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的“武曲星”和“文曲星”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武曲星”和“文曲星”是我国历史上的说法。不同的时代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人物,比如历史上就至少有关公关二爷和岳飞“武曲星”转世、下凡的说法。自己看到的最早的说法还是来自《封神演义》,在最后封神的时候窦荣成了“武曲星”, 比干成了“文曲星”。
其实在日本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提法。只不过名称应该是“武神”和“文神”。自己最早知道这种提法还是通过“文神”――菅原道真,但猜“武神”时候想到的上杉谦信、楠木正成其实都不正确。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和菅原道真一样处于平安时代的坂上田村麻吕。说到坂上田村麻吕,相信包括良满在内知道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如果我提到“征夷大将军”大名的由来和他息息相关,大家的认识也许就会更进一步了。

武神――坂上田村麻吕



既然已经提到了他,那就先来介绍一下这位“武神”。坂上田村麻吕生于公元758年(孝谦天皇天平宝字2年),卒于811年(嵯峨天皇弘仁2年),活了54岁。他的坂上氏【1】据说是后汉灵帝的后代。汉灵帝的曾孙阿智(知)王(阿智(知)使主)在西晋前期的日本归化时代来到了当时的日本,而此时日本正是第15代应神天皇的执政时期。此后又经过了6代,也就是田村麻吕祖父的祖父坂上老【2】,作为当时大海人皇子(后来的天武天皇)的侧近协助他在壬申之乱【3】中战败大友皇子【4】取得胜利,直接促成了天武天皇的继位。而坂上老也成为飞鸟时代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曾孙,也就是田村麻吕的父亲苅田麻吕【5】和曾祖父相似,也是在内乱中发家。苅田麻吕在藤原仲麻吕之乱(惠美押胜之乱)【6】中首先扮演了密告前者谋反的角色,并将代表皇权的玉玺和驿铃从藤原仲麻吕的支持者淳仁天皇那里收回。紧接着当仲麻吕的儿子训儒麻吕【7】发现并从孝谦上皇那里夺回两样东西之后,苅田麻吕再一次追赶训儒麻吕并射杀了他。因为这件功劳,在藤原仲麻吕之乱后,苅田麻吕被授予从四位下勋二等和大忌寸之姓,同时还得到了中尉少将和甲斐守的职务。不过如果说这样苅田麻吕就算大功告成,实在太小看了他。苅田麻吕在后来的道镜事件【8】中又因为告密再一次晋级为正四位下陆奥镇守将军,还历任中尉中将、安芸守、丹波守和正四位上右卫士督。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自他开始坂上氏成为手握京城兵权的重要势力。接着在冰上川继之乱【9】中,他虽然因为连座而被暂时解职,可是很快便复职而历任了伊予守和备前守,且最终在去世前一年成为从三位左京大夫兼右卫士督、下总守。

阿智(知)使主

就在这样的家庭和环境下,本文主角之一的“武神”坂上田村麻吕出生了。他实际上是苅田麻吕的次子,出生的时候还未发生藤原仲麻吕之乱,父亲当时也只是一个授刀卫少尉。不过随着父亲的升迁,他在近卫府中也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如近卫将监。虽然后来父亲的职位颇高,可是作为次子的他本来也不会有特别的作为。但是就在父亲去世后的几年中,陆奥国和虾夷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特别是在789年(延历8年)由纪古佐美【10】率领的官军被阿弖流为【11】率领的虾夷军打了个大败。因此当时还在近卫府任职的田村麻吕被命令进行再一次讨伐的准备工作。这一准备就是三年多。到了793年(延历12年)以大伴弟麻吕【12】为主、以坂上田村麻吕等四人为辅的征东军出发了,这一仗的结果是虾夷军大败,并且征东军还在胆泽和志波【13】两个地方彻底扫清了虾夷的势力。不过很遗憾的是这场大战的具体情节并没有被任何史料记载下来,只是在《类聚国史》【14】中有过“征東副将軍坂上大宿禰田村麿已下蝦夷を征す”这样一句话。

