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门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Budiye 2022-07-14 发布于山东

【别名】胁髎、长平、季肋、脾募.

【出处】《脉经》: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胃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针章门补之.

【归经】足厥阴肝经.

【定位】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释名】章,犹障,指肋骨.穴居胁肋部,分列两侧如门,故名.

【类属】

1.脾的募穴.

2.八会穴之一,脏会.

【穴性】疏肝利胆、健脾消滞、降逆平喘.

【主治】

1.消化系统病症饮食不化,呕吐,脘腹胀满,泄泻,便秘,积聚,腹肿如鼓,胸胁支满,腹膜炎,肝炎,肝脾肿大.

2.呼吸系统病症咳嗽,哮喘,胸膜炎.

3.泌尿系统病症肾炎,膀胱炎,血尿,白浊.

4神志病症癫,狂,痫,惊风,心烦

spacespace4.png

5.其他病症痹证,胁痛,带状疱疹.

【配伍】配足三里、梁门治疗腹胀;配内关、阳陵泉治疗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治疗呕吐.

【刺灸法】向肋下端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脾,或向前下方斜刺0.5~1.5寸;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奔豚、腹胀肿,章门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曲泽、章门,主口干.

《千金翼方》:男子腰脊冷痛,尿多白浊,灸脾募百壮.

《外科大成》:治气癖.

《医学入门》:主痞块,多灸左边;肾积,灸两边.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消化系统病症

(1)胃痛:《中国乡村医药》1997年第8期报道:针刺章门、中脘穴为主治疗胃痛69例.章门穴得气后先泻后补.结果:治愈39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8.4%.

(2)胃排空障碍:《陕西中医》2002年第6期报道:章门等穴针灸配合耳压治疗残胃排空延迟症7例.取章门、膈俞、上脘等穴,针灸结合耳穴贴压.结果:每次针刺治疗,恶心、呕吐症状均在5分钟内减轻或消失.其中,显效4例,好转3例,全部有效,且均未复发.《陕西中医》203年第1期报道:一患者贲门弛缓,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针刺章门、内关、膻中、足三里穴,5天后饮食即恢复正常.

(3)溃疡性结肠炎:《河北中医》2001年第1期报道:针刺章门等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取章门、中脘、脾俞、足三里等穴,针刺补法.每次留针20分钟,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每日1次.结果:痊愈26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5%

2.其他病症第11肋尖综合征:《河南中医》2002年第4期报道:章门穴位注射治疗第11肋尖综合征(指第11肋尖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甚至粘连、卡压第11肋间神经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季胁部刺痛或钝痛,或仅表现患侧下背部疼痛)50例.将0.75%盐酸布比卡因针2ml、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混合液注入章门穴,每周1次,连续治疗2次另以50例电针刺激章门、支沟、阳陵泉、太冲穴为对照组,每日1次,连续2周.结果:穴位注射组治愈42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8%;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6例,有效率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现代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第16期报道: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4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7~10天,其中一组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在治疗后第4天、11天对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服药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4天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者不同用药时间的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5)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