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其人与她的家世

 温馨的淑女 2022-07-14 发布于吉林

张幼仪是伴随诗人徐志摩之名而成为“网红”的,并经常出现在与徐志摩有关的文章中,相当多的人只是知道张幼仪曾是徐志摩的前妻,并不太关注张幼仪其人本身的经历,而实际上张幼仪并不是一个普通女子,她与许多历史名人都有过交集,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和了解一些历史背景。

张幼仪

张幼仪(1900—1988)原名张嘉玢,江苏宝山人,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宝山县一个商人之家,其祖父曾是晚清时代的县官,而父亲张润之则是当地的名医和富商,张幼仪兄妹12人(八男四女),其中有不少是知名人士,尤以其二哥张君劢(张嘉森)和四哥张嘉璈最为出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张君劢与张幼仪合影

中华民国成立不久,时任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了“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经时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黄炎培举荐,由杨达权出任第一任校长并掌校15年之久,她也是苏州教育史上第一位中等学校女校长,与谢长达等人较早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共同撑起了苏州发达的女子初等教育。

“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刚刚成立,12岁的少女张幼仪就在二哥张君劢(张嘉森)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从宝山到离家不远的苏州求学,比张幼仪小12岁的物理学家吴健雄也曾就读于该校,因此也可以说张幼仪是吴健雄的学长。

徐志摩

1915年,张幼仪在尚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就被家人接回嫁人了,夫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而媒人就是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张嘉璈比妹妹张幼仪年长11岁,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经济系毕业,他在任浙江都督朱瑞秘书巡视“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时,发现了相貌俊朗才华横溢的徐志摩,而徐家在浙江也是富甲一方,江苏的张家和浙江的徐家都在上海经商,自然是门当户对。

1915年10月,15岁的张幼仪就这样稀里糊涂辍学嫁给了18岁的徐志摩,而彼时徐志摩也仅是刚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毕业,两个懵懵懂懂的中学生就这样被命运撮合到了一起,而婚前他们并不相识,更无爱情基础。

张幼仪(左二)与徐志摩及其父母合影

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时已经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婚后继续前往上海求学,1916年秋离沪赴津入北洋大学攻读法科,由于北洋大学是一所工科学校,其法学科于1917年被合并到北京大学,徐志摩也就被转到北京大学,而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也在这一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行副总裁。

张嘉璈

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张嘉森)和四哥张嘉璈在北京经营多年,无论是政界、金融界和文化界都有广泛的人脉,初入京城的徐志摩正是在张幼仪两个兄长的提携和介绍之下,结识了许多京城名流,其中对徐志摩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梁启超,堪称徐志摩的人生导师。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为徐家立下了大功,尤其是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高兴至极,因为徐志摩是其独子,乃是徐家单传,如今有了长孙,徐家也就有了传宗接代之人,然而初为人父的徐志摩却并不在意,而是很快就离家赴美入克拉克大学攻读银行学,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学,但这时徐志摩潜在的文学特质也渐渐迸发出来。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合影

1920年初,徐志摩由于仰慕英国哲学家罗素而放弃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诱惑,拟前往英国师从罗素学习,但却因罗素的个人原因而未能如愿,遂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正在苦闷之时,适逢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赴欧洲考察,由于林长民与梁启超都是北洋政府高官之故,并且个人私交甚好,林长民对徐志摩也是照顾有加,并介绍徐志摩与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相识。

狄更生比徐志摩年长35岁,但二人却一见如故,由此结成“忘年交”,当时狄更斯正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主讲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狄更斯向校方推荐徐志摩为可任意选课的特别生,徐志摩由此开启了“康桥生活”,而狄更生也成为英国的“梁启超”,对徐志摩一生从事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君劢与徐志摩

比徐志摩年长10岁的张君劢(张嘉森)不合时宜地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让他把妹妹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接到身边,已尽人夫人父之责,徐志摩没有理由拒绝,只能被迫同意张幼仪母子去英国与之团聚,因为此时的徐志摩满脑子都是少女林徽因的影子。

当张幼仪携儿子不远万里来到伦敦港码头时,见到了在接站人群里东张西望的徐志摩,张幼仪从见到徐志摩第一眼时,心里顿时就凉了半截,因为徐志摩的表情就已经明确表明了对她娘俩的态度。