在征东军胜利凯旋之后,本来只是辅助四人之一的坂上田村麻吕担任了将来对虾夷战争的直接指挥官――陆奥按察使、陆奥守和镇守将军。因此也可间接看出在前一场战争中他所起到的作用。在转年的797年(延历16年),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事实上的第二任“征夷大将军”,也是首位著名的“征夷大将军”。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坂上田村麻吕作为征夷大将军于801年(延历20年)再一次东征虾夷,并且成功地全胜了以阿弓流为为代表的虾夷势力,还特别在802年(延历21年)和803年(延历22年)在胆泽和志波两个地方成功筑城成为对抗虾夷的据点。在此间,阿弖流为和母亲带着虾夷的五百多人向田村麻吕投降,尽管他表示同意,可是京城的很多贵族表示反对,结果无可奈何之下,对他们两人执行了死刑。

当然阿弖流为毕竟只是虾夷地区的一个主要势力,他的衰败并不意味着虾夷地区的彻底征服。于是田村麻吕在804年(延历23年)第二次以“征夷大将军”的身份远征。可是很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他再次建立武功的机会,因为就在转年时任参议的藤原绪嗣【15】对桓武天皇【16】进言提到长久以来的征夷战争已经严重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德政论争),因此后者最终取消了这一次远征。但“征夷大将军”这一本来只是临时事务性的职务却没有被收回,而在此后跟了田村麻吕一生。

虽然做了“征夷大将军”,在平安时代,坂上田村麻吕的官职并没因此成为像镰仓、室町或江户幕府将军那样的地位。不过他还是因为战功卓著而成为参议。此后他还在桓武天皇去世、平城天皇【17】继位以后的5年间相继成为中纳言、大纳言,而且中间还被任命兼任了右近卫大将这样重要敏感的职务。当然右近卫大将也不是白当的,在和平时期这种职位默默无闻,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则是左右历史的关键人物。时间到了810年,在此前的809年平城天皇因病退位给了弟弟嵯峨天皇【18】而成为上皇,可是后者的一系列新政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凑巧的是平城上皇的病又奇迹般的痊愈,以至于大家纷纷希望他能够再次夺回权力。就在810年平城上皇和妃子藤原药子以及药子的哥哥藤原仲成联合试图发生政变的时候,嵯峨天皇先发制人幽禁平城上皇并使之出家、诛杀藤原仲成、逼藤原药子服毒自杀,史称“药子之变”。就在这场政变中田村麻吕站在了嵯峨天皇的一边,并且派遣儿子坂上广野【19】到京都附近的近江国设立关卡封锁来往近江和美浓之间的部队。他自己则和他死后接替他成为“征夷大将军”的文室绵麻吕【20】两人带部队捉住并囚禁了平城上皇于左卫士府。到了后来平城上皇得到机会打算出奔东国以图再举,可发现逃跑的路都被坂上广野等人堵死了,结果只能回到京城出家为僧。

就在药子之变的第二年5月23日,坂上田村麻吕终于因病去世。为了表示对他的哀悼,嵯峨天皇除了取消一天的所有宫廷活动,还特别为他做汉诗表示祭奠。坂上田村麻吕死后被赠从二位。他的后代则是历任了检非违使大尉等职。他也在平安时期被所有的武人所推崇,并且和后面要说的菅原道真类似而被奉为“武神”。

坂上田村麻吕 《前贤故实》(菊池容斋 画)



文神――菅原道真

相比之下,文神的资料比武神的搜集起来要容易一些,那是因为前者由于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被后世了解得更多一些。不过也正因如此,要写好文神并不简单。

