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里,去看望未来的自己

 新用户6122K55q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在跟大小先生说些事情时,常常会加这么一句:“我是不是之前已经说过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我清楚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使我还未精确地加以记录并绘出图表。我们都习惯(烦透?)了长辈们的唠叨,对于自己到来的这一天,应该也没啥好大惊小怪了吧?

也许是快过重阳节了,TED很应景地给我推了一篇“How to live to be 100+”。前些时候一家理财APP还给我发短信,建议要给自己买养老基金了。虽说别人问我几岁时,我有几次还会愣怔一下才能反应过来,但在这事上,不太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本杰明.巴顿?!我想没有谁会羞于承认自己想要长寿这件事,因此不仅仅在重阳节,平时也得认真对待日渐老去这件事。

这是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五六年的地方。
 

TED演讲里提到了世界上有名的两个长寿地,意大利的撒丁岛和日本的冲绳,那里的百岁以上老人比例分别是美国的十倍与五倍。演讲者给出的原因分析是独特的饮食结构与社会结构:优质食物、节制饮食、给予老人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尤其是最后一条,不仅可以为老人延寿四至六年,甚至对家庭里的孩子也不无裨益,因为这些家庭的死亡率和疾病率都比较低——这被称为“祖母效应”。仔细想想,这也不无道理,我们对待老人的方式就是在为自己的老年“建模”。


 

算起来,我仍在世的祖辈老人只剩下奶奶了,有她在,我仍然可以被叫作“孙女儿”,也就能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还小。平心而论,奶奶在她的同龄人里算是幸福的:爷爷还在时全由他精心料理一日三餐,吃了大半辈子安心美食;子女都生活在同一个小镇上,爷爷过世后四个子女几乎每天都会去陪她;自已每月都能按时领到退休工资,并且没有恶性疾病。但对奶奶来说,小辈的陪伴无论如何都不会嫌多。

早几年,我几乎一两周就会回去看她,只是近来对自己时间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弱。就像这个周末本打算陪她提前过个重阳节,却又泡汤了。

 

不过还是有办法的。我做了个奶奶最爱吃的糯米芝麻戚风,明天老爸会来湖州,到时让他带去。虽然我知道这代替不了陪伴,但仍然期望着,借由她能咬得动的美食,将她日渐模糊的记忆唤回一些些。

希望我老了,也有孙女为我做好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