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钓鱼圈中最应引起重视的3件事,很多钓友已中招

 悠渔乐好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钓鱼是个系统工程,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渔获得多少,比如天气、季节、钓位、钓法、饵料、窝料、钓具等等,看似简单其实很多道道,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但我认为以上三个是钓友们经常遇到、新手中又普遍存在、最应引起重视的三个事项。

一、打重窝。钓鱼圈流传“要想钓得多,钓鱼必打窝;要想鱼上岸,就得粮食换”,在这方面,钓鱼界的两位大师的做法没有起到好作用,这师徒俩一个号称“千斤”另一个称为“大盆”,有钓友戏称,在和他们一同作钓的水域钓鱼,等他们打完窝,要重新调漂,虽说的是玩笑话,但也说明他们打窝用的窝料量之大。

殊不知,人家是在这个窝点连续作钓十天半月,并且是垂钓食量大的超大个体鱼时采取的打窝方式。我们绝大多数钓鱼人都是在过周末时抽出时间去垂钓半天或一天,如果也比照两位大师的做法,打的窝料太多,我们姑且不说你钓的目标鱼是不是超大个体食量大的鱼,只说鱼面对那么多窝料可吃,吃你的饵料也成了小概率,更多的时候是打的窝料越多,反而钓中的鱼越少。

不论是“诱钓结合”还是“粗细搭配”,说的都是投放窝料不能过量,让鱼有吃得又不够吃,想走又舍不得走,这才是布窝达到的最佳效果。

二、迷恋小药。“小药不是万能的,没有小药是万万不能的”似乎成了钓友之间流传的一句话,其实小药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如虎添翼”,用不好就很可能要“走麦城”。

好多钓友离开小药就不自信,对没加小药的饵料总感觉没有鱼惠顾。其实,小药作为添加剂只能起辅助作用,一款饵料的味型主要是由主攻饵决定的。

我们在自然水域垂钓时,根本不用添加任何小药,水域里本来就食物匮乏,鱼对饵料并不挑剔,只要不是太过分的味型,鱼都可以接受,添加小药就成了多此一举。

另外,小药添加的量不当或与主攻饵味型冲突还往往起反作用,很多钓友都有这方面的教训,有过造成死窝而导致渔获惨淡的经历。

所以对用量和性能掌握不够的小药尽量不用,“宁缺毋滥”这个词用在此也挺合适。

三、网购钓竿,大呼上当。钓鱼队伍在不断地加大,很多新手加入了进来,都面临一个购置鱼竿问题,就是老钓手也会不时地添置一根新鱼竿,用于更新换代或作为备用竿。

网上很多钓竿参数标注得非常漂亮,又轻又硬钓重又大,价格又便宜,使想买钓竿的钓友看了不禁会心动,可到手以后却苦不堪言,钓住个稍微大点的鱼不是累得够呛,就是爆竿,和原来想象的大相径庭。

我们要明白一个常识问题,轻杆子壁薄、钓重大的杆子重、价格便宜的杆子不会使用好碳布,一款杆子的性价比得通过实际使用来证明,只看重参数和价格往往会上当。

网店面对的客户群体大,韭菜可以割了一茬再来一茬。实体店却不能这么干,一个钓友从那买了赖杆子,以后就不会再光顾,很可能还会告诉周边钓友,实体店得不偿失。另外,在实体店可以看到实物,可以试试轻重、手感和钓重。

我这样说也并不是说网上没有性价比高的钓竿,比如:品牌钓竿的旗舰店,也是非常重视声誉的,还有一些处于推广期的新款钓竿,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

有不同见解的钓友欢迎在留言区进行探讨、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