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游之无锡印象

 花熹 2022-07-15 发布于湖北




仲夏去的无锡。

天却不热,那日雨后潋滟,天湛蓝如宝石,澄清如碧海,大朵的云絮,团团软软的,飘浮在半空中,一闪而过的街区,林荫蔽日,湖滨悠远,不染纤尘的仙气儿。只消一眼,无锡,便以它特有的魅力,赢得了我的好感。

我期待着,憧憬着,满怀热切,莫名心动,赴一场欢天喜地。




无锡是座精致、小巧、山水园林式、宜居的小城,不过历史悠久,古来已有。

从地图上来看,它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它如众星拱月般骄傲。

关于这座城的地名由来,有种说法是认为古时周、 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又有传说曰:锡乃古时稀有金属,可冶炼兵器,此处自称“无锡”,为避世避祸之说。

传说云云种种,落到后世,不过更添其欲说还休的人文传说,探寻着,不小心,会爱上哩。



我曾在一块石上,看到一个忧郁的外国男人写下心曲:“在那陌生的异国他乡,想起了你啊,忍不住流泪。请忘掉我吧,去追求幸福。我已迈上了中国的旅程,从上海过苏州,坐上火车,驶向太湖水乡无锡。”

沧海桑田,许多年的姑娘和小伙子的故事结局不得而知。或天涯永隔,或终成眷属,早不可考究了。但看到这块大石时,却觑见一份尘封已久的爱与哀愁,措不及防的戳中泪点。无锡,在这里,我留下一滴泪,为着你的婉约,如泣如诉。

第二日清晨,我爬了锡惠公园,这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公园。



山脉蜿蜒、四季青翠。

山脚下,一汪碧湖,清凉透绿,二泉亭古朴典雅,大片的紫薇花在风中摇曳,灿烂而热烈,欲在风里,舞动一把恣意。

幼年的阿炳就出生在锡惠山脚下,这位命运坎坷的民间盲音乐家,一岁丧母,父亲是一家道观的当家道士,因为世俗偏见,其父只以师傅之名,在8岁后才把小阿炳带在身边,学鼓、笛,二胡等乐器。

但华道长亦走得早,留下孤儿阿炳,他历尽人间艰难苦楚,一生穷困潦倒,不到60岁就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不朽的二胡绝响----《二泉映月》,这支曲子“绕梁三日”不为夸张,它不但征服世人,更漂洋过海,享誉海外。

赵晓生《阿炳启示录》中说:贝多芬和阿炳都不在自己的音乐里诉说自己的苦难、悲哀和不平。生活铸造了他们,他们的音乐都是情感的超越与升华,而不是他们个人的狭隘的情感。

国际知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这首曲子是应该跪下来听……”





如今物是人非,只有那山依旧葱茏、那湖水依旧平静、那泉依旧叮叮咚咚…….

无锡蠡园,它地处太湖之滨,有着千年悠久历史。

其中最负盛名的春秋时期范蠡西施故居,它仿似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




 

“何处堪追范蠡踪,人间盛说西施事。”这是柱子上的对联。

耳熟能详的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一个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男人,集雄才伟略、运筹出奇于一身,一个倾国倾城,详见走出来的浣纱女。

为了国仇家恨,一对年轻的恋人忍痛分离,美人伴君侧,居然令一个强大的王朝灰飞烟灭!那是一段怎样惊心动魄的政治与情事!

游走在西施故居的画廊,看才子佳人的故事壁画,被穿越的时光,大刺刺的惊艳到。

漫步湖心岛,只见山长水阔,气象万千,融古铸今,包孕吴越。

楼阁壁画诉说的,没有惊心动魄的运筹与争斗,只留下一段才子佳人双双归隐,泛舟湖上的佳话。君在船头,妾在船艄,于王朝倾轧的乱世抽离,安家太湖无名小岛,从此,携手岁月静好。

太湖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没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风光旖旎,胜景天成,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为太湖风景精粹所在。

当代大文豪郭沫若诗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太湖仙岛、三山道院、广福古寺......太多值得赏玩的地方。

白居易有诗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台玲珑五云起……”




鼋头渚,仿佛一方世外净土,抑或超凡脱俗的仙境胜地。身在其间,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山、湖、兰苑、游舟、天都仙府…….置身其中,陶然忘机,不舍离去。还真是,那日,驻足停留,几乎错过最后一班下山的游览车。

心,丢失在太湖深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