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艺术馆展示的是旅美华人的杰出代表曹俊的画作,展馆里陈列得满满的。  曹俊,1966年出生于泰州姜堰,现居美国纽约,被联合国官员称为“影响世界的华人艺术大家”。他的作品被列入美国顶级大学教材,也被洛克菲勒家族多次收藏。 才走进去就被画中的浓墨重彩给震撼了一下,虽然知道曹先生是旅美画家,自然不同于倪云林、黄公望风格的山水,但也没有想到他的色彩运用绮丽大胆。那妖冶的红,几乎席卷了整块画布;那深邃的蓝,也涂沫了大部分的面积。 倒是动物题材颇有中国水墨画的风格,用色淡雅,形神俱备。尤其是老虎,似乎还画了一个系列。 艺术馆中还陈列了一些瓷器,以青花为主。不像是收藏,倒像是近现代的作品,也是很细腻的。 徜徉过巷子的时候,发现墙面上有一个洞,下面又有造型似的,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这墙面太新,也不像是被毁的样子,应该是刻意的造型。 明代青石井是明代遗物,井栏口部有一道道石槽。因为青石有糯性,石质比较软,不像火山岩石那么硬,所以打井水的时候绳子在这里磨来磨去,就磨成了凹槽。 四巷7号宅是泰州著名中医许矩材的住宅,现在还保存着大门、仪门、照厅、厅屋和堂屋等,不过也没有开门。 泰州图书馆还有稻河分馆坐落在巷子里,不过让我疑惑的是街区似乎并没有看到有居民居住,不过也可能是是因为白天太炎热大家都不出门的缘故。 否则,把图书馆分馆开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也没有多少游客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吧。 四巷潘宅据说保存得算是比较完好的民宅,现存大门和前大多数、穿堂、堂屋三进,应该是比较常见的民宅。 凌霄花从地面爬到了屋顶,花开累累,映着蓝天白云,依附着灰墙黑瓦,这颜色搭配实在是很和谐的。 头巷李宅是一幢二层的小楼,原来是李氏的住宅,建于1951年,平面整体呈锁形,木质栏杆,民国风格。 大搭包巷3号高宅也是一幢比较常见的民宅,如今还有大门、堂屋等,据说还是清代的建筑。不过看外观,也经过了修缮。 戈氏住宅是明代建筑,始建的正确年代不可考,只知道清代的时候归于戈氏。大门朝东,两侧有八字墙,外面有门当户对,规模看着比较大。据说进深七檩,保存完好。 在街区转悠了好大一圈,终于看到了老房子。这些房子都是一层的平房,墙面斑驳,看得出原来应该刷了白色,不过现在已经脱得差不多了。 在看到钱桂森故居的时候,我差点认成了“钱学森”故居。这座宅子是道光五年的进士钱桂森所建,门楼用磨砖砌成,据说保存得还比较完好。这个看着外观也得相信啊,这可是稻河为数不多的老宅了。 旁边有钱桂森钱存训纪念馆,钱桂森是清末教育家、藏书家,原名桂枝,后更名桂森。说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不过他有两个学生还是很出名的,一个是徐世昌,一个是段祺瑞。据说,他与帝师翁同龢是很好的朋友。海陵钱氏来自吴越钱氏,在明朝永乐年间,从苏州阊门来到泰州。自落户以来,海陵钱氏家族一直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钱存训为钱桂森曾孙,著名汉学家、北美最具影响力的东亚研究图书馆学家。不过故居和纪念馆都开放。 小搭包巷侯宅是侯氏家族的祖屋,前后三进。侯氏祖上经商,开侯氏衣店。在旁边我终于看到稻河古街区的示意图,但是怎么都是经营场所呢? 其实稻河真正的古建为数不多,但那几口井却着实有着历史的。按理说,这里的古水井也算是颇有特色,为什么就没有在示意图上示意一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