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277·因嗜酒未能担任宰相的俊才:王著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277·因嗜酒未能担任宰相的俊才:王著

王著(约928-969),字成象,单州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有传。

本传记,王著性情豁达,胸无城府,小时候就能写文章。后汉乾佑年间(948-950),王著考中进士,其时后周太祖郭威是后汉大将,镇守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后周世宗柴荣跟随郭威到大名,听闻王著的声名后将其召到自己门下,王著因之得以谒见郭威。

郭威废后汉建立后周的第一年即广顺元年(951),柴荣受任镇宁军节度使、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刺史,出镇澶州,任命王著为监察所属州县官员的“观察支使”。

广顺三年(953)三月,柴荣回朝任京城开封府长官“开封府尹”,王著随柴荣入朝,升官职为“殿中丞”。

显德元年(954)正月,郭威去世,柴荣继位,任命王著为“度支员外郎”。三年,升翰林学士。六年,王著的父亲或母亲去世,王著辞职回家守孝,但柴荣命他“起复”,戴孝履职。当年南唐国主李景(璟)派弟弟李从善来后周进贡,但恰逢周世宗柴荣去世,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恭帝指示王著陪送李从善回国,王著将其送到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回朝后加升官职为“金部郎中”,实任皇帝文字秘书“知制诰”,得赐二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的金印、紫绶。周世宗入葬陵墓“庆陵”,皇后符氏随送葬队伍前往,期间一切公务都借助于王著。

显德七年(960)正月,宋太祖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建立宋朝,建年号“建隆”,加升王著官职为“中书舍人”。建隆二年,王著出任科考主考官“知贡举”。其时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向宋太祖进献紫色灵芝,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抓获白兔,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得到黄鹦鹉,也同时献上,王著为之写了“颂”体文章,献给宋太祖,却暗含规谏,劝止宋太祖接受此类进献。宋太祖对王著的进谏很高兴,下诏褒扬了王著。

然而,建隆四年(963)春天,王著在宫城内值夜班的时候,喝酒后披散头发盖住脸,敲“滋德殿”殿门求见宋太祖。宋太祖“怒”,连带追究王著以前喝醉酒夜宿“倡伎”即歌女家的过错,将王著贬为“比部员外郎”。乾德初年(963,当年改元),改“兵部员外郎”。二年,复任知制诰。几个月后,加升为国家藏书机构“史馆”官员“史馆修撰”,实任史馆长官“判馆事”。三年,转官职为“户部郎中”。六年,复任翰林学士,加升官职为“兵部郎中”,且再次出任“知贡举”。

开宝二年(969)冬天,王著“暴卒”,患急病突然去世,年仅42岁。

本传最后记,王著少年时即有卓越才能,周世宗因为他是王府旧部,对他爱重待遇特别优厚,曾经在召见王著谈话时命令皇子出来拜见王著,每每称呼他“学士”而不叫名字;也曾几次想让王著出任宰相,但因为王著嗜酒,所以迟滞了很长时间没有下定决心,其后周世宗病危,宋太祖与宰相范质等大臣进宫接受周世宗的“顾命”,即最后的嘱托,周世宗对范质等人说:“王著是王府旧人,我若去世,要任命他为宰相。”但当周世宗去世,范质等人却没有执行。

王著善于与人交往,喜好为后进之士延揽声誉,当世士大夫都很称赞他。

《宋史》传后之“论”说,自唐以来,翰林直学士与中书舍人分别执掌为皇帝起草诏令,颂宣功德,谏止缺失,不仅仅是文墨之职。宋兴,也选用文采好的人任这两个职位,王著写文章才思敏捷而通达,有很高水平。

但我每读《王著传》,都不禁莞尔:古代宰相是百官之首,万千读书人从开蒙进学,苦读诗书,到参加科考,入职为官,几乎无不想着身登相位,成为国家栋梁,光宗耀祖,自身得享荣华富贵,但又有几人能实现梦想;而人们当不上宰相,或者因自身才能不够,或因政治斗争,或因时运不济,在宋朝,甚至赵氏皇亲仅因出身,就不能参加科考,出任官职,更遑论升任宰相,古往今来,像王著这样少年时就身具卓越才能,却仅仅因为嗜酒,就耽误了做宰相的,恐怕是绝无仅有吧!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中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疪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从交友的角度对人的嗜好给予了肯定,但观鉴史事,身在官场的人,有嗜好,即使是良好的嗜好,在很大程度上都不一定是好事,更何况嗜酒?

王著才能卓越,人是好人,可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