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238·没有功绩却入《宋史》的皇子:赵元侢 赵元侢(981-1014,侢音“dài”),字令闻,宋太宗第七子。《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有传。 本传记,元侢7岁授官“检校太保、右卫上将军”,封“泾国公”。时间很长之后,进官“遥领鄂州(治今湖北武汉)都督、武昌军节度使”。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加升元侢为“同平章事”,进封“安定郡王”,后进升为“检校太傅”。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在开封南郊举行祭天典礼,升元侢为宣德军(治所湖州,今浙江湖州)、保宁军(治阆州,今四川阆中)两镇节度使,进封“舒王”。大中祥符初年(1008),宋真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加升元侢为“检校太尉兼侍中”,改任平江军(治苏州,今江苏苏州)、镇江军(治扬州,今江苏扬州)节度使。四年,跟随宋真宗到汾阴(治今山西万荣)祭祀“后土”,加升为“兼中书令”,改任镇南军(治洪州,今江西南昌)、宁国军(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节度使。五年(1012),升“太保”。自景德初年后,每当宋真宗在太庙等地有重大祭祀活动,元侢都为“终献”,即在宋真宗、“亚献”之后向祖宗、天帝奉献祭品的最后一人。 元侢身体一向羸弱多病,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到临邑县(今山东临邑)太清宫祭祀老子,元侢已经患病,仍然恳求“扈从”。到达鹿邑县后,元侢病情加重,只得坐轿先返回京城开封。宋真宗回朝后,几次到元侢家中问候。当年,元侢去世,年仅34岁。 元侢去世后,宋真宗为之停止办公5天,赠予他“太尉、尚书令”荣誉职衔,追封“曹王”,谥号“恭惠”。后改封华王、蔡王。元侢有文集三卷、笔札一卷,宋真宗亲自为之作序,并将其藏在国家图书馆之一“秘阁”。 元侢有一个儿子,名赵允则,官至右千牛卫大将军去世。此前,宋朝规定,各位亲王的儿子授官即为“诸卫将军”,其他皇室之子则以父亲的官职以及族属亲疏降级。天禧元年(1017),宋真宗指示管理宗室皇族的机构“宗正寺”长官“宗正卿”赵安仁研究后定为制度。赵安仁请示宋真宗,以宋太祖、太宗的父亲、宣祖赵弘殷、宋太祖、太宗之孙初次授官位“将军”,曾孙授皇帝侍卫“右侍禁”,玄孙授皇帝侍卫“右班殿直”,其中父亲爵位高者从高授官,但有皇帝“特旨”授官者可以破格。宋真宗下诏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参酌商定予以执行。赵允则能够在“右千牛卫大将军”名义官职任上去世,大约是后来升迁而至。 《宋史》撰者没有对元侢做出评论。我们从《宋史·元侢传》所记事迹可以看出,元侢一生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只是因为得到三哥宋真宗的宠爱,从在宋真宗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时候有了陪宋真宗向祖宗、天帝献祭品的荣耀。他的能进《宋史》,也是《宋史》“收人较滥”的一个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