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亲历川藏线,你永远无法知道的六个真相(收藏版) 文:花样年华 图:花样年华 来源:花熹(cyp4290) 花熹1 西藏,是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圣地我不知道,但一定算我一个。 那片山水、人们、宗教信仰、让西藏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所有的人向往这里、人们想去接触它、膜拜它、触碰它、融入它。 雪域高原、原始森林、草原、海草子、稻城亚丁、瓦蓝的天空、仓央嘉措、回到拉萨、布达拉宫、唐卡……对那片土地的向往,好奇,一遍又一遍,犹如海上美人鱼的歌声,我必将被蛊惑。 去年已有计划,但未成行,那是2017的遗憾,我不能把它变成我2018的遗憾,或者终生遗憾,不然,我饶不过自己! 人乃沧海一粟,有时候发现自己浑浑噩噩到了这把年龄,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东西,渺小局限得像只乡下老鼠!想想未免气丧! 恶,向胆边生,去西藏,走一遭!管它的! 想到此,我魔性大笑,人能做成什么事,凭的都是一腔孤勇,不敢不顾的,没有不成的! 应该说,有时候,我也不是我自己,生猛得像只恶犬。 花熹2 所以,居然拼到几个志趣相投的“西藏狂热分子”,人生简直不要太完美! 在汉口城市广场是第一次,确认过眼神,是想去冒险一搏的一群人!打了几通电话,制了几轮计划,约了车,约了伴,找了知情人,圈了团队,比对了方案,塞了半箱药,吃的喝的,两双鞋,一年三季的衣服…… 嘿,武汉,嘿,七月。先告辞了! 那天下着小雨,武昌站的清晨显得那样温婉忧郁,对我恋恋不舍。 可我像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写到的一样: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 哈哈哈,放我去飞吧!西藏那个神秘之境等着我,血脉贲张,大脑充血。 人生有时特无聊,能让人兴奋的东西,不多。 花熹3 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因为也许对你们有用。 18天川藏线,这是我小半生最长的一次旅行。对于人生来说,不长,但对于经历来说,胜却半生。有些风景,拿命来看不去问值不值;有些真相,亲历后,才知道;有些人,走近了,你才认识;所谓一夜长大,不是没有道理的。 ![]() ![]() 米兰.昆德拉说过,没有一点点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 318国道,成都至拉萨段,总体来说海拔不断上升,其中不乏会上升到四五千多米的高海拔。心脏窒息、大脑空白、喘不上气。一次又一次。 这条路,无数人向往,也有一些人走过。 第一种包车和自驾。目前想欣赏川藏线一路美景,这是最便捷、最省力的一种。 第二种是骑摩托车,路上看到很多车手,带着不小的行李包,一骑绝尘,潇潇洒洒。 第三种骑自行车,一般是三五成群的青年人,组成车队,沿途住青旅,很考验体力和耐力。 第四种徒步,背着大包,一步步用脚丈量川藏线。 以上几种出行中,第一种,多是有钱有闲有点冒险精神的;第二到四,多是年轻有身体的。相对而言,我更青睐后者,骑行是件伟大的事。 事实上,走在路上的每一个人,身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折磨和摧残。 就以第一种为例,你以为很轻松? 错,整天坐车,坐得人浑身骨头散架,腰酸脖子酸脑袋发懵眼睛打架,恨不能下车跟着车跑一段再上来,早上还好,到了下午,腰和背都不是自己的了。每每回到酒店就像一根破木头被放倒。特别是堵车,几个小时,一天一夜的堵起,身体都在咔咔咔作响,恨不得哭着叫爹喊妈,连跪带爬地滚回去。 这里,我要致敬川藏线上的司机,惊为天人,天,天地的天,人,神人的人。他们武艺高强、能超车、能夜战、能飞沙走石、火眼金睛。 所以,我不羡慕你在城市高速中跑到180码,我膜拜在川藏线能开车的牛人。 ![]() ![]() 还有可怕的高反,百度“高原反应”会出现一个长长的词条。