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3008期:为什么书读了很多依然算不用功,为什么求多求快会跑偏?阳明先生的一个比喻讲得很透彻...

 凯哥好心情f6v8 2022-07-15 发布于湖北

Image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Image


平讲平说3008期#

今天我们专门要讲一讲一个人如何获得进步、快速提升这个话题。有两个本科的同学都来听我的课,课程已经进展到半个学期了,看得出来这两个同学都很有热情,都挺感兴趣。不过在行动上这两个人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同学读了很多的书,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我翻他的朋友圈就发现,有一段时间他差不多每周都要读上两三本书;不过乙同学就不太一样,除了课程的教材参考书之外,只是读了课堂当中介绍过的几本书,他的阅读数量可以说连甲同学的零头都到不了。

有一天在报告厅搞一个讲座活动,结束之后又和几个比较有热情的同学稍微聊了一会儿,当时甲乙两位同学都在座,他们各自也都介绍了一下自己最近的读书学习的情况。我给乙同学的评价就是你现在状态不错,只要保持就可以了那么我给同学的建议就是你应该再用功一点,再加强一点。

当时说完这个话,包括甲同学包括在场的其他同学都感觉到有点惊讶,因为他们都觉得明明是甲同学读书更多,明明是他更用功更努力,为什么我会觉得他更有欠缺呢?其实这里边是另有一番道理的

我们大家对用功、对上进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那么说如何去理解呢,我们大家来分享王阳明先生的一段话。原文是这样的,“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

大家看到,在这里阳明先生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指出一个人的用功上进就好比种树,这个树先要生根发芽,然后才会长枝长叶、开花结果。最开始在种根的时候,你应该好好栽培浇灌,就做这个生根发芽该做的事情,就不要想那个开花结果的事情。

立志用功、追求上进也是这样,最开始在打基础的阶段,就一定要做一些生根发芽的事情,比如说培养定力、静气、恒心、耐心。这些综合素质具备了以后,将来自然就会开花结果,取得成就、取得进步。如果一上来就好高骛远、舍本求末,光想着那些开花结果的事情,往往是空费一番力气却一事无成。

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看同学的状况,他就是典型的急于求成、贪多贪大,把各个领域当中最经典的著作先都拉了个单子,然后也不管自己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消化,有没有知行合一的基础,就来了一个多点开花、囫囵吞枣,这是很典型的舍本求末、拔苗助长的方式。

你看乙同学就不太一样,他没有贪多贪大,也没有急于求成,立足于我们课堂的内容以及讲到的几本书的知识体系,扎扎实实地从眼前的学习生活入手去提升自己。比如我们提倡的晨读,提倡的读书笔记,他都做了,每天的5个一”,也都有了。经过了这半个学期的时间,很明显感觉到这个孩子状态有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定力、静气还是恒心、耐心,都有明显地提升增强。我相信经过这一个学期扎扎实实地知行合一的训练,将来他不管研究哪个领域,朝哪个方向发展,或者读哪套书都能取得提升、获得进步。

所以说来说去一句话:真正的用功在于状态的提升,而不在于读书数量的多少。有的人半年只读了一本书,但是他很用功,进步很明显;有的人一个星期读了几十本书,但是他很松懈,甚至出现了明显的退步。所以说我们在学习进步、用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固本培元,不要拔苗助长。很多时候贪多或者求快的心理都会把人引到邪路歪路上去,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真正的用功求进步,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跟日常的工作生活相结合,从智慧的根本处、心灵的层面去用力,磨练自己的定力、静气、恒心、耐心,而且一定是从家常日常平常的身边小事入手,在事上修、事上练。下一番这样的功夫,那么进步提升,指日可待;开花结果,未来可期。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