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了三次普通话

 永嘉陌上尘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小时的梦想不是成为学者,更不是成为科学家,而是成为一名电视或广播主持人。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闭塞的乡间无书可读,看电视或听广播是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姚科的《千里共良宵》与任志宏的《国宝档案》是最爱的,两位主持人也是俺重点学习的对象,以至于高考志愿填报时,还曾在汉语言文学与传媒类专业纠结万分。不过读大学之前,自己从未说过严格意义的普通话,当然也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吐字发音存在问题。
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便发现情况不妙,好多同学听不懂我说的话。更令人尴尬的是,有次英语公共课上老师竟让我使用普通话,当时满脸的尴尬至今仍能清晰记得。后来同学们纷纷考教师资格证,而语文教师普通话的要求是二级甲等。于是便在旧书店买了一本普通话教程,不过却没有怎么训练。那时的考试还不像现在这么严格,虽然已是机考,但无需采指纹、录像等,只要带着校园卡便可入场。当时的考场就像普通的机房,能很清楚地听到邻桌的声音。加之自己的语速过快,自由说话只干巴巴地说了一分多钟。结果可想而知,82.6分,二级乙等。当时就没有当中小学教师的打算,听说高校教师对普通话没有要求,恰好自己也有继续深造的想法,于是便没有再报考。关系很好的小明来自苏州,他的普通话考了一乙,便跟着他学习,慢慢地老师同学总算能听懂自己的话了。
读研时,想着继续考博,但对能否考取又没有一定的把握。身边许多同学都劝我考个教资,以防不测。2017年10月25日二战普通话,距离上次已过三年多。这次考试需要现场采集信息,考场仍和大学时的相差无多,毗邻而坐,干扰因素仍不少。这次有意识地降慢了语速,可气人的是自由说话还是只说了两分钟多。抽到的题目为《我的家乡》,此前依然没有任何准备,只得临场发挥。结果下来,85.2分,虽有进步,但仍未通过。于是,也没有再继续考,而是一心准备考博。
读博之后,得知现在高校教师资格的确认对普通话有了要求,中文学科需要二甲。真是毫无退路,只得第三次考。不过我是重度拖延患者,今年三月才缓缓报名。报名后打算好好练习,可只看了不到一篇又丢弃了。考试原定在4月24日,上午七点二十起床,匆忙赶往七号楼普通话测试点。等到九点仍无老师出现,到处打听才知道因为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便延期了。可具体延迟到何时又不得而知,只得厚着脸皮加了体院的一位研究生小哥。小哥热心且靠谱,而后告知5月28日开考。多出来一个月,照理说应该好好准备,可最终还是只字未看。28日上午8点再次前往,不想遇到了束学弟,原来其也多次失败,我们戏称我们的普通话太过普通。相较于前两次的考生扎堆,师大的普通话考点倒算不错,每人一间小屋,尽量减少干扰。备考室内,放有新华字典,准备时间也颇充足。自由说话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我选择了动物中的小狗。这次仿佛神助,自由说话环节一秒不差地轻松说完。走出考场,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爷爷因为脑出血被拉到了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慌忙之中,俺只能坐在花津河畔默默哭泣。这次的普通话考试,因此也让人难以忘记。
昨天下午,体院同学告知可以查到成绩,犹豫了几秒便又鼓起勇气,不想这次总算过了,88.2分。距离第一次考试,整整过了八年。八年里,辗转三个省份,步入而立之年,告别了做梦的年纪。幼年成为主持人的心愿,更是遥不可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