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为何总想向北扩张?

 若悟369 2022-07-15 发布于安徽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截至2021年我国外交部官网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3.24亿,要知道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总人口数也只有14亿左右。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印度可能会超过中国,跻身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位置。

但人口数量并不能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标准,迄今为止,印度仍旧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在印度的发展历史上,一直怀揣着往外扩张的野心。即便如今的印度已经是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七的国家,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土面积不足够庞大,想往北扩张。

印度为何想要扩张?那印度以北又有什么呢?这里就要来讲一讲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

自然因素:三面环海,可耕作土地少

自然因素是印度始终想要对外扩张,甚至是往北扩张的一项重要因素。单纯从国土面积上来说,印度的国土面积有约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上也可以排到第七的位置,这样的国土面积并不算小,甚至可以说是地大物博。

这样优势的国土面积大可以发展得比较有优势,但自2500多年前印度河文明诞生开始,他的发展就一直称不上优势。其原因就在于印度虽有广袤的领土,但自然、地势条件并不优越。

首先是平原地貌少,且分布不均。印度北部紧靠喜马拉雅山脉,与我国仅是一山之隔,而他的南部则是印度洋。在山与海之间的印度,却没能背靠好山好水发展起来。要知道印度作为人口大国,第一发展的自然是农业,而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影响下,印度农业也绵延至今,成为能够维持所有印度人生存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这里谈所有人是因为印度主要创造经济价值的其实是第三产业,但那并没惠及所有人。

对于农业发展来说,第一是气候,第二则是土地。当印度具有较为优势的气候条件时,途次就成为印度本国要发展农业,养活这么多人口需要考虑的第一条件,但这一条件在印度显然难以实现或者达到最优状况。

据数据显示,印度平原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40%左右,山地占领土面积的25%,最后剩下的都是约占三分之一的高原和沙漠地貌。仅仅只有40%左右的平原地貌,却需要养育一整个13亿左右人口的大国。这让土地承担了十分巨大的压力,难以维持现状。

不仅如此,从印度的地势分布图看,可以知道在这40%的平原地貌中,绝大部分都位于于喜马拉雅山脉发源下的恒河平原。而恒河平原正处于印度的北部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最适宜农作物耕种。但仅仅一个恒河平原,就占据了最能够进行农作物耕种的土地,这就使得印度中部及南部地区的人们缺乏可耕种的土地,农业滞后,生存艰难,为不平等的经济发展,各种矛盾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越来越多的人口向40%的平原地伸出双手,使得印度都不在此压力上寻找更多可发展农业的土地来为国家的人口生存做出保障。

其次,印度地处北半球,是南亚地区人口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西临阿拉伯海,东靠孟加拉湾,南部则是广袤的印度洋。这种三面环海的尴尬境地,也使得其都想要从其他的地方找到更多可供本国人发展的土地,也没办法向海外扩张,'被迫’只能往北寻找扩张目标。

因此就有了印度想要对外扩张的野心,既然本土找不到更多可耕种的平原或者土地,那就需要到其余的地方,甚至是其他国家的领土上去抢夺。

人文因素:人口总数破13亿大关,阶级矛盾激化

人文因素在印度要扩张的众多因素当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人文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则是印度比较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由此而产生众多问题。比如种性问题,经济发展等问题,以及衍生出来的阶级矛盾的激化。

首先从人口数量这一方面来说,印度的人口总数早已突破13亿大关中,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原本是一项比较有利的因素。因为人多就意味着可以更多地发展农业以及工业,有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但在印度本国国内却由于种姓问题以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这些庞大的人口数量没办法为国家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9到2020年的经济数据中,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9万亿美元,二同时期的美国GDP总计约20.9 3万亿美元。相比可知印度在拥有庞大人口基数条件下,并没有合理运用好人口红利发展本国的经济,其重要原因就来源于印度存在着较大的阶级换划分,这就是印度比较特殊的种姓制度。

