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千年以前情诗绝唱《西洲曲》

 云端书馆 2022-07-14 发布于河北

南北朝民歌在文学史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读来令人叹为观止。南北朝民歌,又分南朝和北朝两种,民歌是纯粹的民间文学,两种不同的水土养育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歌文化。北朝的代表作品是《木兰辞》,南朝的代表作品是《西洲曲》。《木兰辞》对大家都不陌生。《西洲曲》只说名字会觉得陌生。但是诗中的名句你一定听过。“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四句诗都有听过吧。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千年以前情诗绝唱《西洲曲》

《西洲曲》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南朝乐府民歌。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玉台新咏》中认为作者为江淹,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作“晋辞”,《古诗源》认为其作者是梁武帝萧衍。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千年以前情诗绝唱《西洲曲》

《西洲曲》

佚名 〔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千年以前情诗绝唱《西洲曲》

诗的开头两句应是男子的自述。他想起梅(可能是女子的姓或名)到西洲去了,现在春回大地,梅花绽开,于是折一枝梅寄到江北去,赠给情人,聊表思念之情。

从第三句起,诗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三人称,展开想象中的女子思念情郎的活动。先写春末时节,她的衣服和鬓发的颜色,次说她居住的地方在西洲,离桥头渡不远。夏天到了,风吹乌臼树响,引起她的错觉,以为有人来到门前。她的家门就在树下,她悄悄开门窥探,情郎并未到来。

于是她惆怅地出门下塘采莲花。渐渐地秋天来了,莲花结成了莲蓬,她边采莲蓬,边忆情郎,情意绵绵。情郎始终不来,她仰首望飞鸿,盼望鸿雁带来他的书信,但鸿雁并没捎信来。于是她登楼远看,一天天地在楼头栏杆边痴望,却望不见情郎。为了看得清楚一些,就卷起楹帘,只见碧天自高,江水空自摇动绿波。真是望穿秋水,怅惘不已……。男子想象至此,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深情地呼唤:“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如你思念之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我的思念)到西洲。”这样的构思恰能表现男女双方两地相思,心心相印,增加诗篇的感情浓度。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千年以前情诗绝唱《西洲曲》

《西洲曲》采用了四季相思的抒情方法,有很浓厚的民歌风味。诗篇按照一年的季节变化写女子的相思,不同季节的景物描写,有助于抒发缠绵深长的思念,显得十分优美动人。有些写景的句子,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至今脍炙人口。谐音双关的运用,如以“莲”关“怜”,也是民歌的本色。

此诗还运用了是连珠格(也叫顶针格)的修辞手法,诗中通过许多诗句结尾与起首字词的重复使用,使诗句前后紧紧衔接。如“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这样,诗句就前后衔接,蝉联而下,十分流畅。再加上每四句一换韵,造成一种音韵流转、声情摇曳的音韵之美。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千年以前情诗绝唱《西洲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