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水的池塘,不放鱼,慢慢就会生鱼吗?

 历史看兴衰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可能很多人都听身边比较年长的长辈说过,只要池塘里有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你是否在水里放养鱼苗,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以前没有鱼的池塘就会凭空出现鱼。

那么挖个池塘注满水,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鱼的说法是否是真实的呢?有科学依据吗?

今天我就用科学来解释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鱼类

池塘

有水的池塘,不放鱼,慢慢就会生鱼吗?

我认为这个说法不绝对,也不严谨。在有水的池塘或水坑,不放鱼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生鱼,而且也有可能不会出现鱼。区别在于初期形成的水下生态环境中,是否有人为破坏水中生态系统的行为。

如果这个池塘没有任何人破坏水中的生态环境,很大几率可以产生鱼;反之,如果前期有人在水中行走或者游泳等行为破坏初期的生态系统,那么这个池塘很有可能只是一潭死水。

无鱼的水坑池塘如何出现鱼

在很久以前,一部科普的纪录片《隐秘的天堂》已经完整的解析了为什么本来有水却无鱼的水坑会莫名的出现鱼,也分析了其中鱼出现的必要条件。

在50多年前,法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材料需求增大,所以在当地出现了许多建筑材料开采公司。其中一项主要的业务就是开采建筑用砂,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资源慢慢枯竭。

最后在荒郊野地之中只留下了无数的参差不齐的大小沙坑,经过日积月累,暴雨突袭,这些沙坑又成为了水坑池塘。

采砂后留下的池塘

这些水坑非常特别,因为位置特殊,这些水坑周围没有任何的水源和水系,并且这些数量众多的水坑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水系相连。

风力带来的植物种子开启了生命的序章

首先由于风力的作用,大风把植物吹落在水坑之中,这些植物连同种子一起被大风吹进了水里。有些水生植物的种子慢慢在水中生根发芽,变成水草;而陆生植物长久地浸泡在水里,则渐渐为生出水藻提供了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水中的植物日渐变得茂盛。

也引来了水坑中的第一家租客,那就是青蛙和蟾蜍。

池塘引来了蛙类

青蛙或者蟾蜍它们是通过地表迁移到此处,水坑中的植物和水是蟾蜍青蛙产卵的必要条件,这些青蛙和蟾蜍在此安营扎寨,在这个水坑里植物为挖卵提供了庇护。而诸如蚊子,蜻蜓等昆虫又在水中产卵,成为了蛙类和蝌蚪最主要的食物饵料。

候鸟带来宝贵的鱼卵

至此之后,水坑中出现了生机盎然的一面。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水坑又逐渐吸引了在天空飞翔的候鸟在此休憩,这些鸟类就包括一些苍鹭或者天鹅,它们非常喜欢吃水坑中的植物或者蛙类。

哑音天鹅

像其中的哑音天鹅就比较喜欢吃水中的植物,有时候也吃昆虫和蛙类。这些候鸟都是从远方迁移而来,它们路过大大小小的水域不计其数,所以在捕食的时候,翅膀及身上的羽毛就有可能吸附到其他水域中已经受精的鱼卵。

这些鱼卵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经过短时间的无水运输有很大几率保持活性,所以这些受精的鱼卵,就随着迁徙的候鸟水禽一起来到了此处。慢慢的这个水坑里的鱼卵也孵化出了小鱼。

鱼卵

鱼类

暴雨的侵袭使各类鱼种互通有无

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坑又由于季节暴雨的出现,使这些水坑逐渐连成了一片,也使这些水坑中的鱼类互相交换,所以又增加了各个水坑鱼种的多样性。

那么为什么说有的池塘里的水不会产生鱼呢?

那是因为,有的水坑在产生水藻水草的阶段,会由于人为的踩踏和破坏而停止正在形成的水下生态系统。不会引来后续蛙类,候鸟水禽等,所以就不会出现完整的水下生态系统,到最后也不会出现鱼类。

最后

在自然环境中,许多出现鱼类的池塘或水坑都是位于远离城市或者少有人破坏的位置,而产生鱼类的过程也是异常缓慢和复杂的,正常的水下生态系统一般都需要1~2年的时间形成,大自然是最鬼斧神工的创造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