菅原道真生于845年(承和12年),卒于903年(延喜3年),活了58岁。除了“文神”这个说法,他还往往被称为“学问之神”。


菅原氏的出身虽然没有坂上氏的所谓中国血统那么奇妙,不过被很多人认为是渡来人之一,换句话说是飞鸟时代唐朝征讨朝鲜灭亡百济之时逃难到大和国这样一批人之中的一族。不过更正统的说法是菅原氏出自土师氏(属于氏族制度中臣下面的连这一等级),而其先祖则是天穗日命【21】的子孙相扑之神野见宿祢【22】。具体的土师氏早期奋斗史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道真祖父的祖父叫做土师宇庭,而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古人因为封地是大和国菅原邑,所以改叫菅原古人。到了菅原古人的时候,已经成了奈良到平安时代的贵族,而且和坂上氏正相反,是以文章见长、学问见优,历任过远江介、文章博士和大学头等职。古人的儿子叫做清公,是和坂上田村麻吕几乎同时代的人物。他不仅进一步升迁到从三位弹正大弼等要职,还曾是推动平安朝初期学习唐朝风气的先驱。他在804年(延历23年)曾经派遣空海、最澄【23】等僧人到唐朝学习,后来在他们于818年(弘仁9年)返回之后,特别从唐朝的风俗中选择推荐了一批对日本有帮助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在纪史的时候改变以往对人名的全称,而是去掉姓氏、只用名字。另外还有一个至今仍起作用的变化是他推荐所有女性的名字均采用“×子”的形式。清公的儿子是是善,和祖辈们一样继续走着学问立家的道路。他曾任大内记、文章博士、式部大辅和后来的参议兼勘解由长官,特别是还起草了他在任时的文德和清和两位天皇【24】的大量诏书。这样看来历史还是颇相似的,也难怪后人要把坂上田村麻吕和菅原道真相提并论,两者的家族都是在祖辈们的时候从中下级官员一步步爬到了较高的位置,可却又并未位及人臣,还给他们创造了继续发展的空间。

还是回到菅原道真这里,他的父亲正是菅原是善,母亲来自伴氏(源于大伴氏,为了避淳和天皇的名讳(本名大伴)而从大伴改成伴姓)。除了父亲这边的文学修养很高,母亲一边的伴氏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歌人家族,还出过大伴旅人和大伴家持【25】等著名的诗人。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道真在幼年的时候就以诗歌见长,到了18岁就成了文章生(相当于入学),23岁从文章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并且得到了正六位下下野权少掾的职务。此后的道真可谓平步青云,任过正六位上玄蕃助、少内记,从五位下兵部少辅、民部少辅、式部少辅兼任文章博士,从五位上讃岐守等职。不过在他从京官变成地方官没多久,就在888年(仁和4年)发生了藤原基经【26】打压橘氏(橘广相【27】)的阿衡事件【28】。其实这件事本身只是京城内部的权力斗争,可年轻气盛的道真撰写了一个意见书给事件挑起者藤原基经,指出这一事件的错误并为橘广相辩护。这一行动的结果是挽救了差点被流放的橘广相,安抚了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宇多天皇【29】,使得后者对他的潜力开始注意,并在两年后诏他回京城任职。可另一方面道真的能力和潜在的威胁也被藤原氏(藤原基经在道真回京后一年去世)发现。可以说阿衡事件中道真的行动给他开辟了一条不再成为默默无闻之人的道路,要么位及人臣、要么失败被贬,总之本可以当世外高人的他转型进入了权力斗争的核心。

其实在当时的宇多天皇看来,菅原道真也是应该被提拔的不二人选。首先因为宇多天皇自己曾经被赐予源氏降为臣格,是多亏了当初藤原基经的帮助才重新归属皇族并且成为皇太子。可是这样一来等到他真正当了天皇,却要天天看基经的脸色行事,完全没有做天皇的地位。这还不用说,藤原氏还在他任内不断排挤其他氏族,包括橘氏这样的大族和皇亲国戚(橘广相的女儿是宇多天皇的女御)都被他们打压得抬不起头来。为了保住天皇家和自己的地位,他势必要引入有能力并有一定地位的新鲜血液来和藤原氏分庭抗衡。而菅原道真正满足了这一需要。于是,在藤原基经去世(891年)后,他就大力提拔菅原道真,使得他们能够有足够实力和基经的儿子时平【30】领导的藤原氏抗争。

