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双小鞋子

 新用户6122K55q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今天就讲讲我看过的两个故事吧。
  • 1

汪曾祺的小说《岁寒三友》讲了三户人家的兴衰,他们“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属于“不上不下”的“中等阶级”。
其中有家原先开绒线店的,老板叫王瘦吾。少年时仗着老头子的经营,终日舞文弄墨,追名士、交朋友,好不潇洒快活。老父死后,他接过家业,担子日重,家道也中落,他便与诗文再无交集。
王有三个子女,最小的尚在妈妈怀抱中,大的一双儿女都已上学。衣服还好凑合,难办的是鞋子。
儿子最怕下雨天。同学们都有胶鞋,他只有他爸的钉鞋,就是那种底纳得很厚很硬的布鞋,反面钉上密密麻麻的圆钉,走在路上嘎啦嘎啦直响,同学们都朝他看。因而一到下雨天,儿子便不想上学。妈妈每次都哄说明年买。孩子回:“您都说了几年'明年’了!”但还是拗不过,拿过旧伞,又嘎啦嘎啦走着上学了。
女儿要参加全县小学秋季运动会,表演团体操,学校要求一律穿白球鞋。家里没有,妈妈很为难,就让女儿别去了。姑娘不像小子那般犟,只是不说话,在一旁抹眼泪。当妈的不忍心,问邻居借了一双白球鞋,比着孩子的脚,连夜做了一双。女儿早上起来,看到床前一双新鞋,趴在妈妈胸前哭了。
  • 2

几年前看过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简直就是汪老小说里这两个情节的异时异域展开版。
男孩阿里帮妹妹去取修补好的鞋子,却不小心弄丢了。兄妹俩只好继续轮流穿着阿里的鞋上学。阿里原本指望和父亲一起打工挣钱给妹妹买鞋,谁知父亲却意外受伤,赚来的钱全看了病。
有一回阿里得知全市要举行长跑比赛。冲着季军奖品是双运动鞋,他苦苦哀求老师允许他参加。终于参加比赛了,他一边告诫自己一定要拿第三名,一边拼命奔跑。谁知阴差阳错,他居然拿了冠军。看中的奖品没拿到,自己的鞋却已经磨烂。
  • 3

汪老笔下的王瘦吾看不了妻儿吃苦,四处奔波,脑筋动空地做了无数生意,后来靠开小厂赚了些钱,日子有了起色。
影片的结尾,阿里的爸爸也总算赚到了钱,给兄妹俩各买了双鞋,正骑着自行车回家。
  • 4

小说里,王家交的好运却没有撑到结尾。因卷入与欺行霸市的流氓的恶性竞争,王家的厂破了产,积攒起来的家业败了,一点点底本都换成了给王瘦吾治病的药渣子倒在了街上。
  • 5

电影与小说终归是虚构的文艺作品。现实里,倒总有些励志的逆境反转型新闻故事流传。除了真与假,时间尺度上也有不同。电影与小说都是慢悠悠地叙述着,新闻或是耳闻却只是主人公一生某个时间点上的纵向切片,不知道会不会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去追踪他们的后续故事。
我只是厌恶社达者把可怜人视作咎由自取、主张任其自生自灭那种恶,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理论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比如人生需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突然想到,也许人的一生原本就像是个函数f(x)。虽然我不赞同社达者的大多数观点,但觉得人生还是要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在这个f(x) 前加个A,并且这个A>=MAX(|f(x)|)。
书看完了、电影落了幕,但王瘦吾和阿里两家的人生还在继续。虽然看似在那个时间点上,他们积攒的A还不够大。
并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他们需要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