在印度国内,会将不同的人划分为不同的种姓。高种姓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作为印度国内的低种姓则完全与之对立,社会地位被打压,医疗教育没有保障,生活困顿。少量的高种姓人口占据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医疗、经济、教育资源。这也使得即便低种姓人口数量更多,占比更大,他们也没办法去从事更好的经济活动,获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因此则会导致印度国内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少量高种姓人群赚取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经济与财富。比如,2019年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000美元左右。这样的数据还只是将高种姓人群的高收入划分到零收入,甚至负收入的低种姓人群身上。

因此,在庞大的人口总数与种姓制度互相作用下,国内的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也使得国内茅盾呈现出喷涌式的上涨,这些矛盾会与接下来所会提到的历史遗留因素激发的各种冲突混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

历史遗留因素:民族众多,文化、宗教等冲突不断

与刚才所提到的人文因素相同,印度的历史遗留因素也是造成其急剧对外扩张的重要原因。在众多的历史遗留因素当中,民族、文化、宗教等事项是最主要的方面。首先从民族来说,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民族大国,这个大是单纯从数量角度来说。

据数据显示,印度国内有官方明文记载的民族就有10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该民族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左右。其余的民族所占的人口数量均较少,比如泰卢固族,仅占印度总人口数量的8.6%;马拉地族和古吉拉特族,分别占人口数量的7.6%和4.6%。在地域分布上,不同的民族喜欢聚居在同一地点,譬如说占主体的印度斯坦族大多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等位置,其中北方邦是印度国内人口数量最多的邦,也是土地面积较大的一个邦。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政教合一的现代化国家。即便印度宣称是一个联邦制国家,采用的是英国传统的议会民主制度。但从其政治风格以及对于印度国内管理来看,宗教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作用巨大。比如如今的印度总理莫迪,就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的代表人物。

莫迪在新冠疫情的防疫上,主张群体免疫,称恒河水可治疗新冠……在印度,宗教信仰的重要性超过人民,甚至相较于人民,政府官员更在乎其宗教信仰的正确与否。以至于某些邦还通过了'爱的圣战法’,以此来从信仰层面强势改变其文化、政治立场,从而达到所谓的融合统一。

在印度国内有十分复杂的宗教种类,譬如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耆那教等。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甚至政治选举也会与此有关。比如说在印度国内,大部分的人都信仰印度教,包括现在担任印度国家总理的莫迪,也是印度教徒。

曾经印度政府商议以印度教为唯一信仰,从而在这方面达成统一,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由此所造成的是国内各个宗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比如曾经产生过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和流血事件。

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总是无处不在,且难以调和。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印度,牛是一种尊贵的动物,因为牛就是印度教当中神的坐骑。所以你会看到在印度街头,人和车都需要给牛让道的奇特风景。因此印度教徒对牛很喜爱,甚至不吃牛肉,但对于其他并不信仰印度教的人们来说,他们吃牛肉就无可厚非。尤其是伊斯兰教徒,他们不吃猪肉,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能量,只能从其余的肉类那里获取。而由于伊斯兰教徒大部分属于低种姓群体,太贵的肉他们没办法支付,牛肉成了最佳的选择,这就导致印度教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冲突加重。

再者而言,在民族不统一的情况下,语言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调和。1965年以前,印度的官方语言统一为英语和印地语。但在1965年以后,印度官方直接废除了这两种官方语言的位置,同时采用约有21种少数民族的语言为官方语言。简单来说,印度的主要官方语言不是一种或者两种,而是有二十多种,这就导致即便是在官方层面,印度也没有办法达成统一。

除了官方层面,在印度的民间有大约2000多种语言,其中有55种语言都拥有自己的文化文学体系。人与人之间无法用统一的语言进行交流,彼此之间的文化,宗教信仰也差异过大,加上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印度国内的矛盾可谓巨大。

当国内矛盾激化到无法解决的程度之时,矛盾的外部转移成为最好的方式。怎么转移?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上仍旧蔓延的战火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战争和对外扩张。这也就合理解释了,为何印度古往今来总有想要对外扩张的野心。

印度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上来说,的确是大国。但在没有完全解决自己国内众多矛盾的情况下,无论他想往哪个方向扩张,也只是在做不切实际的大国梦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