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析俄军特别行动中的三大利器

 安喜的空间 2022-07-15 发布于上海
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近5个月,俄军已在特别军事行动中投入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本文从其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三种武器装备为您解析,并会介绍它们分别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图片
▲今年4月,俄军2S4自行重型迫击炮行驶在马里乌波尔市。(俄国防部网站)
“拆楼重锤”:2S4自行重型迫击炮
早在今年4月,在俄军针对位于乌克兰南部马里乌波尔市亚速钢铁厂的攻势行动中,就能看到2S4的身影。2S4是目前世界上现役口径最大的迫击炮,拥有“拆楼重锤”的别名,由苏联时期乌拉尔运输与机械工业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发,专为攻坚战设计,1972年投入苏军服役。这样一种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古董级”武器,到底有哪些独特优势仍能让今天的俄军觉得它不可取代呢?
图片
▲资料图片:俄军2S4自行重型迫击炮开火瞬间,可见刚出膛的炮弹。(俄国防部网站)
首先是“拆楼火力强”。据俄国防部公开资料显示,2S4采用了GMZ装甲布雷车底盘,全车长8.5米,宽3.2米,战斗全重30吨,搭载一门240毫米后膛装填式重型迫击炮,炮身长6.5米,采用鼓形弹舱式供弹,车内弹舱备弹包括40枚常规高爆榴弹或20枚火箭助推式增程炮弹,其最大射程可达20千米。每门炮还配备一台简易自动装填机,但由于炮弹过重,需要3人合力外加吊车协助才能完成装填,射速仅能达到每分钟一发,但由于该炮射出的炮弹威力巨大,发射时的装药比同口径的榴弹炮高20%,相当于5枚155毫米常规榴弹炮炮弹的总合,足以弥补2S4射速慢的劣势。那么威力到底有多大?以2S4在黎巴嫩内战(1975年至1990年)中的表现为例,在贝鲁特城市战中,2S4发射的混凝土破坏弹可直接穿透5层混凝土楼板后再爆炸。此外,据俄军公开资料,在车臣战争期间,2S4发射的单枚炮弹曾直接将一栋7层建筑轰塌,从屋顶一直贯穿到地下室,将躲藏在内部的敌军全歼。
其次是对敌方士兵的心理震慑能力强。由于2S4独特的曲射弹道,其发射的炮弹多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命中建筑物,这种“炮弹从天而降”的打击效果十分类似战机空袭,令敌军无法根据炮弹的来袭弹道来进行有效规避和隐藏,无疑会大大增加敌军士兵的恐惧程度。此外,由于2S4对楼房建筑的毁伤效果过大,经常会以轰塌建筑或工事的方式,对敌军士兵的震慑效果也要强于其他火炮。
图片
▲资料图片:俄军炮兵为2S4吊装3F-864榴弹,每枚重130千克。(俄国防部网站)
再有是“能精确打击”。在今年5月,俄军针对乌军据守的亚速钢铁厂发动攻势时,曾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张2S4发射炮弹轰击钢铁厂的照片,由于相机准确捕捉到了炮弹出膛后展开尾部制动弹翼的细节,西方军事专家得以判断,这是一枚3F5“勇敢者”半主动激光制导迫击炮弹。根据俄国防部公开资料,这种制导炮弹弹重134.2千克,战斗部装药32千克,最大射程9千米,采用了脉冲发动机弹道修正技术,主要通过炮弹尾部的多个小型“燃气喷口”来修正和调整弹道。该炮弹前端装有一个半主动激光导引头,炮弹发射后,需要前沿作战人员在地面利用激光照射器或空中的无人机从空中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炮弹导引头会根据激光信号在飞行途中自行修正弹道,确保最终准确命中目标,误差可控制在1.4米内,可精确打击车辆等点状目标。
图片
▲俄军公开的2S4发射“勇敢者”激光制导炮弹打击亚速钢铁厂照片,红圈标出的是制导炮弹。(俄国防部网站)
俄军在攻势中使用“勇敢者”制导炮弹,主要是为精确打击亚速钢铁厂内的隐蔽工事以及地道入口,由于2S4的曲射弹道堪比战机空袭投弹,可有效瘫痪工事或封闭入口,进一步减轻俄军的进攻难度,同时瓦解乌军守军的抵抗意志。5月20日,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亚速钢铁厂已经完全被俄军控制,内部的乌军守军也已全部投降,可以说这一胜利也与2S4的参战密不可分。
“低空杀手”:卡-52武装直升机
除“拆楼重锤”外,俄军的“低空杀手”们在冲突中的表现也十分突出。6月26日,俄国防部首次公开了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使用“产品305”LMUR远程轻型多用途导弹攻击位于利西昌斯克市附近的乌军弹药库视频。据俄军公开资料,这种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4.5千米,视频中可见导弹在卡-52武器操作员的遥控下,准确钻入疑似弹药库目标上的一扇窗户后引爆。这次战例只能算是卡-52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近一次表现,实际上该型武直几乎参与了包括2月24日特别军事行动开启当天的突袭行动在内的大量作战行动,用“打遍全场”来形容都不为过,那么卡-52都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图片
▲资料图片:2016年,俄军卡-52武直在叙利亚执行作战任务。(俄国防部网站)
首先是火力强大。卡-52由历史悠久的卡莫夫设计局于20世纪80年代在卡-50“黑鲨”单座武装直升机基础上改进而来,改用并列双座式座舱,并沿用了卡-50的共轴双旋翼动力布局(即上下两副旋翼围绕同一轴线采用对转方式旋转,两副旋翼产生的扭矩能在航向不变的飞行状态下相互平衡,这一布局优势是可取消传统尾桨,缩短机身长度,提高战场生存力),卡-52于1997年6月成功首飞,2011年正式进入俄军服役,2016年首次海外部署叙利亚,并参与多次实战。