张幼仪与徐志摩合影

女人的第六感官是最为敏感的,徐志摩很快就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而此时的张幼仪尽管怀有身孕,但还是被迫签字同意离婚,二人所签的离婚协议书,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西式离婚协议书,1922年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生下她第二个儿子徐德生(小名彼得)。

张幼仪是徐家明媒正娶的媳妇,而且为徐家生下两个儿子,但却遭到徐志摩无情的抛弃,即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也没有尽到为人父的责任,无论是何种原因,徐志摩对此都难辞其咎,确实是今天所说的“渣男”形象。

当时张幼仪二哥张君劢(张嘉森)正在德国第二次留学,为了抚养两个儿子,张幼仪不得不投靠娘家哥哥,并入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5年张幼仪小儿子彼得因腹膜炎夭折,这让张幼仪再次受到打击。

张幼仪

1926年夏,张幼仪被弟弟张禹九接回上海,张禹九也是“新月派”成员之一,与徐志摩也颇有交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徐志摩的“粉丝”,尽管其也是诗人,但家庭经商的传统还在,因此他还经营着著名的“新月书店”。

尽管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但在徐申如眼中,张幼仪就是徐家的人,他把在上海的一栋别墅送给了张幼仪,以便使张幼仪母子衣食无忧,毕竟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就是他的孙子,他不能亏欠孙子,由此也看出徐申如为人之精明。

张幼仪曾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后来在二哥张嘉璈的扶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张嘉璈对撮合妹妹张幼仪误嫁徐志摩并不内疚,甚至还坚决反对张幼仪改嫁,这究竟出自何种心理不得而知,但张幼仪潜在的经商基因还是被四哥张嘉璈激发出来,甚至还被弟弟张禹九、徐志摩邀请出任在上海开办的一家“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而且还经营的有声有色。

云裳服装公司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初,曾两度留学德国的张君劢与张东荪、罗隆基等人在北平发起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并在全国许多地方设立分部,张幼仪应邀管理“国家社会党”的财务,一度让张幼仪这个普通女子也威风八面,再加上徐志摩前妻的名头,在社会上也是小有名气,毕竟那个年代经商的女子并不多见。

194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张家兄弟姐妹先后离开大陆,张君劢去了澳门,张嘉璈去了澳大利亚,张幼仪则去了香港,其后又都先后前往美国定居,可谓是殊途同归。

在香港定居期间,已经年过半百的张幼仪与邻居苏纪之产生情愫,苏纪之是一个老中医,此前也曾在上海行医,此时也是离异单身,为此,张幼仪专门致信征求儿子的意见,远在美国留学的徐积锴给母亲回了这样一封信:

“母孀居守节,愈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

老年得伴的张幼仪与苏纪之共同生活了18年,六十年代末期他们曾到欧洲故地重游,当张幼仪在伦敦康桥、柏林故居等地寻访时,可谓是心生诸多感慨,回想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没办法相信自己当年曾如此年轻过。

张幼仪与苏纪之合影

1972年,张幼仪在苏纪之去世后,前往美国纽约定居,与儿子徐积锴一家人生活,尽享晚年孙辈绕膝生活,直至1988年逝世,张幼仪是20世纪同龄人,88岁也算是高龄了,其儿子徐积锴曾就读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在美国留学时也是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以经商为业,算是不负祖父徐申如的厚望。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一家合影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是包办婚姻无疑,但张家与徐家也属门当户对,甚至张家势力还要远远大于徐家,而张幼仪并不是目不识丁的乡下女子,但徐志摩却从骨子里看不起张幼仪,打着婚姻自由的旗号追逐女性,根本无视张幼仪的存在。

而张幼仪作为中国传统女性,自身并无任何明显过错,在公公徐申如眼中就是“中国好媳妇”的典型,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甚至为公婆养老送终,而且更是理财经商的一把好手,除张幼仪之外,徐志摩所看中的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入其父徐申如的法眼。

张幼仪(右)与徐积锴、徐申如合影

类似于徐志摩这样婚姻中的“渣男”,在他所处那个时代不是少数,他们打着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旗号,无视既定婚姻存在的现实,以伤害原配而追求新欢,无论事业有多么的成功和辉煌,都无法摆脱“渣男”的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