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111•被宋太祖冤杀的救命恩人:张琼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111·被宋太祖冤杀的救命恩人:张琼

张琼,大名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十八》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也记有其事迹。

《宋史》本传记,张琼世代为藩镇、军将的“牙中军”,即亲兵卫队。张琼少年时有勇气、力量,善于射箭,宋太祖在后周做军事将领,张琼做了宋太祖的亲兵。后周显德三年,周世宗率宋太祖等亲征南唐淮南地区,宋太祖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城东北的“十八里滩砦”与南唐军作战,被南唐战舰包围,南唐军中一人身穿甲胄、手持盾牌大声呼喝冲向后周军,后周军没有人敢上前迎战,宋太祖命令张琼用箭射他,张琼只发一箭,就将其人射倒,南唐军不得不撤退。

后周军攻打寿春(今安徽寿县),宋太祖乘着皮船渡护城河攻城,城上守军用“车弩”即在战车上设置的巨大弓弩射出粗如椽子的箭反击,其中一支对准宋太祖射来,生死俄顷之际,张琼疾速扑到宋太祖身上,挡住巨箭,巨箭瞬间射入张琼的大腿。张琼痛得昏死过去,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但巨箭的箭头深深射入张琼的大腿骨,人们用尽力气也拔不出来。张琼要人拿来酒杯,喝下满满一大杯酒,忍着剧痛,让人们把腿骨打碎,取出了箭头。取箭头的时候,张琼血流数升,却神色自若。宋太祖很赞赏张琼的豪壮——每当读史至此,我都不禁怀想:这得对宋太祖有着怎样的忠诚,才能令张琼做出这样的行动!

宋太祖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提拔张琼做禁军将领,经屡次升迁,张琼出任“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遥领爱州刺史。张琼任职几天后,原任禁军殿前司都虞候的宋太宗转任开封府尹。宋太祖说:“殿前司卫士如狼似虎,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统制。”当天,宋太祖命令张琼接任禁军殿前司都虞候职务,升其职衔为嘉州防御使。

然而,张琼性情暴躁,没有心机,对很多人都使气欺凌。当时禁军中有史珪、石汉卿二人,正得到宋太祖的信任、重用,张琼却很轻视、羞侮他们,称他们“老巫婆”。史珪、石汉卿对张琼切齿仇恨,向宋太祖告发张琼,说他:擅自骑乘官马,收纳举兵抗宋的原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亲从、仆人;蓄养私兵百余人,肆意作威作福,禁军都很怕他;诬蔑、诽谤宋太宗任殿前司都虞候时候做的事。

建隆四年(963)秋天,宋太祖下诏,准备举行祭天大典,正想整治京城汴梁的政治、社会秩序,得到史珪、石汉卿的报告,即召见张琼,讯问情况。张琼拒不认罪。宋太祖很生气,下令史珪、石汉卿打张琼。石汉卿得令,当即奋力用一端带有手指状锐尖的铁制武器“铁挝”朝张琼乱打,直打得张琼奄奄一息,才把张琼拽出,送交御史台审讯。张琼觉得自己不免一死,在走到大内的南门明德门时,解下自己所系的腰带,请求押送人员将其交给自己的母亲。经御史台审讯,张琼罪名成立,宋太祖将张琼赐死于汴梁城西的井亭。

但很快宋太祖就听说张琼家无余财,且家中只有三个仆人,对赐死张琼非常后悔。宋太祖责问石汉卿:“你说张琼有仆从百人,在哪呢?!”石汉卿强辩:“张琼蓄养的人,一以当百啊!”但宋太祖却没有追究史珪、石汉卿的“诬告”之责,更没治他们的罪,只是给予了张琼家人优厚的抚恤,因张琼的儿子年龄还小,提拔他的哥哥做了禁军龙捷军副指挥使。

对于张琼的死,《宋史·太祖本纪》和其他史料在一些细节上与《张琼传》所记颇有不同。《宋史·太祖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均记,张琼被史珪、石汉卿诬陷,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八月“自杀”,不过《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更为详细。

