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反复运用的经典验方、单方

 阳光雨露253 2022-07-15 发布于浙江

逍遥散治疗气功伴发精神障碍

  笔者在临床实际中运用逍遥散(加味)联合小剂量抗精神药物治疗因学练气功所伴发的精神障碍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及分型:应用本方共治疗气功伴发精神障碍148例,临床常见精神分裂症样发作,病人言语兴奋,伴零乱或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躁狂症样发作,病人言行夸大,情感高涨,行为动作增多,或有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癔病样发作,表情做作,动作奇特,易接受暗示等。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分别选用抗精神药物如氯氮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或安眠镇静药物,均服用小剂量;以控制急性发作期的精神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重点应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中药方剂逍遥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0g、焦术10g.干姜3g、薄荷3g、甘草10g。每剂另加陈皮10g、清半夏10g、郁金10g。水煎服,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

  治疗效果:148例中,治疗1周内有效者50例, 2周内有效者40例,3周内有效者30例,4周内有效者28例。所有病人经治疗均在1个月内获愈。

  体会:气功伴发精神障碍多见于中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学练气功后发病。病前病人性格多为主观、固执、内向者。发病主要与练气功有关。多为急性起病,病程短,经治疗精神症状在短期内缓解。精神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主诉内容及不适症状较多,且与练气功有一定联系。祖国医学认为,因学练气功之人学功不得法,急于求成,加之气功师的暗示,心情焦虑,不能入静,因此造成病人情志忧郁、肝失条达、肝气横逆、以乘脾胃,致脾不健运,积湿生痰,扰乱心神,心窍被蒙,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逍遥散可疏肝理气,加陈皮清下,郁金祛痰解郁,使气郁痰结的病症消除,其症可愈。验方由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于洪章提供

三伏天药饼外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多属阳气虚弱,作者在治疗中抓住这一病机,用温经逐痰中药外贴穴位,收到较好的效果:

  治疗方法:选穴大(大椎、定喘、肺俞、脾俞、肾俞、膏肓俞、天突)。伴哮喘者加百劳,伴肺心病者加膻中、心俞。药物(白芥子200g、香白芷200g、细辛100g),共研极细末,再加入麝香1g,若无麝香,可用延胡索200g、肉桂30g、冰片20g研细末代替。治疗时间限在三伏天,每伏治疗一次,每次贴5~6个穴位。临用时取以上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糊状,做成2分硬币大小的敷片;敷贴于选定的穴位上,24小时后自行揭去。

  注意事项:①敷贴局部可有潮红、搔痒、水疱等,属正常现象,无须处理,但应避免抓破;防止感染。②若水疱破溃,可用消毒药棉吸去渗液.外涂紫药水,适量服用消炎药。③治疗期间宜调适寒温,忌辛辣、生冷、油腻、鱼腥等食物,戒烟酒,并避免直接受风。

  治疗效果:130例经治疗后,临床控制66例,显效28例,好转28例,无效8例。

  讨论: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系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并以肺之气机升降失常为病变之重心, 故选用肺俞、脾俞、肾俞,以调整三脏的功能;久病必虚,大椎穴具有强壮作用,配合膏肓穴能治诸虚百损,兼能止咳平喘;天突、百劳也为止咳平喘之效穴;膻中属任脉,任脉为阴经之海,受纳手足阴经之脉气,具有调解阴经脏腑功能,故对患者中伴有肺心病者配用膻中和心俞以调整阴脉。根据临床所见患者多为虚寒型,寒邪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故选用辛温的细辛、白芷温经通阳散寒;白芥子温散肺寒祛痰降气;麝香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诸药合用共奏温通阳气,宣肺化痰之效。伏天汗出较多,毛窍开放,体表毛细血管扩张,在此时敷贴,有利于药物发挥疗效。浙江省宁波大学校医院,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郑慧敏,徐安妗提供

图片

单味益母草治疗脑血栓形成

  益母草属活血化瘀药,临床上经常用于妇科,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疾病,很少有将它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者。本人在参加贫困地区医疗队工作时,由于益母草药源丰富,价格低廉,遂用其治疗24例脑血栓形成。初步临床观察表明疗效确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7例,女7例;年龄61~79岁。16例具弓形体病史,均有口眼歪斜、活动受限、言语障碍等症状。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后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益母草30g水煎服,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一般治疗2~4个疗程。血压高者应同时加降压药物以保持血压稳定。

  效果:本组经治疗治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典型病例:崔某,男,71岁,1996年4月8日就诊。患者4天前中午睡眠后发现左上、下肢运动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无神志障碍。查体见言语笨拙,口角右斜,颈软,左上、下肢肌力明显下降,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显示右基底节区低密度灶。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予益母草水煎服,每次30g,1周后症状好转,续服3周,全部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言语清晰。病后35天复查头颅CT示低密度灶消失。

  体会:脑血栓形成属中医中风之范畴。此病多由年老体衰、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脉络瘀阻、风痰阻络、经络失和而致。临床治疗多采用平肝潜阳、熄风除痰通络之法。对其中由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者多采用补气活血通络之剂如补阳还五汤加减,其中桃仁、红花即为主要活血化瘀药。传统的中医疗法早已证明活血化瘀是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益母草治疗脑血栓形成亦有确切疗效,因治疗脑血栓形成原则为化瘀通络,而益母草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故可取得良效。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段成林提供

归地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笔者自1992年10月至1995年2月采用自拟归地止痒汤治疗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熟地15g、当归10g、首乌10g、枸杞子10g、黄精15g、川芎10g、白芍15g、大枣6g、荆芥6g、防风6g、白蒺藜10g、蝉衣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经7~49天治疗而获效,一般病例多在14~28天显效。

