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9日下午,年轻女性分论坛的专题研讨会在CSCCP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的主持下顺利召开,在研讨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做了题为《国内外宫颈癌指南的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并就临床常见的2个热点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2019-2021四部重要指南更新: 推荐HPV-DNA单独初筛 隋龙教授首先介绍了2021年国家卫健委《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2021年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2020年ASC《宫颈癌筛查指南》和2019年ASCCP《宫颈筛查管理共识指南》的更新。 这些指南均强调了HPV-DNA用于宫颈癌初筛的价值。 基于同等风险、同等管理的理念——在HPV初筛阳性的管理中,HPV 16/18型具有最高的风险,需要直接转诊阴道镜,而其他12种亚型阳性,通过细胞学或者VIA(WHO指南推荐)进行分流。 热点问题1 为什么指南推荐HPV 18型阳性需要转诊阴道镜,而HPV 31/33/52/58需要结合细胞学分流? ![]() 隋龙教授指出,虽然从流行率来看,HPV 18型导致的CIN3 的总体数量不如HPV 31/33/52/58,但是病例数多并不等于风险高,风险值的计算是将某个亚型导致CIN3 的数量除以该亚型的感染数量,如果CIN3 病例数多,这个亚型的感染人数更多,这样该亚型风险值反而是减少的。 从KPNC和Athena的临床研究看,HPV 18亚型的风险值是略高于HPV 31/33/52/58亚型的。 隋教授进一步指出:HPV 18型需要转诊阴道镜的关键,并不是它CIN3 的风险,HPV 18型阳性/细胞学阴性的风险值并没有达到转诊阴道镜阈值,2019年ASCCP指南提出HPV 18亚型特殊管理的核心原因是: 1 HPV18型阳性/细胞学阴性的癌症的风险高(0.2%),癌变进展快。 2 在鳞癌和腺癌中的占比,HPV18型远高HPV31/33/52/58亚型(鳞癌13.2%,腺癌36.3%)。 3 HPV18型阳性导致的子宫腺上皮内病变和腺癌,更容易被细胞学漏诊。 特别注意 HPV 18型阳性需要特殊管理,直接转诊阴道镜。 而HPV 31/33/52/58 CIN3 风险值接近HPV18型,同样没有达到转诊阴道镜阈值,但是这些型别癌症风险远不如HPV 18型,所以通过细胞学分流,统一管理。 热点问题2 HPV病毒载量能否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 ![]() 目前HPV定量相关研究很多,但国际上存在很多争议。隋龙教授分享了Nature Review上关于HPV的一篇综述:罗列了支持定量和不支持定量的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巨大争议。 在生物学机理方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关于HPV病毒整合的综述,描述了HPV病毒生命周期的3个阶段: 1 早期感染基底层细胞,环状病毒DNA ,低拷贝复制。 2 随着基底层细胞分化,环状病毒DNA,大量复制。 3 病毒整合,生命周期的终结,部分基因丢失,无法再形成环状DNA复制。 从理论上,随着病变程度越高,病毒发生整合越多,病毒复制能力下降,定量也会下降。 ![]() 柳叶刀杂志 另外,柳叶刀杂志关于HPV和宫颈癌的一篇综述,也指出宫颈病变的异质性:“HPV定量是同一患者不同级别,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病变的复杂总和,病毒载量的含义并不明确”。 而对于病理诊断,报告的只是这个患者最严重的病变,两者并不对等。 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陈汶教授组织的一个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这个研究不仅覆盖广,规模大,和其他研究相比,它还纳入了很多癌症的病例。 从最终的数据看,除了16亚型之外,其他HPV型别定量和病变程度并不相关,如果是不同亚型的多重感染,即便是16亚型,HPV定量和病变程度也不具有一致的相关性。 Nature Review Nature Review上关于定量的观点:病毒载量和疾病的关系比想象中复杂。病毒载量与宫颈疾病之间的关联,因 HPV 类型、病毒的整合状态和宫颈病变的异质性而不同。这些关系的复杂性表明病毒载量在临床上无使用价值。 ![]() 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点评到,从2021年卫健委发布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到WHO,ASCCP,ACS等,均认可HPV16/18型需要特殊管理,其他的12种HPV亚型,结合细胞学分流。 魏丽惠教授同时指出,国内外关于HPV定量存在争议,未来是否能应用到临床,需要更多的临床医学循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