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北京城里有一个叫李万福的,他在京城里经营着一家客栈,客栈也与他同名叫“万福客栈”。这年赶上三年一次的科举大比,一时间京城里面的客栈都是人满外患万福客栈也不例外,万福客栈里住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举子。 ![]() 这天傍晚,李万福因为在外面办事回来得比较晚,急匆匆地往客栈赶去。在经过一条小巷子时,忽然听见小巷内传出一阵呼救声,于是他便急忙循声跑了过去。 李万福走进小巷内才发现,原来是京城里面的几个地皮无赖,正在抢劫一个书生,而那个书生他也正好认识──名叫蒋毅,也是参加这次科举大比的举人,已经在万福客栈里住了半个多月。 李万福见状连忙大喝了一声:“朗朗乾坤竟然敢在天子脚下胡作非为,都不想活了吗?”说着从巷口捡起一根木棒就冲了上去,也许是因为做贼心虚,那几个混混一见有人来,便都跑了。事后李万福才知道,原来蒋毅吃过晚饭,睡不着就出来散散步,不承想竟然遇见了那几个小混混,如果不是碰巧他路过,今天晚上蒋毅怕是要倒大霉了。 已经过去快一个多月了,这天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贡院门口人山人海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榜上有名的高声欢呼,名落孙山的考生是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挤出人群悄悄地离开,蒋毅神情没落地回到万福客栈,李万福见状知道这是落榜了也就没有搭话。 大比结束考生们也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万福客栈,这天,蒋毅找到李万福说道:“李掌柜,这段时间感谢您的照顾,我要回去了!”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蒋毅便骑上马踏上了归程。 蒋毅走后,李万福像平常一样让伙计将客人住过的房间收拾出来,不一会,那个伙计拿着一个小木盒找到了李万福说道:“掌柜的,这个木盒是在蒋公子房间找到的,应该是蒋公子遗落在这里的。” ![]() 李万福接过那只小木盒,把它放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在他看来,蒋毅一旦发现自己丢了东西,一定会回来寻找的,到时候再把这个木盒交还给他也算是物归原主。可是李万福等了整整三天也没有等到蒋毅回来寻找,李万福不禁暗自感叹:“蒋毅好歹也是一个读书人,竟然会怎么粗心,自己丢了东西到现在还没有发现! 李万福又等了半个月,还是没能等来蒋毅,李万福算是知道了,蒋毅这小伙子到现在怕是还不知道自己丢了什么东西,恐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将那个木盒收好了替对方保管好,于是他拿起木盒准备放进自己的柜子里锁起来。不料,就在打开柜子上面的铜锁时,他一时失手,那只木盒竟然掉落到地上,木盒上面的盖子也被摔裂了,只见盒子里面竟然装着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冬去秋来转眼间过去了三年,可是蒋毅却始终没有回来过,这年又到三年一次的科举大比。万福客栈也像往年科举的时候一样,店里陆陆续续住进来很多外地来赶考的举人。李万福每天都站在客栈的门口等着,希望可以遇见蒋毅,可是直到大比之日他都没有见到蒋毅。 这可把李万福给急坏了,他决定不能这么干等下去了,于是他便没日没夜地在京城其他的客栈中寻找。谁承想,李万福找遍了京城所有的客栈都没有找到蒋毅。 没有找蒋毅,李万福更着急了,那可是五百两的银票,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三四十两银子!他有心去蒋毅的家里把银票送还回去,可是他听蒋毅说过,他们家是山西的,可蒋毅并没有告诉他具体位置,山高路远,又不知道具体地方就算是去那也是大海捞针一般,李万福最后也只能作罢。 又过了一年,这一天,李万福从外面回来,在自己的房间内来回踱步,明显有什么烦心的心事,过了好半天,他一跺脚从柜子里取出了当年蒋毅遗留在客栈的那只木盒,他从里面取出那张五百两的银票,口中喃喃自语道:”蒋毅老弟,我现在要用你的银子去做生意,如果生意亏了,这五百两银子就算是我借你的,到时候一分不少地还给你。如果挣钱了,这生意就当是咱两合伙一起做的,到时候咱们五五分,等见到你后,我连本带利一并还给你。” 原来,李万福最近遇见了一桩好买卖,利润非常的丰厚,于是他便动起了做生意的想法。可是那桩买卖却需要一千两银子作为本钱,可李万福手里只有五百两银子,虽然客栈卖掉也能筹够,但他总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是,于是他就想到了蒋毅遗失在客栈里的那张五百两银票了。 果然不出李万福所料,那桩买卖果然做成了,他也因此赚了不少钱,有了资本后,李万福是一发不可收拾,生意是越做越大,银子也是越挣越多,他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京城里面数一数二的富商。而那家万福客栈则一直开着,遗憾的是,他一直都没有再见过蒋毅。 ![]() 慢慢的这件事成为李万福的一个心病,他觉得不能再怎么傻等下去了,于是,他带着大量的银票和众多伙计一同来到了山西。山西有十多个县,李万福就在每个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都买了一块地皮,然后各建一间客栈,每间客栈的门头都悬挂着一个大大的招牌,招牌上无一例外都写着“万福客栈”四个大字,而且在四个大字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字:京城万福客栈分号。 