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117·刮骨疗疮:刘遇 刘遇(920-985),沧州清池(清池县,治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人。《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有传。 本传记,刘遇少年时身材魁梧,臂力超强。后周太祖郭威镇守大名府,刘遇做了郭威的帐下亲兵。郭威建立后周的第一年即广顺初年,刘遇受任禁军骑兵“控鹤军”都头,后升任副指挥使。 宋朝取代后周的初年(960),刘遇升任皇帝骑兵侍卫“御马直”指挥使,不久升职衔为遥领汉州刺史,后改遥领眉州刺史。经屡次提拔,升任“控鹤军”右厢都指挥使、遥领琼州团练使。至此,刘遇成为高级军官。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北汉,刘遇跟随出征,因功升任禁军骑兵“虎捷军”右厢都指挥使,遥领蔚州防御使,开宝六年,转任禁军侍卫司所属步军都虞候,遥领洮州观察使。七年(974),宋太祖派军征伐南唐,刘遇任步军战船都指挥使。南唐在皖口(皖河入江口,在今安徽安庆市大观区大观亭附近)屯兵三万,防御宋军,刘遇会合各路宋军击败南唐军,生擒其将领朱令赟、王晖等,缴获武器数万,为平定南唐发挥了关键作用。战后,刘遇因功升职衔为遥领大同军节度使,成为宋朝官阶最高的武将之一。 开宝九年春天,宋太祖巡幸洛阳,命令刘遇率领禁军护驾跟随。 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的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将宋太祖一朝的大部分高级军官派出京城汴梁,刘遇出任彰信军(治曹州,今山东菏泽)节度使。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北汉,刘遇与另一将领史珪率军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城。北汉被灭,宋太宗挥师东进,攻打被辽国占据的幽州,在幽州西北的高粱河(在今北京西直门外)战败。战后,刘遇因所部行军无纪律,被降职为宿州(治今安徽宿迁)观察使。五年,跟随宋太宗进驻大名府,复任保静军(治宿州)节度使、幽州行营都部署,监督修筑保州、威虏军、静戎军、平塞堡、长城口等五座城池。八年(983),改任滑州节度使。 在滑州任上,一天早起刘遇正接见客人,忽然感觉用艾灸治疗脚病形成的疮口疼痛,医生说艾灸造成的火毒没有去除,所以总会疼痛。刘遇当即脱下鞋,拿起刀子剜割疮口的肉,直至骨头,并说:“火毒去矣。”同时与客人谈笑如常,十多天后,疮就好了。 本传最后记,刘遇性情敦厚谨慎,对读书人很有礼貌,尤其善于射箭,宋太宗对他很优待。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刘遇在滑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家人将其接回,葬在京城汴梁,朝廷赠予他“侍中”荣誉职衔。 《宋史》传后之“论”说,刘遇因敦厚谨慎,始终受到宋太祖、太宗的信任、礼遇。 我觉得,宋初武将,多数经历了五代黑暗时代的混战,身上也多有五代武人的悍戾、惨酷作风,刘遇却敦厚谨慎,礼待读书人,非常难得;而他的“刮骨疗疮”,更可看做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续篇,充分显示了武人的壮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