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是三次差点获得诺奖的中国巨星, 他是扶持着, 中国两弹成功的巨星, 可他却被撞不久后不幸逝世, 围观者冷漠, 肇事者成谜,至今没有伏法...... 他的离世, 是全中国人的沉痛和遗憾! 他,就是王淦昌。 ![]() 4岁丧父,13岁丧母, 生活的灰暗和苦痛, 没能让王淦昌怨天尤人、 一蹶不振, 反而锤炼了少年坚毅之心。 他和外婆相依为命,靠放羊为生, 但外婆目光远大, “中国不缺放羊娃, 缺的是有学问的人。” 她砸锅卖铁, 也要将外孙送进了学堂读书。 靠着自身绝不放弃的勤奋, 和外婆付出的全部努力, 江苏农村的放羊娃王淦昌, 一脚踏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 从小就心怀一个岳飞梦的王淦昌, 毫不犹豫为国家兴亡呼喊。 他深知,山河破碎风飘絮, 需要一群年轻人, 来拯救自己这个支离破碎的祖国! 他的导师叶企孙说: 要想国家不遭受外国人的凌辱, 只有靠科学! 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 怀着这样的宏伟志向, 23岁的王淦昌来到德国柏林, 师从被爱因斯坦称为, 才华比肩居里夫人的女科学家迈特纳, 可也是这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令王淦昌痛失诺奖! 作为世界顶尖物理学家, 迈特钠是个工作起来就“不要命”的人, 但她渐渐发现, 从中国来的学生王淦昌, 工作起来比她还不要命。 他在实验室夜以继日的埋头钻研, 常常因为忘记时间, 而被锁在了研究所大门里。 如此刻苦, 他换来了足以震惊世界的成果, 在一次实验报告中, 他发现了一处巨大错漏, 一位博士探测到的γ射线, 很大可能不是γ射线! 他灵光乍现, 提出了新的试验方法和建议, 来探测这种全新的射线粒子, 然而,王淦昌的提议, 却并不被导师看好, 迈特钠固有的对东方的偏见, 认为这不可能是正确的方向, 而且这一结论, 经过众多国际顶尖学者肯定, 王淦昌只是一个20岁出头的学生, 不可能会比这些科研巨掣更厉害, 继而否定了王淦昌, 不管他怎么恳求,都没提供实验器材。 直到两年后,英国人查德威克, 用王淦昌所设想的方法, 探测到了这种粒子,称之为中子, 它的威力, 能够轻易将铀的原子核击成两半, 也就是传说中的裂变。 中子的发现,相当于一把钥匙, 为人类打开了原子弹的大门, 查德威克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导师知道这个消息, 无比震惊又无比后悔, 亲自登门向王淦昌道歉。 如果当初能完成实验, 王淦昌会成为第一位获得诺奖的, 年仅25岁的中国人! 如果能完成实验, 人类世界原子弹大门的钥匙, 会握在中国人手中! 可惜,因为导师的失误, 他第一次错过了诺贝尔奖, 我们也失去了一起崛起的机会。 ![]() 左二王淦昌。 两年后,王淦昌学成归国, 27岁就成为浙大教授, 年纪轻轻, 他却能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 未来在核武科技事业上, 举足轻重的人物: 程开甲、钱人员、吕敏、胡济民、 忻贤杰…… 后来大名鼎鼎的李政道, 当时也是他的学生。 授课之余, 王淦昌带着国外带回的, 珍贵的1克镭进行试验, 可是,艰苦的抗战爆发后, 无论是试验器材还是科研条件, 都无法满足王淦昌实验所需, 他只能先整理出理论发表。 曾在1929年,国际物理界,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中微子存在假说。 但十几年的时间里, 欧美无数顶尖科学家蜂拥而上钻研, 却一直没有结果。 是身在战火中的中国人王淦昌, 给全世界指出了一条明路! 而这,却让他又一次错过了诺奖! 1942年1月, 王淦昌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 可苦于没有实验条件, 他只能将自己的理论方法和建议, 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发表, 这篇论文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很快,美国一位科学家, 根据王淦昌的建议做了中微子验证试验, 这个方法被称为“王-阿伦方法”。 确立了中微子存在的基础。 1953年, 美国科学家莱茵斯在一座核反应堆中, 第一次捕捉到了中微子, 并于1995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作为中微子验证方法的创始人, 王淦昌完全有资格有实力获得诺奖, 但因为实验条件所限, 他第二次错过了诺奖。 可他从来不以为意, 因为在他的心里, 有一份比诺奖更沉甸甸更重要的期望! 甚至为此, 他主动放弃了诺奖的机会! 1950年4月, 他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职, 领导宇宙线的研究。 他主持制定了近物所第一个五年计划, 参与领导筹建位于云南落雪山的, 国内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 1960年, 在国外考察研究的王淦昌带着团队, 发现了世界第一个反西格马负超子! 这个发现, 直接填补微观世界体系空白, 全世界科学家都心知肚明, 王淦昌获得诺奖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 他却突然消失于国际物理界...... ![]() 在他消失之前, 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 面对一堆即将成为废铁的核武器械, 大家一时一筹莫展。 翻遍边边角角零碎的资料, 一位和中国非常友好的苏联科学家, 偷偷留下了一张“指路秘诀”: 没有我们,你们还有王淦昌。 