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291·官场中少见的仁厚之人:边珝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291·官场中少见的仁厚之人:边珝

边珝(xǔ,921-983),字待价,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宋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有传。

本传记,边珝的曾祖父边颉(jié,xié,jiá)曾任石圌(chuí)(今址不明,今江苏镇江有圌山)令,祖父边操曾任下邳县(治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令,父亲边蔚曾任中央机构“太常寺”长官“太常卿”。边珝在后晋天福六年(942)考中进士,受任秘书省官员“校书郎”、“直弘文馆”。

后汉乾佑初年(948),边珝任皇帝低级侍从“右拾遗”,加升官职为“朝散大夫”,其时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发生饥荒,奉诏巡察当地庄稼长势。

后周建立的第一年即广顺元年(951),边珝升任同为皇帝低级侍从的“右补阙”。三年,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显德二年(955),改官职为“库部员外郎”。后边珝的父亲去世,边珝辞官,回家为父亲守孝,服孝3年期满,受任官职兵部“职方司”官员“职方员外郎”,实任通州(治今江苏南通)知州,期间在“狼山”征收当地出产的盐,每年增收万余石。

宋朝建立初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边珝受命到卫州(治今河南淇县)考察秋粮生产,掌管京城开封的粮仓。二年,其兄边玕(gān)自河南县(治今河南洛阳)令入朝任“吏部员外郎”,边珝受任洛阳县(治今河南洛阳)令,兄弟连续担任治所在京城、一级县“赤县”的长官(洛阳为宋朝陪都“西京”),当时的人都很为他们荣耀。

乾德初年(963),边珝受召入朝,任尚书省“仓部曹”长官“仓部郎中”。三年正月,宋朝攻灭后蜀,任命边珝为三泉县(治今四川广元市东北)知县。开宝初年(968),边珝升官职为“职方郎中”,实任“监京兆曲务”,即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管理酒曲制作的官员,又任掌管永安军(治今陕西西安)政府货物专卖机构“榷货务”长官,其后转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榷货务”。

边珝到任扬州时,扬州有一名富人控告广陵县(治今江苏扬州)主管治安的谢姓官员“县尉”图谋杀害自己的父亲,扬州府衙将谢县尉囚禁起来,但官吏审案长达300天,仍未定案,州官只得将案件奏报宋太祖,请旨定夺。宋太祖下诏指示边珝审案,边珝经过审查,得到了案件的全部实情,原来是富人与谢县尉有私仇,诬告县尉,当即判决富人“反坐”,即以县尉被诬告所犯之罪应得的处罚处罚他。案件审结,宋太祖指示边珝就地升任“权知州事”,代理扬州知州,仍兼任“榷货务”职务。其后边珝卸任知州,兼任“监酒税盐矾务”,即专卖酒、盐、矾的机构的长官。不久,边珝的母亲去世,边珝辞官为母亲守孝,但朝廷命他“起复”,戴孝履职,复任扬州知州。其时已是开宝七年(974)九月,正逢宋朝攻打南唐,边珝受命兼任“淮南转运使”,为作战提供后勤。攻灭南唐后,边珝受任“知江北诸州转运事”,成为管理长江以北各州的最高官员。

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升边珝官职为“吏部郎中”,并将他召还朝廷,赐予他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的金印、紫绶带,命他实任“广南路(治今广西桂林)转运司”长官“转运使”。边珝刚到任,属下桂州(治今广西桂林)知州张颂去世,草草埋葬在城外。张颂是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按旧有制度,官员到外地任职,不许带同家人,张颂只身任职桂州,去世后仆人藏匿、私分了他的遗产,边珝闻知,召来官吏,命其将张颂的遗产全部追回,护送张颂的灵柩回到潍州。其后,广南路转运司所属一个州的知州与驻军长官“护军”即监军出现嫌隙,边珝只是上奏朝廷,将二人调离,而没有治他们的罪。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边珝任命回朝,升官职为“右谏议大夫”,实任吏部选任官员的“铨司”长官。七年,出任开封府知府。第二年夏天,边珝去世,享年63岁。

本传最后记,边珝精力强,有行政才能,宋太宗正想倚重、重用他,听闻他去世,多次感叹、惋惜,赐予他家“丧礼”绢400匹、铜钱200贯;边珝有一个儿子,很早就去世,宋太宗又让他的侄子边俊享受他的“恩荫”,出任尉氏县(今河南尉氏)略似办公室主任的官员“主簿”。

《宋史》传后之“论”说,边珝当官能够发挥作用,以清廉、干练著称。

观鉴边珝的行迹,我则对他追讨张颂的遗产,命人护送张颂的灵柩回故乡,宽处不和、互斗的属下印象深刻,觉着边珝可称官场中少见的仁厚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