张琼一案看似简单,但若与当时的时势、史珪、石汉卿的身份联系分析,内情却颇为复杂。

首先,宋太祖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961)七月,以“杯酒释兵权”之计,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老资格禁军将领的职务,提拔资历较低的亲信统领禁军,接着又将禁军侍卫司一分为二,改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合称“三衙”,各不相属,各自直接听取皇帝的命令,而殿前司作为皇帝的近卫军,是最受信任的精锐部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张琼被破格任命为禁军殿前司都虞候职务。都虞候是殿前司执掌军法的将领,地位仅次于殿前司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而为防止军将掌握实权,形成势力,宋太祖有意长期没有任命殿前司正、副都指挥使,殿前司都虞候实际成了殿前司禁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禁军中地位最高的将领之一。而据史珪、石汉卿所“告”,张琼上任时间不长,竟使得禁军上下都很害怕,具有了很大的权威,而且“纳李筠仆从于麾下”,蓄养私兵“百余人”,这不能不引起宋太祖的深深猜忌,一旦有人告发,宋太祖必然会“严肃处理”;

其次,史珪其人,《宋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有传。《史珪传》记,早在宋太祖担任后周禁军将领时,史珪就在他身边做事。宋朝建立,史珪被任命为皇帝侍卫“御马直”的队长,宋太祖刚登极时,想尽可能多地知道朝堂以外的事情,命令史珪广泛搜访。史珪暗查到数百件事情,报告宋太祖后都得到验证,从此宋太祖非常信任他;石汉卿则在《宋史》无传,仅记载了他于宋太祖开宝二年(969)五月,在以禁军殿前司都虞候的职务跟随宋太祖征伐北汉时,在太原城下中箭,溺水身亡,但《续资治通鉴长编》记,石汉卿性情残暴、狡黠,善于揣摩主上的心思,经常向宋太祖汇报朝廷外边的事情,取得了宋太祖的宠信,在外则依仗宋太祖对他的恩宠肆意橫行,朝廷内外没有人敢向宋太祖说他的坏话。

史珪、石汉卿二人在张琼任殿前司都虞侯时都在殿前司任职,但职位很低。然而,虽然众人心知肚明,二人是宋太祖安插在殿前司的“眼线”,而张琼竟不拿他们当块肉,公然称他们为“老巫婆”。这在史珪、石汉卿看来,无疑是大大的侮辱,在宋太祖看来,恐怕也是既伤了面子,更损害了自己的“皇威”,宋太祖严厉处置张琼,未必没有这样的考虑。

第三,据史珪、石汉卿所“告”,张琼“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候时事”。张琼武将出身,没有心机,平时对宋太宗赵光义在殿前司都虞侯任上所做的事情有所议论,应该是有的。但张琼忽略的是,宋太祖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之时,赵光义谋划、参与,为宋太祖登基称帝立有大功,所以在解除石守信、韩重赟等人的兵权后,宋太祖即任命从未在军中任职、更未曾领兵作战的赵光义为禁军殿前司都虞候,统领最精锐的殿前司禁军,不久又将其升为晋王、同平章事、开封府尹。按照五代以来的惯例,出任此职的赵光义将来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而张琼“诬蔑、诽谤”赵光义,不仅赵光义会象史珪、石曼卿一样“恨之切齿”,恐怕也难为宋太祖所容。宋·文莹著《玉壶清话》明确记载:宋太宗继位为帝后曾与宰相向敏中在玉华殿秘密议事,向敏中建议宋太宗诛杀“恃功骄恣,横越兵律”的军将曹翰。宋太宗说:“这是什么话?朕曾经乘着生气诛杀张琼,至今痛恨。”如果《玉壶清话》所记是真,则张琼的死,未必不是死于宋太宗之手。

张琼一案,既关乎宋太祖对军权的掌控,涉及当朝皇帝的颜面,又牵涉有可能继承帝位的宋太宗,简单人碰上了复杂事,不死何为?

《宋史》传后之“论”,对张琼未做一字评价。大约也是“千言万语口难开”吧?

我则觉得,宋太祖对待文武大臣、旧日战友、同僚和所谓“从龙”之人,一向仁厚宽宏,张琼是被宋太祖诛杀的唯一一个。时移世易,虽然张琼救过宋太祖的命,但相对眼下皇位、江山的稳固,曾经的救命之恩,又算得什么?张琼之死看似偶然,却有着不可移易的必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