这以后的事情只能用黎明之前的寂静来形容了。看似太平无事,其实暗潮汹涌。当然还是先来说说道真在宇多天皇时代如火箭一般的升迁。他在藤原基经死后补任了天皇近臣一般的藏人头并兼任式部少辅和左中弁。第二年又升为从四位下左京大夫(京城守备)。再过一年又成为参议兼式部大辅、左大弁(政务)、勘解由长官(监察)和春宮亮(太子教导)。可以看出宇多天皇提拔他同时作了军、政、监察等工作以及拉拢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可谓用心良苦。后来还根据道真的建议,因为唐朝的内乱,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紧接着他又被升为从三位权中纳言兼春宫权大夫和后来的民部卿。此间宇多天皇还让两家联姻,一方面让道真的长女衍子当自己的女御,另一方面他的另一个女儿嫁给自己的三子齐世亲王【31】(母亲是橘广相的女儿。注意:这一联姻也成为后来道真失败的诱因)。宇多天皇办成了这几件大事,心里的石头也基本落了地,于是让位给长子敦仁亲王,也就是后来的醍醐天皇【32】。醍醐天皇的母亲尽管是藤原氏出身,养母也是藤原基经的女儿,可是因为父亲的安排,他和道真之间的关系也不算太差。而且在父亲让位之前给他的身边安插了一批协助道真的权贵,如中纳言源希、藏人头平季长和侍从藤原忠平【33】等人。因此在他任内的前期,始终还是(不得不)重用并且继续提拔道真。很快,道真就升为正三位权大纳言(政)兼右近卫大將(军)、中宮大夫(太子),而且拥有了当时只有藤原时平才有的“官奏执奏(内览)”【34】的特权。

不过此时的藤原氏也并非吃喝玩乐、等着挨打。在道真一路升迁的过程中,他们也早就开始注意发现那些因为道真的改革而利益受损的氏族和权贵,诸如此类的特别是相当一批中下级贵族(如藤原清贯【35】等)和藤原氏一拍即合,为整垮道真做准备。在道真奉调回京之后的第10年,也就是899年(昌泰2年),道真再次晋升为右大臣兼右近卫大将。此时的他已经和藤原时平(左大臣兼左近卫大将)只有一级之差,甚至于说两人的权力已经没有本质的差别。这个时候同样是土师氏出身的三善清行【36】曾劝诫道真应该激流勇退,以免遭受他人算计,不过很遗憾后者并没有认真采纳。就这样来到了901年(昌泰4年),此时的格局是宇多上皇、菅原道真和一批地位较高的文人贵族与醍醐天皇、藤原时平和一批中下级贵族之间的对立。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后者中谁的提议,外面开始流传出道真打算立当初女儿嫁给的齐世亲王,也就是醍醐天皇的弟弟,为新一代天皇。消息一出,后者立刻占据了主动,并由醍醐天皇下令惩处道真和他的党羽。紧接着道真被左迁到九州的太宰府任太宰权帅,宇多上皇本想帮忙改变决定,却无能为力。后来道真还被“荣誉”地给了个从二位的头衔,且依旧兼任右大臣、右近卫大将,可是人都已经到了九州,这些头衔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但是他的党羽们就没那么好看了。此前的中纳言源希和藏人头平季长已经病死,藤原忠平因为是藤原时平的亲弟弟而没有太大变化,但被赶出了政治中心,而道真的四个子女因此被左迁,特别是长子高视【37】从大学头兼右少弁的职务上被远远地发配到了土佐国任国介。这一事件则被后来称为“昌泰之变”。在事变的第三年,也就是903年(延喜3年),道真在九州太宰府病没,结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

菅原道真虽然去世了,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完结。就在他死后,各种怪异的事情接踵而来,首先醍醐天皇的皇子接着病死,然后皇宫清凉殿又被落雷击中死伤一片(包括藤原清贯),后来藤原时平也年仅39岁就早早病死,这一切都被认为是道真的怨灵在报复。于是,醍醐天皇只能赦免了已经去世的道真和他孩子们的罪责,让他们返回京城,后来还特别追赠道真为正二位。而清凉殿被雷劈这件事则让很多人相信道真的怨灵已经成了天神,为此除了建立北野天满宫来祭祀道真,还根据他生前是学者和歌人这个特点,把他推崇为“学问之神”,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文神”。再到80年后的993年(正历4年),道真又被当时的一条天皇【38】追赠正一位左大臣和后来的太政大臣,可谓达到了生前不曾拥有的高位。

回过来再说说藤原时平,因为他的早逝,使得后来藤原氏的领导权落入了当初支持宇多上皇和道真的藤原忠平手中,也因此后来的藤原氏五摄家实际上都是藤原忠平的子孙,而时平的后代则草草融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这或许也是道真怨灵在作祟吧。

