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242·宋太宗的小女儿:贤良多才的公主 宋太宗共有7个女儿,《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七·公主》把她们放在一起,作了传。 宋太宗的这7个女儿,虽然都贵为公主,《宋史》像对待其他女性一样,没有记下她们的名字,只记下了她们受封的公主“徽号”。 长女“滕国公主”,早亡。 次女(《宋史·吴元扆》记为太宗“第四女”)“徐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九年(983)封“蔡国公主”,下嫁吴元扆。 吴元扆,后周至北宋时期重要将领、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尹、永兴军节度使吴廷祚的儿子,与蔡国公主结婚后授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官职。第二年正月,遥领爱州(治今越南清化)刺史,冬天,升遥领本州团练使。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发起对辽国的“雍熙北伐”,吴元扆给宋太宗上表,请求“试剧郡”,到政务繁多的大州府任职,朝廷任命他为郓州(治今山东东平)知州。一年多后,朝廷将其召还,不久改任河阳府(治今河南孟县)。后还朝,改遥领鄯州(治今青海乐都)观察使,宋太宗特意下诏,让他在参加“朝会”的时候排位仅在节度使之下,并增加了他的俸禄、赐予。其后,再知河阳知府。 淳化元年(990),蔡国公主改封“魏国公主”,但这年公主患病,宋太宗将吴元扆召还。公主去世,朝廷命他回河阳府继续任职。 魏国公主公主去世后,朝廷赠予她谥号“英惠”。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追封她为“燕国长公主”。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追封为“燕国大长公主”。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1),改封“徐国大长公主”。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改封“英惠大长帝姬”。 三女“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982)出家为尼,号“员明大师”,第二年去世。至道三年(997),追封为“曹国长公主”。宋仁宗景祐三年追封为“曹国大长公主”,元符改封“邠国大长公主”。 四女“扬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宣慈长公主”。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进封“鲁国大长公主”,下嫁柴宗庆,赐予开封“普宁坊”府第一处。 柴宗庆是宋太宗当皇帝以前的属下、名臣柴禹锡的孙子,公主与柴宗庆成亲后,宋真宗指示公主以孙媳妇的礼节拜见柴禹锡。 公主后来改封韩国、魏国、徐国、福国大长公主。宋仁宗继位为帝,进封“邓国大长公主”。 明道二年(1033),公主去世,追封“晋国大长公主”,谥号“力靖”。元符年间改封“扬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封“和靖大长帝姬”。 公主性情嫉妒,自己没有生儿子,大概也不让柴宗庆亲近别的女子,导致柴宗庆无子,只能过继哥哥的儿子做为后嗣。 五女“雍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贤懿长公主”。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下嫁王贻永,进封“郑国长公主”,并赐予府第。 王贻永,后周“状元宰相”王溥的孙子,与公主成亲后授官“右卫将军、驸马都尉”。 但在结婚后的第二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公主就去世,朝廷赠予她谥号“懿顺”。景祐三年,追封“郑国大长公主”,皇祐三年,改封“韩国大长公主”,宋徽宗继位后改封“雍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封“懿顺大长帝姬”。 六女“卫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寿昌长公主”。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进封“陈国长公主”,后改“吴国长公主”,这位公主大约崇信佛教,号“报慈正觉大师”。后改封“楚国长公主”,又改“邠国长公主”。天禧二年(1018),改“建国长公主”。乾兴元年(1022),改“申国大长公主”。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公主去世,朝廷赠予她“慈明谥号”。宋徽宗继位,追封为“卫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封“慈明大长帝姬”。 《宋史·公主列传》对宋太宗的小女儿“荆国大长公主”记述最多。 本传记,公主小时候就不好玩耍,未尝出过闺房。宋太宗曾拿出宝藏,让女儿们选取,想通过女儿们选什么观察她们的志趣,只有这位公主一无所取。 宋真宗即位,封公主为“万寿长公主”,后改“随国长公主”,下嫁李遵勖。李遵勖是宋初名臣、三司使、宣徽北院使、枢密使李崇矩的孙子。宋朝旧制,公主成亲后,其丈夫就“升行”,即提升排行,与父亲成为“兄弟”,以提高公主在夫家的地位,这位公主成亲的时候,丈夫李遵勖的父亲李继昌还在,公主提出在李继昌的生日以拜见公爹的礼节为李继昌祝寿。宋真宗听说后,秘密赐给她多套衣服、宝带、“器模式币”,让她献给公爹。 李遵勖结交的宾客都是一时贤士,每当李遵勖和宾客聚会宴饮,公主必定亲自照看做饭菜。曾有窃贼潜入公主府第偷盗,宋真宗命令有关部门抓人审讯。公主请求宋真宗放走被抓的人,自己出钱悬赏告发盗贼,果然住到真正的盗贼。按照法律,盗贼应当处死,但公主请求宋真宗宽恕了盗贼。 后公主先后改越国、宿国、鄂国、冀国长公主。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进封魏国长公主。 李遵勖任许州(治今河南许昌)知州时,突然生重病,公主非常着急,想尽快前去探望,身边人说:须奏报活动,得到批准才能走,但公主安排人奏报后,不待批准,就只带了五六个人乘车前行。宋真宗得报,急忙命令宦官督促公主经过的县派巡逻军兵保护公主乘坐的车。后来李遵勖去世,公主为丈守丧期间,丧服未尝离身,守丧期满后,就不再穿华的衣服丽。一次到宫中参加宴会,宋真宗亲自为她戴花,公主辞谢说:“我发誓不戴花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曾因洗浴跌倒,跌伤了右腿,宋真宗派宦官追究侍候公主的人的责任,公主说:“是我早衰力弱,走路不稳,不是她们的过错。”侍候的公主的人因之都没有受到追究。 公主善于写作,喜欢图书、史籍,能作诗歌,尤其善于女工之事。曾经告诫儿子们以忠义自守,不要仗着母亲胡为招祸后悔,并把丈夫的妾生的孩子与自己所生的一样看待。 后来公主得了眼病,宋真宗带着御医前来看望,皇帝的后妃、宫中女官也都跟来问候。宋真宗亲自舔舐公主的眼睛,盼着能为公主治病,公主身边的人都感动得哭起来,宋真宗也悲恸地说:“先帝生了我们兄弟姐妹14人,现在除了朕,只有大长公主还在,为什么却得了这个病!”又问宫中公主对子孙有什么想法,公主说:“他们岂可因为母亲得病求取赏赐?”宋真宗提出给公主白银3000两,公主也辞谢不接受。宋真宗很感动,对身边的官员说:“大长公主的病如果能移到朕的身上,朕也不避!” 后来公主失明,日常靠着几案闲坐,淡泊自若,且告诫儿子们:“你们的父亲临终前有令:棺柩中不要藏金玉,放几件应时的衣服即可。我死后也应该这样。” 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公主去世,享年64岁。宋仁宗亲自来到公主府中吊唁,并为之停止办公5天,追封公主为“齐国大长公主”,赠予谥号“献穆”。宋徽宗即位,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封“献穆大长帝姬”。 《宋史》撰者没有对宋太宗的7个女儿做出评论。我们可以从列传所记看出,虽然都是公主,但她们的追求、命运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最小的“荆国大长公主”,贵为公主,父亲、哥哥都是皇帝,且都很宠爱她,她却能做到这么贤良、宽厚、谦抑、淡泊,这也许就是她能享遐龄、长保富贵的缘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