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收养“日军遗孤”的中国夫妇,后来怎么样了?

 阿呆爸育儿 2022-07-14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580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打盹的下午茶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震惊全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这个新闻,在所有国人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安倍遇刺身亡事件,让很多人一想起日本这个国家,便会瞬间回顾那段苦难的历史,不禁悲愤难当、恨意汹涌。

鉴于那段不可抹杀的、血泪交织的日本侵华史,大家对于安倍遇刺一事,普遍持有一种微妙的心理和态度。

无法否认的是,侵华战争带给我们的伤痕,永难磨灭。

时间倒退回到77年前——1945年。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肆虐多年后,终于溃败投降,我国人民对日本人,可以说,是恨不能得而诛之、将其煎皮拆骨。

可在这样的时势下,却有一对中国夫妇,顶着无数指责和嘲讽,收留了一个日本人的孩子。

数十载过去,历史的篇章不断翻页。

后来,这对夫妇还是继续养育这个孩子吗?这个日本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01.
日军的弃儿

“你不卖菜了吗?这孩子谁家的?”

“吱呀”一声,丈夫赵凤祥顶着雪粒、神色慌乱地推门而入。

他的身后,竟跟着一个灰扑扑、病恹恹的小娃。

这让妻子李秀荣无比惊讶。

丈夫哈了两口白气,还没来得及解释,李秀荣一眼落到那小孩身上,一打量,心儿不由“咯噔”一下,突突惊跳。

日式小棉袄、日军的军靴,明显异于东北人的长相——天哪,这孩子……该不会是个日本娃吧?

故事,发生1945年的隆冬,冰天雪地的哈尔滨。

当时,赵凤祥、李秀荣是一对以卖菜养猪为生的小夫妻,住在哈尔滨太平区。

彼时,我国抗战已取得胜利,日本已战败投降,大批日军正灰溜溜地,逐批从中国撤离返日。

撤离东北时的日军儿童

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让每个中国人都恨到了骨子里:骂他们是鬼子,简直是侮辱了鬼——他们比鬼还要可怕一千倍。

赵凤祥为啥还领回一个鬼子娃?

原来,那日清早,赵凤祥到街上卖菜时,遇到两个日本兵。他们的身旁,跟着一个小男孩。

日本兵比划、请求着,要把孩子托付给他。孩子是某个兵的遗孤,他们无力带着孩子回日本,也无法抚养他。

眼前这个小娃,瑟瑟发抖、面黄肌瘦。

他怯生生地跟赵凤祥说:我叫野板祥三,今年四岁。

若没人收留他,等待他的命运,很可能是被弃街头,冻死饿死。

赵凤祥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几番犹豫,他抱起了孩子。

没错,他是鬼子的孩子。可是,他也仅仅只是一个孩子。

听了丈夫的话,李秀荣心情复杂,但看到孩子的小脸,她的心瞬间软瘫。

待他们细细端详这个娃,心里一沉:这孩子怕是养不活吧?

孩子的肚子胀得老大,就像一面小鼓似的,小手小脚都溃烂生疮,气若游丝……实在太可怜了!

李秀荣急忙端来热乎乎的饭菜,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给孩子。

赵凤祥怕孩子冷,就拿了家里的大黄狗皮袄包裹着他。这个黄狗皮袄,是给他们3岁的女儿赵连芹盖着睡觉的,是家里最好的御寒用品。

安顿一番后,夫妻二人特意请了大夫给孩子治病,尤为上心。

在赵氏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小娃的脸上慢慢有了血色,肚子也不鼓了。长得红润润、肉乎乎的,非常招人喜爱。

只是,在那个年月,这小娃的身份一旦暴露,估计是谁都不爱了吧?

这一点,赵氏夫妇心知肚明,所以他们从不跟别人透露这个孩子的身世。

那时,苏联红军还驻扎在哈尔滨,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夫妻俩悄悄地把他来到家里时穿的小棉袄、日本军靴等烧掉了。

他们教孩子说中国话、认字,还给他取名为赵连栋,让女儿唤他作哥哥,盼着他健康、平安地长大。

只是,他们疏忽了,孩子的小嘴巴里,除了中文,还会不由自主地蹦出一些很地道的日语。


02.

一场艰辛的养育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邻居偶然间听到了这个孩子说日本话,在邻居的质问下,夫妻俩说了实话。

于是,街坊四邻很快都知道赵家收养了一个日本娃。

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们,但所有人都骂他们是“汉奸”。

家里亲人无法接受,拒绝跟他们来往,就连李秀荣的弟弟都斥责她:“不知国耻家仇!

血海深仇,赵氏夫妇岂能不知?

李秀荣的叔叔,被鬼子剁掉手脚、开膛破肚而惨死,她的父亲,被鬼子用12根钉子活活钉死在墙上;而她自己,是在日寇入侵老家后,一路逃亡来到哈尔滨安身……

李秀荣的内心很煎熬:“这么大的国耻家仇,我怎么能不恨日本鬼子?可这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他知道个啥,我总不能看着他死啊!

鬼子的确可恨,可这孩子也的确是无辜,他做错了什么?

只因他是日本人的后代,就要看着他活活等死?

在他们心里,一直将赵连栋视如己出,是他们的亲孩儿。即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但他们对赵连栋的疼爱从不改变。

李秀荣与养子合影

然而,一家人的日子,因为赵连栋,一直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他还是个孩童时,就相当淘气,常常在外闯祸,让赵氏夫妇没少挨骂、赔礼。

上小学时,因为没听懂老师的点名,被同学哄笑。赵连栋当时便火冒三丈,觉得自尊心受损,死活不愿意上学,只能待在家里。可即便待在家里,也没少惹麻烦,调皮得很。

有一户邻居,家里几口人都惨遭日军杀害,一看见赵连栋就怒火中烧,屡屡找茬,跟赵家吵闹……

受斥责、遭嘲讽、挨白眼、被孤立,赵家人都能默默隐忍,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们最终崩溃,不得不离开了哈尔滨。

1955年的某天,那户经常“找茬”的邻居,又再次“找茬”,跟李秀荣拉扯起来。

那时,李秀荣已怀孕七个月,哪经得住折腾?

