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283·政绩可观却“官格”下乘:张澹 张澹(919-974),字成文,祖上是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后迁徙到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有传。 本传记,张澹小时候就好学,有文才。后晋开运初年(944),张澹考中进士,宰相桑维翰很器重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澹中进士后初任“校书郎”,后升国家藏书机构“昭文馆”官员“直昭文馆”,再升藏书机构“秘书省”官员“秘书郎”,实任国家最高财政机构“三司”所属“盐铁部”官员“盐铁推官”,其后以“左拾遗”、“礼部员外郎”官职充任修撰史书的机构“史馆”官员“史馆修撰”。 其后,张澹离开京城开封,出任洛阳县(治今河南洛阳)令,3年任满,受任“吏部员外郎”官职,回朝复任“史馆修撰”。 后周恭帝即位之初(959),张澹以“右司员外郎”官职实任皇帝文字秘书“知制诰”。 第二年,宋朝取代后周,是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建隆二年,张澹升官职为“祠部郎中”。其时“秘书郎”张去华向宋太祖上书,自荐有撰述、文学才能,请求与张澹及“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一同考试,核定优劣。宋太祖接受张去华的请求,下令在“讲武殿”对4人进行考试,在考试中,张澹所作文章未能对应讨论时政的题意,被降官职为“左司员外郎”。不久,张澹离开朝堂,出任泰州(治今江苏泰州)通判兼“海陵盐监”副使。 乾德四年(966),宋朝攻灭后蜀,张澹转任原属后蜀的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通判,复升官职为“祠部郎中”。 开宝初年(968),张澹转官职为“仓部郎中”。四年冬,张澹回朝,以“本官”仓部郎中复任“知制诰”。六年,翰林学士李昉被降职,卢多逊出使南唐,翰林院缺少翰林学士,宋太祖指示张澹“权直学士院”,任代理翰林学士。 七年(974)二月十六,是宋太祖的生日“长春节”,张澹时任掌皇帝生活诸事的机构“殿中省”代理长官“摄殿中监”,向宋太祖敬酒,宋太祖赐予他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的金印、紫绶带。六月,张澹任代理“三司”长官“权点检三司事”。 但张澹到三司任职不足10天,就因后背生疮去世,享年56岁。宋太祖听闻张澹无子,很同情他,派宦官为他办理了后事,将他归葬于家乡洛阳。 张澹风姿优美,善谈论,历任地方、中央机构,所到之处都得到很好治理,但起初与为皇帝起草文件的文士比试才能被降职,很是怏怏不乐,晚年附会宰相卢多逊,才再次获得进用。 淳化年间(990-994),宋太宗论及文士,说:“张澹执掌起草诏命,却考他讨论时政,非其所长,这大概是陶谷、高锡党、张去华有意阻碍他升迁。假若出其不意,突然考试陶谷等人,岂能有作诗不违背格律的情况?” 《宋史》传后之“论”说,张澹的政绩“颇可观”,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但我们通过本传所记张澹行迹,也可以看出,张澹对因与人比试遭贬很不高兴,后来又为得到进用附会宰相,以“官格”观鉴,未免落于下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