据俄军公开资料,卡-52配备2台VK-2500涡轴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310千米/时,最大作战半径46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2吨,机身左右两侧短翼共设6个挂架,可挂载俄军现役的S-80型80毫米航空火箭弹(最多可挂4个火箭巢,共80枚火箭弹)、9M120“突击”反坦克导弹(最多可挂12枚)、9M39“针”空空导弹(最多可挂6枚)以及最新的“产品305”远程导弹等。除上述武器外,卡-52还在机身右侧配备一门30毫米2A42速射机关炮作为固定武器,备弹量280发,对坦克等装甲目标最大有效射程1500米,对步兵等软目标最大有效射程2500米,可当作导弹和火箭弹之外的“补充武器”。
图片
▲资料图片:俄军卡-52武直齐射S-80型80毫米航空火箭弹。(俄国防部网站)
理论上,一架卡-52单次出击就能摧毁敌军一个坦克连(美军编制为14辆坦克)。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俄国防部公布的作战视频中,经常能看到卡-52突然将机头拉起,对空齐射大批火箭弹后迅速脱离战场的“仰射火箭弹”战术,这实际是为增加火箭弹的有效射程,令卡-52能从乌军的“毒刺”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或其他近程防空导弹的射程外发动攻击,大幅提升战场生存性。此外,由于卡-52齐射的是非制导火箭弹,弹药散布范围更广,十分适合作为压制火力使用,攻击乌军地面集群目标,这时可以把卡-52看作是“空中飞行版”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但作战灵活性更强,反应速度更快,甚至还能昼夜全天候作战。除“仰射火箭弹”战术外,俄军卡-52更多时候还是使用9M120“突击”等其他反坦克导弹进行远程“点穴式打击”。例如7月10日,俄“红星”电视台就播出了俄军一架卡-52从7.5千米外,使用“涡流-1”反坦克导弹摧毁一辆乌军装甲运兵车的作战视频,再次展示了该型武直的远程打击能力。
图片
▲俄军“V集群”卡-52起飞视频截图,近处的为30毫米炮弹特写。(俄国防部网站)
其次是战场生存力强。众所周知,卡-5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配备有弹射座椅的武装直升机。据卡莫夫设计局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其逃生原理是卡-52会在弹射出座椅前,先利用爆炸螺栓快速炸掉机身顶部上下两副旋翼6片桨叶,座舱盖上的爆破索随后起爆,为向上弹射让出空间,两名乘员乘坐的火箭式弹射座椅会沿不同逃生路线分别弹射,之后再放出降落伞,令飞行员安全着陆。但在实战中,由于卡-52通常会以“树梢高度”(指距地面仅4.5米至45.7米的超低空)贴地飞行,飞行员可能很难有充足时间使用弹射座椅逃生,一旦遭遇危急情况,俄军飞行员通常还是会选择以紧急迫降的方式逃生。
图片
▲资料图片:俄军卡-52与米-35武直组成大规模机群升空。(俄国防部网站)
“500公里外点穴式打击”:“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
如果说2S4和卡-52都是“战术级武器”的话,那么下面要提到的9K720“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就能称得上是“准战略级武器”了。据俄国防部网站公开资料显示,“伊斯坎德尔”-M由科洛姆纳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88年研发,1991年首次试射成功,但受苏联解体影响,后来一直在相关改进和完善工作,直到2007年,俄国防部才正式宣布列装部队。自服役以来,“伊斯坎德尔”-M曾参加过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还曾于2017年2月远程打击过叙利亚境内伊德利卜省的多个目标。此次俄乌冲突期间,“伊斯坎德尔”-M堪称俄军“杀手锏”,摧毁了包括乌军弹药库、机场跑道、前线指挥部等大量高价值和加固型目标,展示了该型导弹的多种独有优势。
图片
▲资料图片:俄军“伊斯坎德尔”-M导弹发射。(俄国防部网站)
首先是突防能力强。“伊斯坎德尔”-M导弹全长7.28米,弹体直径0.92米,根据搭载模块化弹头种类重量不同,发射重量在3.8吨至4吨之间,动力系统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500公里。导弹在发射后可迅速加速,并以超过6马赫的突防速度飞向目标。此外,为了增加突防概率,“伊斯坎德尔”-M导弹还能将弹道压低至5万米高度以下,增加敌方反导雷达的有效探测难度。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31日报道,俄军在此次俄乌冲突期间,还首次展示了“伊斯坎德尔”-M在飞行途中释放干扰战术诱饵,欺骗乌军雷达的能力,自开战以来,还未出现过“伊斯坎德尔”-M导弹被乌军有效拦截的消息,其突防能力可见一斑。
图片
▲资料图片:俄军“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型)与“伊斯坎德尔”-M两种导弹发射车协同训练。(俄国防部网站)
其次是打击精度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打击精度,“伊斯坎德尔”-M采用了“惯性制导 '格洛纳斯’卫星制导 末端光学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
上述三种武器装备可看作是俄军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作战表现的缩影。不难看出,即使单件武器装备的性能再强大,也需要与俄军的整个作战体系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战力。这与乌军一味依靠西方援助先进武器,但却与自身作战体系不兼容形成鲜明对比。俄乌冲突目前仍在进行中,对于未来的走向,我们可持续关注。
来源:参考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