藤原忠平

说了道真的一生,不过能让他被成为“学问之神”或者“文神”的还要算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和贡献。前面曾经提过,父亲、母亲两个家族都是歌人辈出的他,从小就擅长诗歌,而且从那个时候一直到他左迁病没,他的诗歌创作都没有间断过。在他左迁之前的900年(昌泰3年)和其后的903年(延喜3年),他分别把自己曾经著作的诗歌、散文和后来在太宰府的作品编成了《菅家文草》(12卷)和《菅家后集》。这些都是他对当时和后世文学的巨大贡献。此外在《古今和歌集》中还有采用过他的两片作品,《北野之御歌》中采用过35首作品等。除了文学方面,他对日本历史也有很大贡献,前面提到过的他在892年(宽平4年)完成的《类聚国史》是日本古代很重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把此前的六国史(《日本书纪》、《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和《日本三代实录》(这一个也是道真参予撰写的))中支离破碎的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起来,从神话时代一直到887年的光孝天皇这段历史完整的再现了出来,直到后世也一直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不过《类聚国史》本来有共计205卷,现在只流传下来62卷,实在是颇为可惜。

除了这些道真本人对文学的贡献,后来他的事迹也成为日本文学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江户时代,以昌泰之变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出演过很多歌舞伎、狂言等形式的作品,如《天神记》、《菅原传授手习鉴》和《天满宫菜种御供》等。后来他和祭奠他的太宰府天满宫的形象还上过很多版的日本纸币。

最后说到他的汉诗,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创作:“菅原道真的汉诗创作有着鲜明的思想特色,他不仅以犀利的诗笔,奋不顾身地向蝇营狗苟的世俗小人展开讨伐,而且敢于越过他所隶属的那个阶层所人为设置的创作禁区,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传写心声.此外,在以儒教为本位的思想信仰的指导下,他往往毫无矫饰地袒露出忠君爱国的一片赤忱,这在当时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下面就贴几首他在自己人生的各个时期创作的汉诗,让我们一方面品评一下他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体会一下他心境的变化:(来自:[url]http://www./ze/poem/jian.htm[/url])

1.早期:
《菅家文草》01:001
月夜见梅花

于时年十一。严君令田进士试之。予始言诗。故载篇目。

月耀如晴雪
梅花似照星
可怜金镜转
庭上玉房馨

2.中期(任讚岐守)
《菅家文草》03:187
北堂饯宴,各分一字(探得迁)

