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莽原•古盐道寻踪】(三)塔坪山难

 十米阳台黄手帕 2022-07-14 发布于河南

【穿越莽原·古盐道寻踪】

8月10日上午8时,一串8,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口彩日子。穿越人员乘车从木鱼出发,10时左右抵达燕天垭。

在作了简短的出发授旗仪式后,穿越分队就一头钻进了公路南侧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淹没在这片绿色之中。

这一带的原始森林属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合林,地面是一层厚厚的落叶,下面是松软的腐质土壤。

林间光线幽暗,进去不一会,光线就越来越暗,接着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地面顿时像抹了猪油一样的光滑。

节目主持人姜波——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这个一米八的小伙子,从来就没有爬过山,遇到下坡就打滚,在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内就摔了数十个跟头,最后索性就不起来了坐在地上往下滑。

★ 塔坪村的乡亲敲着小锣迎接穿越分队

下午16时左右,我们抵达了当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塔坪村。塔坪村位于海拔1170米的一个山坳上,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座唐代古塔的遗址。

在村口,我们受到了村书记唐老汉带领的“乡村仪仗队”的欢迎,虽然只有一个鼓、一个锣,倒也热闹。

“仪仗队”一直跟着我们敲打着到了一块巴掌大的晒场上,又唱了一段据说是“花鼓戏”的段子才散去。

稍事休息,我们在支书的带领下去寻找那古塔的遗迹。在村外的山坡上我们找到了一块残破的石碑。

上面的年号是乾隆年间,记载的是捐款人的名单,是一块我们常见的那种功德碑,如今正没落的躺在荒草丛中,那座唐代的古塔早已不见了踪影。

在曾经古塔的遗址上,老支书向我们控诉了1968年邻县的一个公社武装部长带人捣毁古塔时的罪恶行径。

问及当时的情形,支书答曰:塔倒地时可谓地动山摇,随后塔中飞出白鸟一只。在塔中发现有一瓮,内有木炭,并无其它财宝等物。

当时有几个胆大的村民悄悄搬走了几块塔砖藏于家中。在一村民家中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一块,上面绘有精美的唐代仕女图案,佐证此塔为唐代不假。

但瓮中木炭上的东西是什么?又到哪去了?倒给了人一点遐想的空间。

★ 唐代古塔的遗骸——古盐道最后的记忆残片

晚饭在村民的家里吃的,多是些腊味山货。山里人好客,自酿的包谷酒生猛辛辣。

吃饭的时候就看到屋外的乡亲们扛着木柴在忙碌,正准备着当晚的篝火晚会,山村里洋溢着一片过节的气氛。

19:30分左右,队员们正在门前闲聊,等待着山村锣鼓的响起。一个年轻人跌跌撞撞的跑来报信,说你们有一个人掉到山下去了。

随后林区的一名干部也赶了过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是后勤分队出了事。他们是为了运送给养,抄近道翻越一个悬崖天梯时,发生了失足坠崖事件。

穿越分队和在场的乡镇干部立即组织村里的青壮年携带绳索器材前去救援,但救援人员还未来得及赶到现场时,前面就传来了噩耗。

坠崖的随队医生黄先生已经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救援行动随后变成了处理后事。

黄医生坠崖的位置在100多米的峡谷底下,在村民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努力,才将遗体抬到山上的公路边。

山区的夜,温度极低,寒风刺骨,等待汽车的救援人员在公路边点起了篝火。黄医生的遗体孤独的躺在离篝火不远的阴影里,生死瞬间,令在场的人不忍目睹。

一股巨大的悲伤笼罩着全体穿越队员。我和黄先生虽然只有两次接触,但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医生。

出发前一天晚上他将药品移交给我和舒磊,一再交代要给管理局的朱兆全多带点治痛风的药。

早上我们在燕天垭分手告别时的音容笑貌尤在眼前,才几个小时就阴阳两隔了,使人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那天晚上,山村的狗像狼一般的叫了一夜,村里的人讲,那是狗在哭。那天晚上我们几乎都没有睡,静静的看着太阳慢慢的爬上了窗棂。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舒磊就到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了鞭炮、香和黄裱纸,在村头的路口上,烧纸敬香、燃放鞭炮,恭恭敬敬的给黄医生祭奠了一番。

黄医生是武汉人,我们焚香送他上路。

★ 山难后的穿越分队情绪多少有点低落

穿越分队的全体人员经过简单的心理调整和动员,将安全问题摆在了首位,我和舒磊作为穿越专家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我们又反复的强调了许多事关性命的技术细节,并且对每一个人的装具做了再次检查。

当我们背起行囊离开塔坪村向更加艰险的阴峪河大峡谷进发的时候,那种前途未卜的心情使人感到了一股悲壮。

★ 水汽升腾的阴峪河水,河水有点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