很快,一封秘密电报传给王淦昌, 请他参与国家最高机密核武研究, 那时他正在国际声望如日中天, 继续前行,诺奖唾手可得, 若是选择核武事业, 将是一辈子的隐姓埋名不为人知, 不光意味着他要放弃海外事业, 放弃已经奋斗半生的名誉和声望, 更意味着, 他要放弃诺奖的机会...... 何去何从? 他的回答只有六个字: 我愿以身事国! 所有的荣誉和前途, 他统统都不要了...... ![]() 而赤子归来, 掀起核武伟业万丈波澜! 中国原子弹事业, 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开展, 50多岁的王淦昌在这里, 几乎是年纪最大的科学家。 他和年轻人一样, 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很难想象,在这风沙漫天条件艰苦, 实验器材无比简陋的地方, 王淦昌和无数两弹志士, 托举中华民族实现了两弹爆炸的梦想。 长达17年的时间里, 妻子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去了哪里, 在干什么, 女儿几乎没有见过父亲一面。 而两鬓斑白的王淦昌, 抗住了高原和严寒酷暑的压力, 在实验室和工人打成一片, 他年纪大却非常随和, 大家都喊他王老头。 他领导了上千次原子弹起爆装置的, 炸药爆轰试验, 每一个核心部件, 都经历了他和团队最严格的检测。 作为中国核武研制的, 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王淦昌独立地提出了, 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 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 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秘密参与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在蘑菇云腾空而起震惊世界的背后, 科研基地隐姓埋名的“王老头”, 是其背后最大的功臣之一! 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 苏联用了4年, 英国用了4年7个月, 美国用了7年4个月, 法国用了8年6个月, 而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 大家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称呼他为“核弹先驱”, 可他却摆摆手说: 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 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 1969年, 王淦昌又秘密参与了三次地下核试验, 核武盾卫保家护国的每一步路, 都有他耗尽心血的奉献和付出! 1978年, 已经白发满头的王淦昌自大漠归来, 人们这才知道, 当年国际大名鼎鼎的王淦昌, 就是核武基地默默无闻的“王老头”! 古稀之年, 他仍保持思考,神采奕奕, 为国家重大科学展略发展计划, 做出了建议和规划, 老人家的心里, 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沉甸甸的希望, 为此他不曾停歇一刻, 快90岁了, 仍在科研所埋头科研, 为中国核武未来绘画蓝图。 1999年,两弹元勋表彰大会, 作为研究核心人物的王淦昌, 获得勋章众望所归, 只是那个时候, 因一场飞来横祸,他已经离开人间了...... 1997年的一天, 正在林荫道上散步的王淦昌, 被一辆飞驰而来的自行车撞倒, 肇事的年轻人见闯了祸, 竟弃老人不顾, 骑上自行车飞快逃跑了。 周围不断有人聚集,却无人搀扶, 他们可知, 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老人, 是托举起民族辉煌的一代伟大巨星! 等他终于被送到医院检查, 自行车的撞击, 摔碎了他的右腿股骨颈, 他已经90岁, 为国为民呕心泣血一辈子, 年迈之际不能安度,遭此苦痛折磨。 然而岁月总是无情, 相濡以沫一甲子的妻子, 先他一步逝世, 在车祸的痛苦和丧妻的悲哀中, 王淦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代核武巨星,一代中华脊梁, 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而肇事者,至今都没有找到伏法! 谁是凶手,仍是未解的谜题。 他是地位崇高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啊,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百年来科学大事记, 中国人能名列其内者, 只有彭桓武与王淦昌二人而已! 对不起,王老, 今天,我们认识您太晚太晚了, 如无当年那许多许多意外, 您本该是拿下三个诺奖的中国人; 如果没有那场车祸, 您本可以亲眼看中国一天天强大起来! ![]() 核之领航,国家之幸, 被誉为核弹之父的王淦昌, 在中国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浇灌了他一生的血和泪, 是他, 放弃了唾手可得国际名望, 托举着中国成为核武大国! 是他, 奉献了一辈子的聪明才学, 引领着我们走向繁荣富强! 龙之角,凤之冠, 他耗尽了自己的一生, 托举起国家和民族的辉煌和未来! 2022年,是他逝世整整24周年, 愿国人勿忘, 民族脊梁王淦昌, 核武巨星王淦昌!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