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235·受到宋真宗赏识重用的皇弟:赵元偓 赵元偓(977-1018),字希道,宋太宗第五子。《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有传。 本传记,元偓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12岁时“出阁”,被授与“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名义官职,封爵“徐国公”。至道二年(996),升“洪州(治今江西南昌)都督、镇南军(治洪州)节度使”。 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加升元偓为“同平章事”,进封“彭城郡王”,不久,又加升为“检校太傅”,改任静难军(治邠州,今陕西邠县)、彰化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节度使,进封“宁王”。 宋真宗对元偓很亲近、看重,在京城开封举行“郊祀”即祭天大典、到泰山封禅,都让元偓在自己之后向天帝献礼即做“亚献”。封禅大典完成,授予他“检校太尉兼侍中”、护国军(治河阳,今河南孟县)、镇国军(治华州,今陕西华县)等军节度使。 大中祥符三年(1010),文武官到朝堂请求宋真宗到汾阴(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祭祀“后土”,元偓也以遥领节度使的名义给宋真宗上奏章,请求举行活动,宋真宗下诏“许之”。次年二月,宋真宗出发之前,任命元偓为“河、华管内桥道顿递使”,负责整治经过的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华州境内的路、桥、“行宫”。当宋真宗进入河中府境界,元偓向宋真宗进献了地方特产、祭祀用的酒、牲畜、金帛、茗药,“仪物甚盛”,仪式隆重,东西很多,还与“判河中府事”即知府陈尧叟分别引导宋真宗的御辇走过黄河上的“蒲津桥”。在河中府,宋真宗登上“郑丘亭”,看着元偓说:“桥道行宫严谨,是你出的力啊!”元偓听后给宋真宗叩头,表示感谢。宋真宗回朝,加升元偓为“中书令”,遥领成德军(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安国军(治邢州,今河北邢台)等军节度使,改封相王。五年(1012),加升为“守太傅”。 宋真宗自即位以来,屡次勉励宗室子弟学习文化,元偓在宗室中地位最高,更加自我砥砺,宋真宗每次做诗,一定会让元偓写和诗。有一天,宋真宗对宰相说:“朕每每告戒宗室子弟作诗、练习射箭,如果听闻其中有学得好的,就亲自去看。”后来去了元偓府第,写了七言诗,并在府中设宴招待了随从员官,元偓府中的属官也全都赴会。元偓为宋真宗举杯敬酒,为宋真宗祝寿,宋真宗赐予他成衣、金带、金银器、铜钱,又与宗室子弟在府西南亭子宽阔地方射箭。下午5点,随从官员告退,宋真宗只带着宦官,到赵元侢、元俨府中串门,又回到元偓府中,宴请赵元侢、元俨等人,不讲君臣礼仪,像普通人家聚会一样随便,直到二更才罢。 六年,元偓“进位太尉”。 八年七月,“荣王”赵元俨府中失火,火势很大,连烧两天两夜,连带烧毁了元偓的府第,宋真宗赐予元偓开封东北景龙门外一处府第,元偓迁居后,宋真宗还亲自去看望。当年冬天,加升元偓为“兼尚书令”。 天禧元年(1017)二月,元偓改任遥领成德军、镇宁军(治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进封“徐王”。 二年春天,元偓府中因没有熄灭用过的火,引发火灾,烧毁府中几处建筑,元偓受到惊吓,突然中风去世,年仅42岁。元偓去世后,宋真宗亲临其府中吊唁,并停止办公5天,以表哀悼,朝廷赠予他“太师、尚书令、邓王”荣誉职衔、爵位,谥号“恭懿”。 本传最后记,元偓仪容出众,厚重寡言,通晓音律。 《宋史》撰者照例没有对元偓做出评论。我们通过《宋史》所记其事迹可以看出,元偓是一个比较知道上进的人,也因之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重用,虽然受限予身份没有出任实职,也算有不错的政绩。但他对宋真宗封禅、祭祀后土等的奉迎,虽然有不得已的原因,也未免是做人做事的一个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