我将南海饱风烟 〈按:讚岐。〉
更妒他人道左迁
倩忆分忧非祖业
徘徊孔圣庙门前

3.后期
《菅家文草》04:267
九日偶吟 

客中三见菊花开
只有重阳每度来
今日低头思昔日
紫宸殿下赐恩杯

4.左迁之后
《菅家后集》514
谪居春雪

盈城溢郭几梅花
犹是风光早岁华
雁足粘将疑系帛
乌头点著思归家

道真的遗言是:“余,外国に死を得たる者は骸骨を故乡に归すを见る。思ふところあるによりてこの事愿はず……”。《菅家传》

日元上的菅原道真
全文完。


注释:
【1】坂上:位于大和国添上郡
【2】坂上老:(?-699年(天武天皇3年)?)
【3】壬申之乱:在672年发生的日本古代最大的内乱。在主导大化改新的第38代天智天皇去世之后,本来他的儿子大友皇子继位,但是他的皇弟大海人皇子造反并且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天武天皇,而大友皇子战败自杀。
【4】大友皇子(大化4年(648年)-天武天皇元年7月23日(672年8月24日)),是天智天皇的儿子,在壬申之乱中战败自杀,后在明治天皇时期被追谥弘文天皇。
【5】坂上苅田麻吕(神龟4年(727年)-延历5年1月7日(786年2月14日))
【6】藤原仲麻吕之乱,是764年发生的一场动乱。起因是当时的淳仁天皇与藤原仲麻吕和对立的孝谦上皇与道镜之间的矛盾。因为后者先下手为强,藤原仲麻吕逃出京城,并在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失败,最终被捕并斩首,并且淳仁天皇被流放。藤原仲麻吕:(庆云3年(706年)-天平宝字8年9月18日(764年10月21日)),是藤原镰足的孙子,出自藤原南家,曾被淳仁天皇赐名惠美押胜。他的失败也是南家没落的开始。
【7】藤原训儒麻吕(?-天平宝字8年9月11日(764年10月14日))是藤原仲麻吕的三子,在藤原仲麻吕之乱中被射杀。
【8】道镜:(文武天皇4年(700年)? -宝亀3年4月7日(772年5月17日))是孝谦天皇(后来的称德天皇)宠幸的法相宗僧人,出自物部氏族的弓削氏,所以也叫做弓削道镜。后来在称德天皇死后被左迁放逐并且很快病死。
【9】冰上川继之乱:是奈良时代的政治事件。冰上川继本来是天武天皇的曾孙,在782年指使下属携兵仗闯入天皇内里,扬言要“倾覆朝廷”,结果被以谋反罪流放到伊豆国,20多年后被赦免。
【10】纪古佐美(730年代前半-延历16年4月4日(797年)),是平安时代初期的贵族和官僚,特别是担任了很多东征虾夷的职务。还在788年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但是在转年的对虾夷征讨中失败,并且因为损失过多而获罪。后来被赦免后担任了中纳言、大纳言和太子傅。
【11】阿弖流为(生年不详-延历21年旧8月13日(802年9月17日)),是平安时代初期的虾夷军事领导者,曾在胆泽击败纪古佐美带领的讨伐军,不过后来被坂上田村麻吕击败降服,后被处刑。
【12】大伴弟麻吕(天平3年(731年)?-大同4年5月28日(809年7月14日)),是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初期的公卿、武将。父亲是大伴古慈斐(曾经因为藤原仲麻吕的诬告而被流放到土佐,后来复职)。大伴弟麻吕也是第一任的“征夷大将军”,不过名气远不如坂上田村麻吕,因此往往人们认为后者才是首任。
【13】胆泽:现在属于岩手县胆泽郡;志波:现在属于岩手县紫波郡。
【14】《类聚国史》:是古代日本的编年体史书,由菅原道真编纂,在892年完成。
【15】藤原绪嗣:(宝龟5年(774年)-承和10年7月23日(843年8月22日)),是平安时代的政治家,是藤原式家出身,藤原百川的长子。
【16】桓武天皇(天平9年(737年)-延历25年3月17日(806年4月9日)),第50代天皇。
【17】平城天皇(宝龟5年(774年)8月15日-弘仁15年7月7日(824年8月5日)),第51代天皇。
【18】嵯峨天皇(延历5年(786年)9月7日-承和9年(842年)7月15日),第52代天皇。
【19】坂上广野:坂上田村麻吕的次子,担任过从四位下右兵卫督。
【20】文室绵麻吕(天平神护元年(765年)-弘仁14年4月24日(823年6月6日)),是平安时代的武将、公卿。在药子之变中建立功勋,并且继坂上田村麻吕后担任第三任的“征夷大将军”。
【21】天穗日命:是日本神话中男性的神,主管农业、稻穗、养蚕、木棉等。
【22】野见宿祢:是在《日本书纪》中的神,也是所谓相扑之神。他是天穗日命的14世子孙。他的后代成为土师氏,后来又分出菅原氏、大江氏(后来分出毛利氏)等。
【23】空海(宝龟5年6月15日(774年7月27日)-承和2年3月21日(835年4月22日))是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最澄(神护景云元年8月18日(767年9月19日)-弘仁13年6月4日(822年6月26日))是日本天台宗的开山祖师。