可能有人不是很明白李万福为什么要怎么做?他是怎么想的,既然自己不知道蒋毅具体在那个县,也不知道他们家的具体地址,不如就在各个县城里都开一家万福客栈,以期望将来有一天蒋毅能后发现其中一家客栈,从而回想起往事,可以向客栈伙计打听自己的状况,这样不就可以找到蒋毅了嘛! 从此以后,李万福每隔半年都会放下生意上的事情,来到山西,在每间万福客栈的分号住上几天,希望可以等到蒋毅出现。当然,他也早就向所有分号的掌柜,和伙计描述过蒋毅的长相,并交代他们如果遇见这个人,一定要想办法留下来,然后通知自己。 这年六月的一天,李万福来到了蒲县县城,住进了万福客栈。他刚吃完午饭打算午休一会,就听见店里的伙计在客栈大门口大声嚷嚷着:“你个臭乞丐在这里看什么看,赶紧给我滚开,臭烘烘地站在我们店门口还让我们怎么做生意,你怎么还不滚开,再说不走小心我揍你……'李万福听见后心中有些生气,他觉的这位伙计有些不太像话,就算对方是一名乞丐也不应该如此,于是他便将那名伙计叫进客栈询问情况。 那伙计大大咧咧地禀告说道:“东家,刚才就是有个乞丐站在咱们店门口,一边看着咱们店的招牌,一边不停的抹着眼泪,站在门口久久不肯离去,有好几个客人想进店,一看到门口有个乞丐就走了,我也是担心店里的生意受到影响才将那名乞丐赶走的。 李万福板起脸,说到:“人生在世谁没个难处,就算人家站在咱们店门口你也不能那样侮辱他,你现在去厨房端点食物给那个乞丐送去。”伙计领命,从厨房拿了一盘子食物刚要出门,李万福忽然叫住了他,说道:“那个乞丐长什么样,多大岁数了。”伙计说:“东家,那乞丐一脸的污垢,我根本就看不清他的样子。不过,从他不停地抹眼泪一事来看,那块招牌,似乎让他想起了什么伤事。” 李万福听了这话,急忙一把接过伙计手中的盘子,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客栈,可到大门口一看,根本就没有什么乞丐的身影。李万福正在着急,那伙计忽然一指:“就是他,他就是刚才那个乞丐!” 李万福顺着伙计手指的方向一望,只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手里捧着一只饭碗,正步履蹒跚地走着。他连忙飞奔过去,拦在了那个乞丐的面前。 仔细一辨认那个乞丐的面目,李万福手中的盘子忽然“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只见他颤抖着手,双眼红通地说道:“蒋老弟,没想到真的是你呀!十年没见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那乞丐手中的碗顿时也落到了地上:“李大哥,你咋来到了蒲县?”原来,那乞丐正是李万福苦苦寻找了十年的蒋毅。 两人抱头痛哭了一场之后,李万福拉着蒋毅的手,进了客栈。李万福说道:“算一算,咱们自从那年京城一别,到现在已经十年没见了,你这是。。。。”蒋毅含泪讲述了这十年来发生的事情! ![]() 蒋毅他们家原本是富庶之家,所以十年前赴京赶考的时候,他带了不少银两和银票。落榜之后,他回到了蒲县老家,谁承想第二年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作为家中独子的蒋毅,不得不接手家里的全部生意,由于之前他一心读书根本就没有关心过家中的生意,外加年轻气盛,生意是年年亏本,结果不到三年的时间家产就被他赔的一干二净。 听完蒋毅的一番话,李万福不禁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心里也是替他难过。他将一个算盘往桌子上一放,大声说道:“蒋毅老弟,老哥我苦苦寻了你十年,幸亏今天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不然我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将属于你的银子还给你呀。既然今天遇见了,咱俩就把银子给分了,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事!” 蒋毅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地问道:“分银子?分啥银子?” 李万福就将自己当初拿着蒋毅遗留在客栈内的五百两银票,当作本钱做生意的事情,详详细细地叙说了一遍。蒋毅听后大吃一惊,说道:“李大哥,那五百两银票是我故意遗落在客栈里的,以答谢你那天傍晚的相救之恩的,我哪能分你的银子呢?”李万福却说道:“蒋毅老弟,所谓相救之恩其实只是举手之劳,哪里用得着感谢?属于你的银子我必须分给你!” 说着,李万福“噼里啪啦”地拨打起了算盘……最后,李万福算了出来,蒋毅应该分得银子足足有四万多两白银,蒋家也因此东山再起…… 完 小冉想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收人一升,还人一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如果没有蒋毅的知恩图报,他也不会得到李万福的银子最后东山再起。 拾金不昧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我国已经传承千年,李万福捡到巨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还给蒋毅,他自认为借用蒋毅的银子做生意,承认要平分赚来到银子,最后他信守承若,将自己幸幸苦苦挣来到银子送给了蒋毅,这样有情有义,信守承若的商人怎么可能不发达呀?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