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4岁高龄的徐志摩独子:母亲并不讨厌林徽因,还很同情陆小曼

 格林书屋 2022-07-14 发布于广西

如果民国名人明星的八卦新闻也如今天这样每天能上头版头条,那么常年霸占八卦榜榜首的必定是有徐志摩,这位浪漫又多情的才子,在感情上剪不断理还乱。

浪漫才子

徐志摩身上有很多标签,既是现代诗人,又是散文家,有着不可多得的文学才华。不过徐志摩却唯独和感情专一挂不上钩,在感情上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冷酷又自私。

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回到民国时代,去一窥这位民国大才子的爱恨情仇和跌宕起伏的半生。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的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家家世显赫,世代经商,积累了丰厚的家业。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继承老祖宗传下来的百年祖业徐裕丰酱园,并靠着聪明才智创办了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以及人和绸布号。

徐申如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商人,经营有道,将几家产业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累积之下,徐申如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因此徐志摩自出生开始就衣食无忧,过着富家公子的生活,养尊处优。并且因为他是徐家的长孙独子,备受家族上下的宠爱,也是徐家的重点培养对象。

1908年,11岁的徐志摩进入硖石开智学堂读书,颇有文学天赋的徐志摩很快从班级里脱颖而出,国学古文成绩优异,经常名列第一,堪称是小神童。

1910年,为了更好地求学,开拓眼界,徐志摩被父亲送到了杭州求学。

在表叔沈钧儒的安排下,徐志摩顺利进入杭州府中学堂读书,这个班级有几位才子,后来在文学界一一展露头角,如郁达夫、厉麟等。

因此徐志摩在这个班级也进步神速,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鞭策他前进的动力,他也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作品,开启了文坛之路。

学有所成的徐志摩在1915年从杭州府中学堂毕业,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

18岁的徐志摩刚刚成为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原本对于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向往,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涯。

不过徐志摩这个年纪在民国时期早已成婚,民国在思想文化上既包含清朝封建王朝思想的影响,又有外来的西式民主文明,杂糅在一起,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老一辈的人思想依旧传统。

因此民国大部分人的婚姻依旧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存在自由恋爱结婚一说,只要是父母选定的门当户对的的婚事,都必然要履行,否则就是和整个家族作对,不但会失去金钱来源,还会失去靠山。

徐家为徐志摩定下的这门婚事门当户对,女方是来自政治经济地位显赫的张家,这门亲事可以说是强强联合,锦上添花。

何况张幼仪也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无论是学识还是眼界也非一般女子可以比拟的。只可惜张幼仪被许配给了徐志摩,否则也会遇到自己的良配。

两人之所以能缔结姻缘,还是因为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恰逢张嘉璈是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负责视察徐志摩所在的学校,结识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认为其前途不可限量,变想为年纪相当的妹妹说亲。

门当户对

张嘉璈打听好徐志摩的家世背景以后,觉得和张家也相匹配,于是在1915年,由张幼仪的大哥,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出面为妹妹提亲,从而促成了这桩婚事。

因此,年仅十五岁的张幼仪虽然尚未毕业,却不得不在哥哥们的安排下,辍学回家成亲。

徐志摩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不迎娶了张幼仪,或者可以说徐志摩从头到尾也没有反抗,既没有实力,也不想失去现有的生活。

他不情不愿地结婚,却从未想过张幼仪也是放弃了自己本该继续读书和无限未来的人生,成了徐家大宅牢笼里的一只金丝雀,连徐家大门都飞不出去,只能在家里承担一位少奶奶的责任和义务。

只可惜徐志摩太过于自私,从来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张幼仪考虑过,这场婚姻对于他而言不过是对于家族和父亲的交代,娶回一个陌生的女人放在家里,让家人安心。

在婚后徐志摩依旧是可以回到杭州继续读大学,还可以去到更广阔的地方看世界,可张幼仪连自己的人身自由都彻底失去,被牢牢地困住。

这场婚姻因为徐志摩的自私和冷酷,注定会以悲剧收场。两人婚后并不幸福,徐志摩处处嫌弃张幼仪是乡下来的女人,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嫌弃和厌恶。

