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药不是万能的,没有小药是万万不能的,野钓时到底需不需要加小药?

 悠渔乐好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小药不是万能的,没有小药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很多钓友的口头禅,网络上有关讨论小药的文章非常多,对小药争议也非常大。前几天在评论区就有两个钓友问我,野钓时是不是需要添加小药,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合适,回头结合自己的垂钓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分析和建议,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药仅仅是添加剂,起到的作用也只是辅助作用。“顶级高端,黑坑特效,千米聚鱼、打闭三边”、“一滴见效、刺激神经、逼鱼开口”、“钓到鱼护暴、钓到塘主哭”也仅是商家营销商品的噱头,钓友们不用信,真正能起到诱鱼作用的还是饵料或窝料本身。就像我们做饭用的油盐酱醋,仅是佐料而已。

其次我们要明白,小药像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起反作用,它是用于调整味型的,就像做菜醋加的多了会刺鼻,糖加的多了会变苦一样。所以对小药的使用还是要慎重的,尤其是对用量不熟悉的小药,更是要谨慎使用。

相对于野钓来说,相当一部分钓友认为,水广鱼稀,自然条件变化无常,更需要小药来聚鱼和刺激鱼开口。当然,也有绝大多数钓友认为,自然水域里食物匮乏,鱼几乎不挑食,饵料里根本不用添加小药,加小药是画蛇添足,或许还会弄巧成拙。

饵料和窝料里加不加小药涉及到浓引淡钓、淡引浓钓的用饵策略问题,我原来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窝料和饵料搭配有“潜规则”,熟知不易打龟》,分析过这情况,有兴趣的钓友可以搜索来看看,这里不再累述,至于浓引淡钓还是淡引浓钓,其最终目的是有鱼咬钩,并成功把它钓获。

针对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我认为窝料里添加小药还是有必要的,像药酒类小药,传播范围广,穿透力强,可以把远处的鱼快速集聚过来,如果仅用本味窝料效果很难突出。当然了,添加的量要掌握好,否则鱼是被诱过来了,窝里太浓的味道会把鱼又熏跑,造成“死窝”现象,所以并不是多多益善。

针对饵料里添加小药,在野钓中我是一般不建议的,因为超过自然的味道的饵料会使鱼提高警惕性,造成鱼只涮饵根本不吃饵的现象,当然就无从谈起钓获了。

但是有一种情况我是建议饵料里添加小药的,那就是通过观察,如有大量的鱼泡、蹭线等,确认钓点有鱼,而鱼又不开口进食,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加大饵料味型,通过添加小药刺激鱼开口进食。当然了,在某种程度上说,反正鱼不吃饵,死马当成活马医,或许会出现奇迹呢!

最后建议不论在窝料还是在饵料中添加小药一定要控制好量,做到宁少无多。也可以采取随诸渐进的办法来控制小药的用量,还有就是鱼饵和小药味型要匹配,比如尽量不要用薯味饵料加玉米香精。另外还要注意窝饵同味,不建议两者味型差异过大。

野钓环境千变万化,各地的水情、鱼情又存有差异,一款饵料、一种钓法以及小药的使用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不可能的。本文是给大家提供建议,开拓一个思路,仅作为参考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