小伙伴中招的有胸闷、气短、干咳、喘、乏力、嘴唇干裂、头痛、头昏、吃不下、恶心、失眠、耳鸣、浮肿、情绪易怒等,不是一天,也不是三五天,也许是整个旅程中都有反应,也许今天没有,明天又有了。低一点没有,高了就有了。红景天不能停! 上一号营地和登稻城亚丁,碰上过有指甲和嘴唇发紫、东倒西歪的游人。 我们四人之前约定,谁高反严重,出现呕吐、发烧、肺气肿等就送谁上飞机返回,有种壮士断腕的悲壮。 所幸,我们四人,有一个当兵的人,有两个户外达人,至于我,环过三镇,走过50公里,个子小,能量大。我常想,再推迟一年,我还有这样义无反顾的勇气吗? 答案未知。 ![]() ![]() 318是入藏必经之路。无论是驾车、路就在悬崖边上开凿出来,而且很多地方,没有护栏。 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如果我回不来,那也是天命。 来到川藏线,真的是一路危机重重,说险象环生不为夸大。 泸定桥 一路上都有坏消息传来,泸定桥我们前脚在上面照了相,不出几天,洪水冲毁了道路,景点被封了。离开成都没几天,有当地朋友发的图片,交警在大半人深的水里指挥交通。而我们前之前还在艳阳高照的成都宽窄巷子、锦里、青羊宫游玩。 通过金沙大桥时,那是川藏交界处,严重堵车,几小时不能动,听说前面塌方的,心情一挫,果然幸运不能一直眷顾我们啊。 后来堵在芒康,前方塌方,不能走。从上午9点枯坐到下午1点你知道是个什么感觉吗?吹牛,讲笑话、给朋友圈里每个人点一遍赞,吃瓜子,最后还没事干?数头发! 堵在波蜜,眼看又是下午1点了,在一个漂亮的小庄园里逗留了几个小时,依然还堵,找不认识的人搭讪、吹牛。没网没信号,一下回到解放前。 断断续续走了一段后,总算进藏。果然看见沿途挖掘机、抢修车在忙碌着。有抢修工悬在峭壁上给山体穿“铁丝护甲”。因为山体随时在你眼前表演滑坡。 最窄的地方仅容一车道过,塌陷的路基,石沙散乱地堆放,而离它落差四五米的金沙江,浑浊的江水怒吼着冲向前方。 这一路,黄沙漫天。怪石嶙峋随时要堕落的样子,令人紧张又觉激刺。 在我们左手边停着一辆大货车,听司机说路不好走,干脆弃车而去,车扔这都三年了。 再往前,一个颇具规模的酒店在河沟上赫然在目,春哥说去年大水将酒店冲毁了。如今人去楼空,残壁断桓。 路上隔不远就是一张路牌,指示牌上的文字惊心动魄,如果是我开车,早吓得扔了方向盘! 前方落石,小心驾驶。 路基塌陷,注意安全。 此处危险,请勿靠近。 水毁路段,车辆慢行。 飞石路段,谨慎驾驶。 前方施工,车辆慢行。 施工路段,车辆限行。 除了令人窒息的美景,沿途这些路牌也是令人窒息的。 惜命者,慎入。否则,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不能跟在大车后面,否则扬起的黄沙让人如坠迷雾阵,无法开车,无法辨认方向。 路上还遇到过坏在半途的车子。这些车上的人,站在路边,一脸凝重,大自然面前,管你是谁,一秒让你没脾气。 这一秒也许你欢蹦乱跳,笑着说来日方长,或许下一秒你就冲入河流或葬于泥石流,来不及给最爱的人留下一句话。 ![]() ![]() 印象最深刻是去林芝的那一夜,堵车从上午一直到半夜。我们俩女的和四个大男人在窄小的空间里和衣而卧,从茫茫人海到生死之交,就从那一夜起。 那天一直都在堵车,蓝天白云的样子看了一万遍。 前方武警执勤,去的车辆放行几个小时,来的车辆再放行几个小时。轮到我们时,已是凌晨! 开夜车是不安全的,我们之前也讲好不许司机开夜车,可是不走,一必须在车上过夜,二是如果早上不放行,又等一天一夜吗? 五个人沉默了,很快车子发动引擎,豹子般蹿出去。 夜黑,伸手不见五指,路明显颠簸,好像要将人的五脏六腑颠出体外!睡意顿消,五个人都醒着,握紧车上的扶手,大气都不敢喘。道路,很滑。 车子打滑了几回,有惊无险,被司机高超的手艺盖过。可是在一处上坡的泥泞路段,车子发出强烈的嘶吼,却仍滑回原处,点火又发动,一脚下去,油门发出踩到4千转的怒吼,车子仍然爬不上去。 司机毛了,朝前车队怒吼:“把灯关了!”想起一个词:犹做困兽之斗。五人战战兢兢,死神拂过我的眉毛。 车里静得可怕,时钟滴滴答答仿佛戳在心上,五个人有人眼睛睁得如铜铃,有人从帽子盖住了眼睛。六个人,都心跳如鼓。 庞涓拿火把照亮大树,看树皮上写的什么,赫然发现几个大字:“庞涓今日死于此树下”! 