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记事·人物记·四哥(一)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故乡记事·人物记·四哥(一)

四哥是我的亲表兄。

四哥年轻的时候是个“好人儿”,国字脸儿,面色红润,中等个儿,肩宽体壮,庄稼活计也很好,“才头”有一阵不赶马车,四哥接手,车赶得四平八稳,在庄稼人眼里不好伺候的大牲口也调理得服服实实。人们在电影、电视里看车把式扬鞭甩响儿赶马车挺潇洒,其实在生活中赶马车是个非常细致、耐磨人又有一定危险的活计。车把式要想把车赶得稳,首先人要“伺候”马,每天拌料喂马、挑水饮马都要亲自经手,喂、饮的时候最好趁马吃食、喝水抚摸马的头面、脖子,摸熟马的脾气,跟马建立感情,马才会听你的话,服你的管;干一天活计,人困马乏,卸了车,车把式却不能歇着,要先遛几圈儿马,引着马打几个滚儿,用刷子给马刷毛、去土,然后才能牵到槽上喂饮,马卸了套一身轻松地歇息,人却还要忙活一大阵儿;马头上的笼头、车上的套杆、套包、鞍鞯、肚带、车闸等一应部件儿,都得“精心”,出了毛病很多时候得车把式己个儿做、修,且多是皮件儿,没有个心灵手巧的劲儿、没点儿耐性,还真做不了。所以,赶大车在庄稼活计里是一等一的活计,车把式在人们心中也有较高的地位,虽然有偶尔能给人帮忙的因素,但人们对赶大车这份儿“手艺”,却是真心佩服。

头“散社儿”的时候,四哥也做过一任生产队长。那时人心早已散了,没人再愿意干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使,但队里又不能没有“抬事儿”的人,大伙儿就“掫”着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儿轮流儿干,最多干一两年就换人,甚至心智不太“全可”的二小都干过一阵儿。在这些人中,四哥算干得好的,队里的事儿稍稍有点儿起色,大队也比较满意。

四哥二十多岁,人儿是好人儿,庄稼活计又样样本色当行,赢得了庄里一位姑娘的垂青,俩人暗暗搞起了对象。这位姑娘也是庄里数得着的“俊人儿”,性情温和,话语不多,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儿,却特别招人儿“稀罕”。然而事情传开,却遭到了姑娘家长的反对。那时候儿庄稼人家儿给姑娘找对象,第一个条件儿当然是家里“条件儿好”,不能忒穷,第二个就是哥儿们弟兄不能太多,否则“过了门儿分家另过,除了饥荒,还能分点儿啥?”再说哥儿们多了媳妇就多,“杂姓老婆那么多,不好相处,整不好还不成天儿打架闹火?”可偏偏儿这两个“不好儿”四哥都“占了个全”。四哥兄弟七个,当时除了大哥在倴城“商场”、二哥在大清河盐场上班儿,娶妻成家,挨肩儿的老三、老五和四哥都在生产队“耪大地”,老六、老七还小,家里只有两层(六间)房,穷是没的说,这么多哥儿们弟兄也在眼头儿摆着,哪个家长愿意己个儿的闺女往这样的“火坑”里跳?姑娘的家人很快从间壁儿庄儿给姑娘找了“对象”,定了亲。

四哥和姑娘是真感情,俩人也做过抗争。姑娘定亲后,四哥曾带着姑娘去退亲,但没得结果,姑娘很快结了婚。那时我在姜泡中学读书,一天中午散学回家,看到姑娘家跟前儿的南北道儿上堆了满街筒子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姑娘的对象在那儿大吵吵小叫地嚷着什么,却不见姑娘的家人劝阻——大约是劝过却“不管事儿”吧。我当时正从大队的大喇叭和大姑家的收音机里听刘兰芳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心中充满“正气”,对姑娘对象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心想一个“姑爷”、外庄儿人,竟敢到丈人家这么闹,丈人家、庄里人咋不“打跑儿他”?现在想来,那时真是“孩子心性”,“清官难断家务事”,姑爷这样闹,也许自有他的道理。

1982年,我考取滦南一中。那时一中的住宿生两个星期休一次“礼拜”,学生可以回家,叫“放回家周”,入学两周后,我回到家。我和四哥的七弟、我的七哥从小儿相好,上小学、初中时每天同去同回,形影不离,一别半月,挺想七哥,晚上去找七哥玩儿,正好儿四哥也在。四哥问我:“后晌吃咧没?”我说还没吃。四哥说:“那你等会儿,我上我大舅那儿买点儿饹馇,咱们哥儿仨熬饹馇,喝点儿酒。”那时我的父亲正摊饹馇,一会儿四哥买来饹馇,在过道屋儿灶火上着白菜熬了,在炕上摆了炕桌儿,拿出二两一壶的白瓷酒壶、三四钱儿一杯的白瓷盅子,和七哥我们俩一对一盅儿地喝起来。边喝边拉嗑儿,四哥说我考上一中,将来就能考上大学,“吐噜出庄稼地”,“国家”给分配工作,分公房,“月月儿挣工资不说,还不用己个儿花钱盖房,忒好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端着酒壶”正式喝酒,喝了整整一壶,喝完后晕晕乎乎地象脚踩棉花一样回家,觉着挺美。

心上的姑娘嫁人,四哥一直打着光棍儿,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和一位带着孩子的东北妇人结婚。但时间不长,妇人带着孩子走了,四哥继续一个人过。有一年四哥在倴城建筑工地做小工儿,被钉子扎穿脚心,也没好好儿治,一瘸一拐地走了好长时间,从此就在庄里“闲逛”,“忒落倒,成天儿打小麻儿将儿,没钱咧就找亲的近的借。”我回家听人说后,给四哥一点儿钱,大约因为多年少有来往,四哥挺不好意思地接了。

几年前,四哥以六十来岁的年龄孤独去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