重】。明发看烟树,唯闻江北钟。

世交离别,如同黄叶飘散。上联是省略比喻词的比喻句。

下联是简单的描述句,归乡路上有重重的白云。没有比喻。

三、下联用比喻,上联不用

晚唐诗人韩偓《浣溪沙》云: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浣溪沙的第4、5句,一般以对仗为正格。韩偓《浣溪沙》中,第四句为出句,这是简单地描述:罗袜况兼金菡萏。《南史·齐本纪下》中提到:

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罗袜况兼金菡萏,可能是指美人穿着罗袜走在帖地的金莲花上。

对句用比喻,雪肌仍是玉琅玕,美人雪色的肌肤,如同美玉。对句用“是”而没有用“似”,这种比喻称为隐喻。

结束语

欣赏古人律诗的对仗,会发现很多佳句可归类为宽对。除了词语意义上的宽松,还会看到语法结构上的宽松,也有修辞方式的宽松。

不过,喜欢工对的诗人,往往追求上下联的一致。例如上联比喻,下联也比喻;上联用典,下联也用典;上联倒装,下联也倒装;

所以,寻找上下联都用比喻的诗句比比皆是,寻找一句用一句不用的对仗句,就不太好找了。

@老街味道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主语不是管乐和关张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