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测思维(97谈)掌握针对“事”的预测活动的几大关注

 心明斋 2022-07-15 发布于山东

预测思维(97谈)

作为社会人,我们与之打交道或者说与之发生利益关系的自然同样是人。然而,客观地说,将人与事截然分开,并不科学。在现实生活中,将人与事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显然,所谓的“事”,无不有人参与其中。而人总是推动“事”发生、发展的主体。我们还是习惯将这种社会现象,统统称为“事”。波及范围大且影响深远的事,我们还将其称之为“事件”。

所以,要将我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事”。研究预测,便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研究对“事”或“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上。

文章图片1

而要研究针对“事”的预测,便要研究能够左右这“事”发生、发展的东西。而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事”的发生、发展呢?我们说,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那么,我们便得出一个结论: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掌握了有关“事”的预测的精髓。

当代最具国际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英国当代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在他所著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无论是政治、文化、科学,还是社会观念和社会存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都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沿革,也都依照着各自的内在逻辑运行不息。”

因为作者所论述的对象是马克思,所以他的论述所涉及的主题自然是宏大的,属于“宏大叙事”之类。然而,其中一个词即“社会存在”,便无所不包。

文章图片2

其实,我们所研究的预测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即所谓的“事”或“事件”,也完全可以称之为“社会存在”,二者所表述的内容完全吻合。而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的后半句,即“都依照各自的内在逻辑运行不息”。又是“逻辑”,又是“运行不息”,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内在的逻辑,依照其内在逻辑发生、发展,以至有了其最终的结局。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的一种词汇来表述这个意思。即事物的发展确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社会存在,任何一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都无不依照其自身的规律,发生、发展,直至壮大,以至有了自身的最终结局。

当我们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再站在预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那么,也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掌握了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也便掌握了事物运行的规律。

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事物的运行规律,也便能够对某个相关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

《战国策·齐策四》有这样的一句话:“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意谓必然来到的事情,有本来如此的道理。我们看,这里的“理”,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其中,显然包含有这样的意思,那就是事物之所以如此发生、发展,是因有其之所以如此发生、发展的道理。那么,只要对这里的“道理”有所研究,也就是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了认识,也便会准确地预测到相关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那时,作者便已经认识到,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在这里,我们需要研究的正是事物之所以“必然”如此的规律。

还是那位英国当代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在他所著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所说:“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并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现实中蕴藏着许多各不相同的未来的可能性,但不是所有的可能性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里说得非常明白,那便是事物的未来发展,并非想怎么发展便怎么发展,而是相关事物的发展该怎么发展便怎么发展。因为未来的出现,自有其自身的规律存在,任何事物的未来,总有其出现的依据。这依据便是相关事物发展的规律。

文章图片3

那么,我们说,依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总可以准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便就掌握了有关“事”的预测的精髓。

但是,非常清楚的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并非一目了然,需要我们去研究。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这样的一句:“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累到十枚时”。观理:观察事物的规律。观势:观察事物的外部形式。累:堆叠。意谓观理之难,正如叠丸叠到十枚那样,异常困难。是的。然而,正由于困难,我们才更有研究的必要。道理很简单,因为惟有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准确地预测相关事物的未来走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