那日之绝望,莫过于此! 万丈悬崖,随时下来的泥石流,飞石、滑坡……也许我们六人不是同年同月生,就要同年同月死了! 我好恐慌,我还没活够! 后来呢?当与死神赌运气,我们侥幸胜出。 不经历生死,拿什么说爱?西藏,我是用生命在证明,我又爱又作。 川藏线,这个传说中险象环生、夺取多人生命的旅途,我来过,讲真,不会再来第二回。 ![]() ![]() 唾手可得的女人,你不会珍惜。同样的,不费力气的风景,你也不会魂牵梦萦。 在稻城,有个女人,偏瘦,精致,戴着香奈儿的墨镜,一身大牌衣服,骆驼鞋,走路一边喘着一边激动地对身边的女子说:“我喝过几十个国家的机场咖啡,到过世界地理杂志上标出最美的一些地方,看过很多国家的日出,吃过世界各地很多美食……我没觉得怎么样,但我今天到了西藏,看到这里一切,我觉得自己牛逼坏了……” 我们,大概都去过远方,但到了这里,突然单纯的像一张白纸,过往的一切经验都用不上,仍然像孩子般尖叫,跳跃、打圈、惊叹! 不为什么,因为它叫,西,藏! 西藏,雪山之巅、人间净土、三大圣湖。 光是一个蓝天白云,就够你日后念念不忘。蓝和白,简简单单,但颜色之纯粹、辽越、广博、深沉,胜过你之前对天空的构想,很多时候,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写文的很挫,遣词造句都不会了,只想哭,嚎啕大哭。 有一个词叫——美哭。 这条路风景无敌,路途艰险。 一路上要翻越七十二拐,跨过急流,越过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和冰川,还有着若干的大江大河在耳畔呼啸。 包括一号营地、海螺沟、稻城亚丁、牛奶海、海草子、米堆冰川、青海湖、茶卡盐湖、羊卓雍措……你可能在网上刷过千万次,但我告诉你,实地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那种自然的震撼,会让你久久说不出话! 它叫浑然天成。全是大自然的杰作。 远处雪山冰川,近处碧草,小黄花,山泉淙淙。更多的是圆妥妥的山顶,常年云雾环绕。 一泓湖水,清冽,冰砌骨。随处可见黑色的牦牛,在绿坡上缓缓流动,静默吃草。 低矮坚强的灌木,从石缝间突围。让人想起《种子的力量》,说不定石下压着不屈的生命,等着大石风化的那一天破土而出! 一路上进藏,一路落石。在草原上,大大小小,都是石头城,显出荒凉气息,不过司机说,西藏有很多未经开发的矿藏,论资源,全国第一。 山很多,有的有草覆盖,有的光裸。草皮像一件美衣,穿上者神气,没穿者灰头土脸。 稻城亚丁,有一片草地,上面许多小白石头,很多人用小石头摆爱心表白。看到,不觉心头一震!世间千千万万种表白方式,亲爱的,赶往开往稻城亚丁的车,找到那一片草地,摆出心中所爱的名字,一定是最浪漫的一种。 稻城亚丁最高处是的牛奶海五色海,最后的1.8公里是没有任何工具可借用的。在海拔将近五千的地方徒步加攀登是什么体验? 想走,却不敢走;不想走,却不甘心! 我们走得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人手一瓶氧气罐,爬高了都喘气。尽管喘着,脚下虚浮,但往牛奶海、五色海进发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像一个个朝圣者。 还有羊卓雍错、青海湖、茶卡盐湖,是我平生未见的壮美。天!我不说,只上图。让你流口水! 茶卡盐湖三张 青海湖2张 羊卓雍错(也叫羊湖)它也不是不美,而是当时光线不太好。 住稻城的那一天,一下车漫天飞絮,盛大而丰盈。我的心突然脆弱敏感起来,眼泪要簌簌而下。那一场浪漫无边的飞絮,一下子唤醒了我,我的心得到滋养。长久以来,我像个斗士,独立扛了很多事,我内敛,孤高、善感、寡言……不习惯倾诉、不习惯示弱,不习惯报忧……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刚强能干。 ![]() ![]() 某个大师说:“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不管你身上承受了多少,在此都变得很轻盈。” 还有人说“不要轻易去西藏,因为你会忘记回家”。 青海湖的司机告诉我,有三种人到西藏来,失业者,失恋者,如果你既不失业,也不失恋,那就是第三种:失常。 