  治疗效果:42例中,治愈22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

  体会: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祖国医学的'风瘙痒'范畴,又称痒风,大多由于肾精亏虚,精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不能濡润皮肤,肌肤失养而致。故治疗上宜标本兼治,填精补肾、养血祛风。笔者采用自拟归地止痒汤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方中熟地、当归、首乌、枸杞子,黄精、川芎、白芍、大枣补肾填精,活血养血;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衣疏风止痒,合方具有显著的补益精血、祛风止痒之功,切合本病病因病机,故疗效佳。福建省南安市中医院吴志隆提供

红枣猪皮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笔者从1992年开始将红枣猪皮膏用于临床,先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皮下出血或贫血共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红枣猪皮胶1两烊化或做成胶冻,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若有惊悸失眠可加朱砂0.5~1g,有恶心者加红糖或香油,适量调味。10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中西药物。连服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每个疗程结束后均进行实验室检查。

  治疗效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中痊愈26例,好转4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中痊愈3例,好转7例;各种贫血20例中,痊愈16例,好转4例。

  体会:《本草纲目》中有阿胶和牛皮胶的记载而无猪皮胶之说。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本方对血液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对老幼体弱者,红枣可起到一定的滋补作用。本品售价较廉,药源丰富,服药简单,效果满意。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年龄小,病程短者治愈率较高,而对病程长病势重者,疗效虽满意,但易于复发,故应坚持服药。对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药有较明显疗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治疗后血色素增长比较迅速。验方由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医院杨新娥,张步朗提供

图片

三黄蒲公英汤治疗胆囊炎

  1990年~1996年,笔者用三黄蒲公英汤加减治疗胆囊炎患者10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106例中,男性46例,女性60例;年龄17~58岁,平均38岁;病程1天~36个月;治疗时间10天~2个月;伴胆结石50例,伴肝胆其它炎症者11例。

  治疗方法:大黄、黄芩、黄连、蒲公英、枳壳、山栀、元胡、郁金、丹参、柴胡。随症加减:伴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玄明粉;伴黄疸加茵陈、龙胆草;伴高热加连翘、银花、茅根;伴蛔虫症加乌梅、槟榔、使君子;胆绞痛甚者加藿香、芍药、五灵脂。每日—剂煎服,急性者每6小时服一次,慢性者分二次服用。

  治疗效果:治疗痊愈46例,占43.40%;显效37例,占34.91%;有效19例,占17.92%;无效4例,占3.77%,总有效率为96.23%。

  体会:胆囊炎中医属'胁痛'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肝胆,其病因由肝气郁结,瘀血内阻,湿热蕴结等,病证有虚有实,而临床上以气滞、血瘀、湿热的实证多见。根据'通则不痛'的原则,应采用理气活血、清热利湿等法。但用理气药不可过用香燥之品,以免伤阴;清利时不可过用苦寒,以免伤阳。而虚证胁痛则当补中寓通,以滋阴养肝为主。佐以调气而不伤阴之味。在三黄蒲公英汤中:大黄、黄岑、黄连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除抗感染以外,且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山栀清利湿热;蒲公英消炎利胆;枳壳、柴胡、延胡索有疏肝理气止痛作用;郁金、丹参活血化瘀。诸药配伍既能使郁热清透宣泄,又能使肝胆得以疏泄条达,共奏疏肝理气、消炎利胆、清泄湿热、活血化瘀之奇效。验方由浙江省农资公司医务室赵银萍提供

五子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

  自1990年~1995年,笔者应用自拟五子排石汤加振荡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84例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84例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20~68岁;病程2天~5年;肾结石28例,输尿管结石39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17例。其中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结石17例,伴肾盂积水者29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X线摄片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冬葵子、金钱草、地肤子、滑石、枳壳各30g、黄芪、郁金各20g、金铃子、车前子、瞿麦、菟丝子各15g。辨证加减:血尿重者酌加白茅根、小蓟、仙鹤草;发热、尿频急灼痛者酌加半枝莲、蒲公英;腰痛甚加元胡、五灵脂;腰酸肢冷加附片、肉桂、葫芦巴;气虚较甚加党参,倍用黄芪。上药水煎分3~5次分服,每日1剂。

  在排尿前20分钟,分别用空心拳头适度捶腰部(结石相应部位)和作跳跃运动5~10分钟,晚上可不作。20日为一疗程.每日除服用汤药外,并注意适量多饮水。治疗期间若突发剧痛和感染较重者,可适当给予解痉、抗菌药物。

  治疗效果:本组病例中,服药后排石最快者5天,最长者7天,治愈55例,好转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86%。

  体会:泌尿系结石属祖国医学血淋、砂淋、石淋等范畴,一般认为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而成。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湿热蕴结固是本病主要病机,然气血不畅,肾、脾、肺三脏气虚,亦是酿生本病的重要机理。有鉴于此,笔者自拟具有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益肾补气、通淋排石的五子排石汤治疗本病。本方以冬葵子、车前子、地肤子、金钱草、滑石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枳壳、郁金、瞿麦理气活血为辅。根据有关药理研究证明,该类理气活血辅药具有扩张输尿管,增加其蠕动频率,促进炎性吸收,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具良好的止痛排石功效。金铃子、瞿麦又具有清热利湿之功,以进一步加强主药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作用。黄芪、菟丝子补气行水,温运肾阳,以强壮机体机能,使肾盂内压力增加,输尿管蠕动增强,进而推动结石的下行与排出。排尿前辅以空心拳头捶击腰部结石相应部位和作跳跃运动,旨在震荡结石,流畅气血,以助结石的排出,临床上两者有机结合,自能相得益彰,故而以之治疗泌尿系结石,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验方由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梁开发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