【24】文德天皇(天长4年(827年)-天安2年(858年)8月27日)是日本第55代天皇;清和天皇(嘉祥3年3月25日(850年5月10日)-元庆4年12月4日(881年1月7日)是日本第56代天皇。
【25】大伴旅人(665年-天平3年(731年))是奈良时代的政治家、歌人,《万叶集》中有他的和歌78首;大伴家持(养老2年(718年)-延历4年8月28日(785年10月5日))也是奈良时代的政治家、歌人,是大伴旅人的儿子。曾经因为冰上川继之乱和藤原种继暗杀事件被多次追放,后复职。《万叶集》中有他的长歌、短歌共473首。
【26】藤原基经(承和3年(836年)-宽平3年1月13日(891年2月24日))是平安时代前期的公卿和首任关白。他是藤原北家藤原长良的三子,曾经帮助养父藤原良房策划应天门之变打压大伴氏,后来扶植宇多天皇继位,又利用阿衡事件打压橘氏。
【27】橘广相(承和4年(837年)-宽平2年5月16日(890年6月10日))是平安时代前期的贵族、学者,是橘诸兄的五代孙。因为为宇多天皇起草的勅答的“阿衡”一次引起藤原基经的“反感”而险些获罪。他的外孙子也是宇多天皇的次子齐世亲王。
【28】阿衡事件:平安时代前期的政治事件。事情起因是宇多天皇的诏书中有对藤原基经的话“阿衡之任为卿之任”,表示把他比作中国古代的贤相伊尹(传说伊尹曾被尊为“阿衡”)。但后者认为“阿衡”只是一个尊号,并无实权,因此挑刺要惩罚起草诏书的橘广相。结果围绕是否有问题在当时的左大臣源融领导下讨论了半年,最终原先的诏书取消,橘广相被罢免。不过因为菅原道真的努力,橘广相并未被处以藤原基经所希望的流放之罪。整个事件实际上是藤原氏打压橘氏的手段。
【29】宇多天皇(贞观9年(867年)5月5日-承平元年(931年)7月19日)日本第59代天皇。
【30】藤原时平(贞观13年(871年)-延喜9年4月4日(909年5月1日))是藤原基经的长子,策划了昌泰之变左迁了菅原道真。后来很快变死去,所以据说是被道真的怨灵所杀。
【31】齐世亲王(仁和2年(886年)-延长5年9月10日(927年10月13日))是宇多天皇的第三子,妻子是菅原道真的女儿。曾任三品兵部卿和上总守。后来因为昌泰之变,他出家到仁和寺为僧,法名真寂。
【32】醍醐天皇(元庆9年1月18日(885年)-延长8年9月29日(930年10月23日))是日本第60代天皇。
【33】藤原忠平(元庆4年(880年)-天历3年8月14日(949年9月14日))是平安时代的公卿,也是藤原北家嫡流藤原基经的四子。在长兄藤原时平死后成为藤氏长者,后来推行延喜之治。他的次子是藤原师辅,师辅的三子是兼家,兼家的四子就是藤原道长。
【34】“官奏执奏(内览)”:是可以直接将文书呈给天皇,并且在天皇裁决之后首先看到结果的一种特权。在醍醐天皇时代只有藤原时平和菅原道真有此特权。
【35】藤原清贯(贞观9年(867年)-延长8年6月26日(930年7月24日))是平安时代公卿,出自藤原南家。在昌泰之变中站在藤原时平一侧。后来曾任正三位权大纳言。但是在清凉殿落雷事件中被击直接击中几乎死亡。因此被认为是菅原道真的报复。
【36】三善清行(承和14年(847年)-延喜18年12月7日(919年1月16日)是平安时期的汉学者。本来是菅原道真的下属,后来在昌泰之变中和他对立。
【37】菅原高视(贞观18年(876年)-延喜13年(913年))是菅原道真的长子,在在昌泰之变中被左迁,5年后被赦免回京任从五位上大学头。不过38岁就病死了。儿子菅原文时后来作到过从三位。
【38】一条天皇(天元3年6月1日(980年7月15日)-宽弘8年6月22日(1011年7月25日))是日本第66代天皇。


参考资料:
        http://ja./wiki/%E5%9D%82%E4%B8%8A%E7%94%B0%E6%9D%91%E9%BA%BB%E5%91%82
http://ja./wiki/%E8%8F%85%E5%8E%9F%E9%81%93%E7%9C%9F
http://baike.baidu.com/view/604617.htm 
http://www./sbb/nomesdahistoria.as[/url]
http://keizusoko./taikei/fujiwaramap.html
http://www./history/yuanchuang/dream04.html
http://mtsbm6ar.ld./ukiyoe-yamato03.htm
http:///kuon/furu/chara/senken/kojitu01.htm
http://www.tctv./uma490/
http://www.users./~s3388/en/ces.htm
http://scholar./abstract.aspx?A=tdxk2003040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