我没失常,就是有点头脑发热。 我见识了雪域高原的人,他们好像就为给众生祈福而生、每天念经、转经筒、磕长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惯。独有的人和宗教文化,都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 藏民磕头 藏民说磕上十万个长头才算功德圆满。而之所以要磕十万个长头,是因为当年宗喀巴大师成佛时,他所坐的地方生长出一棵菩提树,有十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面都有一个佛像,所以他们要把这十万个佛像都拜到。 不到西藏,你无法理解什么叫虔诚。磕长头的,男女老少都有,身体整个贴地行礼。最隆重的叩拜。 清晨去寺庙烧香的,捐香火的,很多很多。混在其中的我,很为自己感到心虚,上天有好生之德,连我这样无信仰的人,也对我不薄。 有一句话写得很美: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拥抱尘埃,不为觐见,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有没有想到那位多情的雪域之王?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还有他醉人的诗篇? 到了这里,你可以忘掉世俗中很多东西,短暂的小憩,在天堂书屋坐一个下午,喝一杯拿铁,看一本《浮生六记》,忘却很多;也可以请藏族阿姐编一头福辫,招摇过市。坐在陌生的牛肉面的馆子里,吃一碗当地藏面。 布达拉宫,珍宝无数 拉萨几日,美如天堂。住的地方,也美如画,老板娘是个聪明通透的小姑娘,艺术照很像人群中就会发光的张雨绮。勾留好几日,一点返程的念头都没有! 流连不去,我梦里几次变了山里土拨鼠,在视野开阔的草原到处乱窜,笑着醒来,阳光落在小阳台上,一地碎金。 花熹4 这一路除了颠簸、疲惫后的心浮气躁、张牙舞爪的和队友互怼外,我的身体状态还好。最棒的是,全须全尾的活着回到人间,落地到热气腾腾的江城。车过长江二桥的时候,我对林说:“真热”。 我们准备去吃一顿大餐,林说给我洗尘。想念小康,唤他一起,不想,他被奶奶晚餐的红烧肉吸引,冷落了我这个离家多日的人,让我这个老母亲的思念无处安放。想你呀,笨蛋! 晚上在台灯下读到一段话:“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该看书时看书,该玩时尽情玩,看见优秀的人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也不轻视。有自己的小生活和小情趣,不用去想改变世界,努力去活出自己。没人爱时专注自己,有人爱时,有能力拥抱彼此。” 特别喜欢,就像云轻飘飘落在心房,软软的,糯糯的。心里一下子就敞亮明快了。这世界,值得忘情拥抱。 end ps:终于把它写出来了,好饭不怕晚。回来处理了很多事,写了一些其他的文字,这个一直搁浅下来。差点以为只有要做一个虎头蛇尾的人,因为已经很少写这样的散文了。还好昨天一鼓作气写下来,很顺畅,早上五点起来有又写,终于写完。有点长,耐心点哦。 找当时的图片也花了不少时间,还好,我一直知道人生没有捷径。 对自己的川藏行是一个交代。这是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愿我的朋友们都安好!谢谢挂念我和请我吃饭的朋友们,我回来了,很好。 既有诗和远方,也不埋怨眼前的苟且,愿珍惜当下,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共勉! 老师也有诗和远方,为了放松,也为了更好的迎接新工作,我去了西藏。 对于今天的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文后留言,我们评论区见。 另外,我组建了一个教师家园群,进群者必须转发过我的文章,遵守群规。群里分享最新教育资讯,热点教育话题,各地教育政策、教师心里话等。欢迎同行和支持教育的人士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