这场争执导致她胎死腹中,失去生育能力,身心俱伤。

他们带着赵连栋,举家离开哈尔滨,回到河北老家。

不想,他们收养日军娃的事,早就传到家乡。在老家,他们又迎来了乡亲们的白眼。

这十多年来,赵家遭受无尽嘲讽与责骂,咽下多少委屈与哀怨。

但是,看到赵连栋一天天成长,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夫妇俩就无怨无悔。


03.

一次不舍的选择


1958年,17岁的赵连栋在天津动力机械厂上班。不久后,便有了自己的家庭,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看着当年病猫一样的小奶娃,今日已是成家立业的男子汉,李秀荣满心欣慰,过往遭的罪、吃的苦,似乎都烟消云散。

为了不打扰儿子的新婚生活,赵氏夫妇选择和在宁夏的女儿一起生活。

后来,赵连栋的工厂迁到了呼和浩特。为怕养母孤单,他不时就从呼和浩特搭车到宁夏,来看望妈妈和妹妹。

那时,他关心家人、孝顺父母,秉性真诚善良。

如果不知他的身世,任谁都想不到,他是日军的后代,都认为他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但赵连栋自己很清楚,他的血脉之根在日本,他的本名,是野板祥三。

而同时,步入了暮年的李秀荣,虽然心有万般不舍,但始终怀着一个夙愿:要帮赵连栋找到他真正的家人,认祖归宗。

李秀荣暮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日邦交已正常化,是适合寻亲的好时机。于是,李秀荣就带着赵连栋返回哈尔滨,几经奔波,帮他确认了身份。

在哈尔滨时,很多老街坊都对这个日本娃印象深刻,也终于理解了赵家人的善举。

1992年12月,赵连栋前往日本,开启寻亲之旅。

不久后,他回到中国,整个人显得神采斐然、眉飞色舞。

赵家人感觉,他回来后,有种莫名的陌生感。

他没跟家人多说日本家里的情况,只说他父亲之前是个军官。

李秀荣高兴又惆怅。

高兴是,儿子终于找到家人。惆怅是,儿子以后陪伴她的机会,肯定没之前那么多了。

1994年2月,赵连栋带着一家14口人,举家赴日本横滨定居。

上飞机前,他一迭声地对赵连芹说:“妹妹,我肯定忘不了你们!有空我就回来看你们!”

至此,他重新做回野板祥三。


04.

现实版“农夫与蛇”


野板祥三走了后,李秀荣犹如丢了魂儿一样,对他牵念不已。

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分隔两地后,儿子再也没有联系过她。

她想,儿子一家初到日本,定是忙得不行,还没空闲吧。

可她等了老久,都没有儿子的音讯。

一个电话、一封信都没有。逢年过节,也没有一句问候。

1997年,李秀荣不慎摔成重伤,极其渴望儿孙们能从日本回来看望自己。

然而,野板祥三却找各种理由不愿回来。

赵家人非常不解:去了日本后,他怎么变了个人?

李秀荣更是难过不堪:儿子一家在日本过得怎样了?他怎么不惦记我?怎么忘记我这个妈妈了?

2001年,李秀荣不幸患脑出血,瘫痪在床。

但令人郁闷和气愤的是,野板祥三得知养母重病在床,却仍然拒绝回来探望,也没问候一声!

李秀荣的心,伤透了,凉透了。

李秀荣看着养子的照片潸然泪下

病榻上的她,自知留在世上的时光不多,总放不下这个养子,日日都捏着野板的照片,噙泪喃语:“原来好好的孩子,怎么到了那边就再也不来信儿了呢,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妹妹赵连芹很悲愤:“妈妈当年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养大他,现在他怎么一点儿也不记挂妈妈呢?”

难道是野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常年的排挤与冷眼,心里有了阴影?但他长大后,明明表现得很温厚有爱。

难道是野板到了日本后,心态产生巨变,想着跟过去“了断”?

可无论有什么苦衷、什么理由,他都不该如此冷血无情!

后来,他们了解到,当时日本有个政策: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家庭,可以向日政府提出相关要求,比如赴日本或得到经济补偿等。

但野板祥三没跟赵家人说过表格的事,还以“当事人不识字”为由代签了。

一声叹息。

得知赵家人的遭遇,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痛心:这是“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真实版悲剧,野板就是一只白眼狼,善心没好报,让人心寒!

有人嘲讽:赵氏夫妇实在太傻,不该收养日本遗孤,为他遭那么多罪,却落得如此下场,自作自受!

有人慨叹:冷血的狼还能喂熟,冷血的人,却比狼还要冷血!

多年过去,当年的赵家栋早已变回板祥三,杳无音讯。


2015年,李秀荣因病去世,身边唯有女儿赵连芹一家及亲朋好友,野坂祥三(赵连栋)仍旧没有回来。

赵氏夫妇真的很傻?

其实,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他们还是会收养这个孩子。

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他们心里有着宽厚的善良、博大的慈爱,绝不会见死不救。

有时候,用善意可以构筑一个美好的开端,却很难预见未来的结局。但我们依然要坚持自己的善良,那是一种本能的选择、高贵的操守。

点亮【在看】,唯愿世上所有善念,都不会被辜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