不过张幼仪毕竟是大家闺秀,自然不会和徐志摩计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徐志摩的精神暴力。事实上,张幼仪十分有才情,并且性格温婉贤惠,不过徐志摩不会去发掘,也不屑于去发掘。

两人成婚的次年,张幼仪怀孕,并于1918年生下了徐家的长孙,徐志摩的独子徐积锴。

完成生子任务的徐志摩,让父母抱上孙子以后,迫不及待地离开这个家,于同年8月14日奔赴美国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留学,没想到这一离开就再也没有回到这个家。

在美国待了两年以后,徐志摩丝毫不喜欢这个贪婪又疯狂的民族。1920年,他转而前往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女神林徽因。

彼时的林徽因仅仅只有16岁,徐志摩已经23岁。徐志摩隐瞒了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以一位青年才俊,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和林徽因交往,时常探讨诗歌,吟诗作对。

两人志趣相投,在英国康桥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林徽因也是徐志摩最好的灵感源泉,为其作了一首诗《偶然》,两人可以说是贴近灵魂伴侣,徐志摩也沉溺在这样的惬意自由的生活里。

林徽因身上有徐志摩全部的想象和对于浪漫爱情的需求,不过纸包不住火,无论是多么天衣无缝的谎言也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从1918年一直到1922年,徐志摩只回家过数次,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不热情。并且张幼仪又怀孕,她孤寂又隐忍地生活在徐家大宅里,忍受着大宅里的各种规矩。

她实在是太想念丈夫,也想去外面走一走,于是张幼仪央求大哥张君劢,想要去英国陪伴徐志摩。张君劢十分疼爱这个小妹,便给徐志摩写信,让其将张幼仪接到身边,夫妻团聚。

一别两宽

不耐烦的徐志摩毫无办法,也想着要和张幼仪做个了断,结束这场荒唐的婚姻。在张幼仪到来之前,徐志摩和林徽因坦诚,自己在父母的包办下,已经结婚生子的事实。

林徽因十分震惊,她难以置信眼前的男人竟然骗她,无论是哪种婚姻形式,都不能掩盖已经结婚生子的事实。林徽因自然和徐志摩断绝了来往,一是他的已婚身份,二是林徽因难以接受。

此外,林徽因是一个清醒的人,她虽然年纪并不大,却看得通透,她这一刻才明白,徐志摩其实爱的并不是她,而是他一厢情愿幻想出来的完美女人。

林徽因的决绝离开,让徐志摩武断地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已婚身份。等到张幼仪拖着怀胎数月的身体,辗转了漫长的轮船,终于达到伦敦的时候,迎接她的并不是欣喜的丈夫。

徐志摩见到张幼仪以后,转身就走,不顾人生地不熟的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他让人给张幼仪带口信,提出离婚。

张幼仪无处可去,被迫投奔正在巴黎读书的张君劢。1922年,张幼仪跟随自己的七弟到德国待产,只可惜这个孩子在母亲低落抑郁的情绪中出生,身体羸弱,不久就夭折。

徐志摩却不管不顾,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逼迫张幼仪在柏林离婚。两人就这样一别两宽,张幼仪自此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她开始在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后又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并且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张幼仪也彻底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独立自主,不为任何人而悲喜。

而林徽因在徐志摩离婚以后,也并没有回头,转而和志同道合,家世匹配的梁思成结婚,成了一对令人艳羡的伉俪夫妻。

徐志摩则在回国以后,又爱上了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陆小曼是有名的交际花,长袖善舞,两人陷入热恋,在所有人的反对中走到了一起。

对于这桩婚姻,徐家百般反对,切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陆小曼生活奢靡,挥霍无度,因此逼迫的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在三所大学里来回奔波任教。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前往北平,因飞机失事,就此陨落,也结束了自己56岁的一生。

徐积锴也成为徐志摩唯一的独子,随着岁月流逝,这位独子也早已104岁的高龄。曾经有人问起这段往事,徐积锴却说母亲从未讨厌林徽因,并且十分同情陆小曼。

毕竟伤害张幼仪的从来都不是林徽因,而是因为徐志摩的心里始终没有她。即使没有林徽因,徐志摩也早晚会提出离婚。

至于陆小曼,不但在徐志摩去世以后遭受千夫所指,始终也没有得到徐家的认可,晚年孤苦无依,也是可怜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