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州最美人民教师陈嘉谟

 昵称UbGqKkAE 2022-07-14 发布于甘肃

1947年的初冬,一轮暖阳在北风中游荡。

永靖县白塔寺川的大路上,好不热闹。

噼里啪啦鞭炮响,人们大声小气地谝闲传。

蹲在白杨树上晒热头的麻雀,唬得噗噜噜决起而飞。

人群里,有老汉憨娃,教授学者,官员农民……

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穿得新崭崭像是去吃席。

这是谁家娶新媳妇,还是娃们考上了大学?

原来,陈家村有个老头子过七十大寿。

老头子叫陈嘉谟,是河州北乡的一位名师。

队伍最前面,人们很小心地抬着鲜俊的牌匾。

只见上面写着几行漂亮的大字:

“教思无穷”。

“桃李满公门,太邱耆儒副舆望;

松柏森乡里,颖川四长系人思。”

这是人们对这位“老夫子”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撰联的是河州学者张质生,书法是铁笔王箴的手笔。

宴席上,陈老师逸兴遄飞,写下几行诗句:

“廿二岁时学成名,不久凭舌几处耕。

这样度年阅七十,门生门下多门生。”

说起这位陈老师,那可是响当当的大牛人。

如果搞个投票,绝对可以登上河州最美人民教师的领奖台。

让我们把时光的指针拨转到1877,光绪三年。

永靖县白塔川陈家村,一个毛头尕娃呱呱坠地。

祖辈三代都是老农民,希望能出个读书人: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给尕娃取了个官名,叫陈嘉谟。

他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经常拿三好学生。

背起四书五经,就像瓦沟里溜核桃一样。

眨眼间到了20岁,1898年。

这一年,是戊戌变法的历史高光时刻。

陈嘉谟参加科举,成功晋升为秀才。

科考书院还给他送了两块匾:

“翰苑先声”“泮水生香”。

但是,这离赶赴琼林宴、打马御街前,路漫漫其修远兮。

先解决肚子问题,再慢慢发起冲锋吧!

他在村中寻一块僻静的地方,三间泥屋,几套桌椅。

小伙子办起了国学辅导班,开私塾教学生。

贫困生免学费,中上等人家随心满愿交点费就行。

陈老师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得到师生的一致喜爱和尊敬。

他告诫学生以德为先,“有德者必昌”“积财不如积德”。

人前人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陈师傅"。

陈师傅的名声,插上了鹞子的翅膀,盘旋到半虚空。

有人推荐他到青海省循化县一个姓董的大户人家,当家庭教师。

半年后,他又回到了故乡,在“懋德义学”和“海家寺”私塾当老师。

1932年,民国政府设立永靖县第二完全小学。

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先锋乡徐马家小学。

在这里,他先后担任国文、历史老师。

作为一个老派儒生,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教出的学生品行优良,文学、书法、史地基本功很扎实。

每年全县统考,徐马家小学都表现优秀。

临近县乡的学生慕名而来,学生增加到300多人。

对一个村校来说,可以算是打到了王者级别。

学生们自豪地告诉路人甲:

“我是陈师傅的学生!”

在这里,陈嘉谟一干就差不多20年。

后来,白塔小学成立,他被选为校长。

从教60年,陈老夫子桃李满天下。

弟子当中,出了不少佼佼者:

农业化学家魏元忠,甘肃农业大学;

经济学家魏永理,兰州大学;

农业经济学家魏永昭,甘肃农业大学;

著名报人宋文明、建筑学家魏永正、畜牧专家冯永秀……

1940年代,黄埔军校第18期,陈老师教过的学生有8名。

陈嘉谟不管是一名好老师,还是个道德模范。

群众有不平事,都喜欢去找陈老夫子做公断人。

民国初年,白塔寺川的刘家村与河南扎马池村起矛盾:

为了黄河边百余亩沙滩地,群众聚集要打群架。

告到衙门,拖了好久也解决不了。

陈先生知道后,主动上门调解,将一场群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两村各得了一片地,种地植树,和平共处。

1929年河州闹饥荒,陈先生作为特派员去发放赈济粮。

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被灾民视为活菩萨。

1936年,县政府巡视员到白塔村催粮。

巡官刘盛文架子大,一言不合就捆人抽鞭子。

为了捞点油水,他三唬两诈,要把村民押到县里法办。

陈先生走上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求情下话。

这位刘大人不依不饶,口气比脚气还大。

陈先生发了牛脾气,一拐棍戳向了刘巡官:

“远远地栽过,有啥事我当着,走,我们上县里说去!”

这位刘大人脸红脖子壮,带着手下飞展了。

在河州北乡,老夫子是人们心中耸立的无字碑。

就像高高的箭杆白杨,清风亮节,戳破云彩。

从教60年,桃李满天下,德馨传四方。

这样的河州最美人民教师,你确定不投个票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