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在山西省孝义县楼底村正式成立,该大队长为:拓克宽、副大队长为:阎红彦、政委为:黄子文、大队党的总支书记为:杨重远,一、二中队负责人分别为:白锡林、胡廷俊。这些将军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印象,或许记忆模糊了,然而他们的丰功伟绩却是不可忘怀的记忆。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这些将军们的人生归宿吧。 1、拓克宽,又名拓荒,陕西子洲人,1905年生,1924入党。1925年春,受组织派遣入国民二军高桂滋部,做兵运工作。1930年秋,与杨重远等筹集组建山西省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1931年5月成立,任大队长。1931年7月,指挥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9月,游击队在靖边安条梁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在侧翼牵制敌人的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2、阎红彦,1909年生,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人,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开国上将,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25年入党。晋西游击队第一支队西渡黄河后任大队长,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支队,参与陕甘革命根据地及陕北红军的建设,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因错误批判其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逃跑主义”等而被排挤出红26军领导层,离开根据地,后辗转到了苏联,1935年携共产国际密电码回国。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刘邓大军3纵副司令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兼重庆市委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云南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务。文革中受到迫害,1967年1月8日含冤去世,留有“我是被陈伯达、江青逼死的”字条。1978年1月平反昭雪。 3、黄子文,1909年生,陕西三原人。1926年入党。1927年,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4、5月间,领导了“三原起义”,呼应渭华起义。1931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一大队成立,黄任政委。其后,黄先后担任陕甘游击队5支队政委、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陕甘游击第一步兵大队政委、中共渭北特委委员、渭北革命委员会主席、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第42师政治部主任、陕甘边区第三路地区办事处主任、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为西北红军和苏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9月,黄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捕关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始获释出狱,从事地方工作,因1939年受到高岗的政治迫害,被迫离开陕甘宁边区,并失去中共组织关系。解放战争时期,黄子文主动配合解放军作战,为西北野战军南下关中、解放西安创造有利条件。1947年6月24日,黄在与国民党军的遭遇战中牺牲。翌年,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黄的党籍得到追认。 4、杨重远,原名杨敬熙、号弘毅,1894年生,陕西绥德人,1926年入党。1927年10月,率部参加清涧起义。1928年,在国民革命军第47军高桂滋部做兵运工作,任中共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成立,杨任中共山西特委军委代表兼中共游击队支部书记。渡河后,于1932年初,杨重远、谢子长、吴岱峰和阎红彦排除阻力,将晋西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杨任参谋长兼中共队委会委员。1932年12月下旬,陕甘游击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杨任团参谋处处长,为照金革命根据地建设做出了贡献。1933年5月中旬,杨任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任政委。5月28日在部队转移途中与敌遭遇,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掩护战友撤退,宁死不当俘虏,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壮烈牺牲。 但是,在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杨的烈士身份一直没有被确认,直到1985年经多方努力,中组部终于认定杨重远为革命烈士。 5、白锡林,不详。 6、胡廷俊,1911年生,陕西省绥德人,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后,任警卫队政委。后因受伤截去了一条腿,组织安排其到上海安装假肢时,被留在上海中央军委,担任交通联络和特工科工作。1935年春,在皖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4岁。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一哥“俗人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