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夏日必刷的电影,每一帧都是你向往的生活!!

 玩转手机摄影 2022-07-15 发布于广东



哈喽,大家早上好呀!

学习摄影的途径有很多,电影赏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电影审美研究所》每周推荐一部经典电影,带大家跟着电影学摄影,提升审美!

《电影审美研究所》
第  2  期

如果给夏日列一个电影清单,那里面一定会有《小森林·夏秋篇》这部电影。因为满屏的绿色不仅很夏天,还很治愈,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很美,非常适合当壁纸。


看过这部电影的小伙伴或许知道,它画面的美离不开导演巧妙的构图方式和取景角度。

这一期,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电影的摄影之美吧!



ONE.
ˉ
构图

三分法

《小森林》中经常可以看到三分法构图,这是摄影中最简单的构图,但拍出来的画面是平衡且有美感的。


这个画面中,女主处在右三分线上,而且衣服颜色和周围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观众的视觉很容易就落在女主身上。


下面这个远景镜头中的车很小,如果车的运动方向是在画面很不起眼的位置,观众不容易注意到这个主体。

当汽车行走的路线处在画面三分线附近时,就不难观察到车了。而且这种大场景,三分之二留给景,三分之一留给天空,画面就比较有层次感和呼吸感。


居中

居中构图中主体处在中间位置,有时候会让人感觉严肃、死板、不够活力。但在某些场景时,用居中构图拍摄更合适。

《小森林》开头片段中女主踩着单车,在这个绿荫小路的线条成A型的场景,居中构图让画面对称平衡,而且可以突出主体。


我很喜欢女主骑单车这个画面,好像我也踩着单车跟在她身后,一起感受迎风前行的惬意,一起呼吸夹着青草味的清新空气,这种观感应该得益于居中构图。


引导线

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引导观者的目光,最终汇聚到画面的焦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路、河流、桥、整齐的树木等等都是自然的引导线。


这部电影中,女主骑单车的画面很多是用了引导线,不仅让画面有纵深感和层次感,也让我们的视线集中于女主。


而且它的引导线尽头往往是森林或者田野,似乎更让我们向往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非常贴切电影主题。


留白

《小森林》中的空镜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留白画面,它结合了三分法构图,三分之一近景、三分之一远景、三分之一留白。这让我想到了宋代马远画家的绘画风格“虚实、留白结合”,非常有意境。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天气非常潮湿,湿气很重,女主也因此些许烦躁。而这个空镜头,虚实结合加留白,留白部分让人感觉都是雾,画面色调也偏暗,似乎可以感同身受女主的小烦恼。



TWO.
ˉ
拍摄角度

看《小森林》本来是冲着超级治愈的绿色画面去的,没想到女主的颜值和个性也吸引到我了。

女主属于耐看型,乍一看可能觉得长相一般,但越看越好看。说明导演在拍人这一块很会拿捏,擅长把人物的美展现出来,让观众可以感受到,这离不开导演对人像的拍摄角度的精准掌握。

正拍

正拍时机位是位于人物的正前方,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人物可以和画外的观众产生交流感。


《小森林》中正拍的镜头不多,多是用在拍摄女主做饭的画面,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女主对于美食的投入。


侧拍

侧拍机位在人物的正侧方,虽然失去了交流感,但可以更好的展现人物的姿态和情绪。


女主的侧脸很好看,比正脸多了一份柔和,导演利用侧拍完美地展现了女主的颜值优点。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有不少侧拍镜头,女主侧脸给人的感觉是安静文艺的,完全贴合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感受。


正侧拍

正侧拍摄机位在人物的斜侧方,很多摄影师喜欢正侧拍模特,因为可以修饰人物的脸型,让模特显瘦。


相比于侧拍,正侧拍更能给人一种亲近感,能够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


仰拍

仰拍拍摄的机位低于人物,这样拍摄既可以修饰人物的身材,也可以强化人物主体。


仰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背景,从而也更加突出人物。仰拍还可以让人物令人仰望,同时会有比较强的距离感,而这跟女主的人设是不符的,所以《小森林》中仰拍女主的镜头很少。


俯拍

俯拍拍摄的机位高于人物,表现人物之余可以带入更多的环境细节,传达更多信息给观众。


俯拍的画面往往更有视觉冲击力,像下面这个镜头是女主在电影中的经典画面。女主的男友可以轻而易举地摘下水果,而她因为身高摘不到,女主对此很较真。

仰拍使得女主较真的个性放大了,让人一下子就记住这个画面,记住女主这个性格。


这真的是一部画面具有美感又治愈人心的电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有导演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还有对画面的构图和拍摄角度的精准拿捏,让这部电影的画面唯美又治愈,走进观众的内心。

明天就是周末啦~快去看看《小森林》这部电影吧,让它治愈我们的疲惫与焦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