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良媒体:从袁隆平院士“辞世”报道说起

 永嘉陌上尘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今天(2021年5月22日)上午,一则袁隆平院士辞世的报道最先由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发出。袁隆平院士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瞬间引爆话题。随后,其他媒体纷纷跟进,进而这一消息在微博、朋友圈中广泛传播。人们纷纷表达悼念,当然也有少部分网友表示吃惊,难以接受这消息。

之后澎拜新闻发声,说已联系到袁老秘书杨耀松,证实了袁老辞世消息为假的。不过杨秘书也说,袁老目前确在医院,身体状况不太好。其他媒体看到这一消息,又瞬间复制粘贴,竟还出现了把“此事”错抄成“此时”的闹剧。看到这一消息,网民们悬着的心又放松了下来。不过一些尚未看到辟谣消息的人群,依然在疯狂转发。然后,看到者告诉后觉者,转发哀思者又纷纷删帖。朋友圈中的动态,则是哀思与辟谣来回交替。

更可笑的是一些搜索引擎,人物简介一栏,先是变成黑色字体,添加“辞世”日期。进而又将日期删去,介绍又恢复了彩色。近乎儿戏的行为,真是令人不齿,其表面的敬意实则虚伪至极。

最终《人民日报》也亲自出面,并郑重刊发了《多方证实: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不实》一文。《人民日报》的公信力还是值得信赖的,也期待着袁老的早日康复。而后,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又发文致歉,当然网民也把它骂了一通。

午睡醒来,见《新华社》发文,说袁老于13点07分辞世。刚刚平复的心,又悲伤起来。而后其他媒体又是疯狂跟进,各种报道流出。最讽刺的是,CGTN再次发布袁老逝世的消息。在它那里,一日辞世两次,吃相真的难看。

袁老的辞世是国人的巨大损失,但这一事情的前后却颇发人深思。初二时,我们开始接触新闻报道,当时老师们郑重地告知我们新闻的三性: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可对照今日的各种报道,为了抢占发文先机,全然不顾事实,无怪乎缺乏公信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判断事件的真伪也需要我们留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