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杯水浒】2——球王发迹

 施耐庵dt 2022-07-15 发布于山西

今天是2021年11月11日,今晚国足将在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的第五轮对阵阿曼。由于前四轮仅积3分,因此从现在开始国足的每一场都不容有失。也就是说,国足今晚只有战胜阿曼,才能保留理论上的出线希望。当时,原地踏步就是退步,一些西亚小国在足球人才建设体系上已经远远的优先我们,所以这场比赛,大部分球迷还是看衰的。

国足从啥时候就不行了呢,不少球迷谐谑的说是从高俅退役后开始的。当然,玩归玩,闹归闹,人家高俅会蹴鞠不假,但是蹴鞠和现代足球的规则差异还是很大的,这吹不得。高俅这个人物,想必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并不会对他有多大的关注,因为《宋史》对高俅的记载前后甚是矛盾,他的发迹史大多记载于偏野史和趣闻性质的《挥麈后录》中。在《挥麈后录》中,高俅出身于市井,本身就颇有文采,更有一身蹴鞠的绝技,大文豪苏轼对这个小伙子十分欣赏,先为己用,之后又把他推荐给了曾巩之弟曾布。后来曾布又把高俅推荐给了王晋卿,他这才机缘巧合给赵佶送篦刀得以一展球技,继而被不想当皇帝的徽宗重用。

但是想要把高俅刻画成梁山的大敌,施耐庵明显不认可《挥麈后录》中的记载,原本高俅“笔札颇工”的被动属性被施耐庵改成了胡乱学诗词歌赋,并且也没让他和苏轼有任何瓜葛,《水浒传》中可是让董将士推荐给了“小苏学士门下”。小苏学士是何许人也,不就是东坡的弟弟苏辙嘛。苏辙虽然风流倜傥,但也不喜欢高俅这种浮夸的人,继而把他打发到了小王督太尉家,这多少有点让他人背黑锅的意味。

无论怎样,喜爱文艺和运动的赵佶,对高俅是十分的待见,甚至在小说中,基本对高俅那伙人就是言听计从的状态,从这点就能看出,无论梁山头领们对朝廷有多么的忠诚,只要赵佶对高俅等人保持“宠爱”,梁山等人在朝廷众人眼中只是炮灰。

施耐庵除了让高俅和几名梁山头领产生恩怨外,对高俅的侧面诋毁性描写也比较露骨。比如按照辈分高衙内应该管高俅叫哥,但是高俅直接把这弟弟认作儿子,你可以说高衙内趋炎附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施耐庵想说像高俅这种恶人就该断子绝孙,所以你想要后代只能行这种乱X关系。

当然,也可能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虽是认弟做儿,高俅对这个儿子也是好的不得了,后续的剧情大家也都知道,为了满足高衙内的私欲,高俅可是策划了整个消灭林冲的计划,只不过天雄星当时命不该绝,逃到梁山也算开启了新人生。高俅这人,记性特别好,年轻时候在街上与人比武,被人一棒打翻,发迹之后想报旧仇,却发现此人已驾鹤西去,巧合的时这人的儿砸成为了自己的手下,高俅有机会打击报复了。所以,在高俅之后,《水浒传》出现了第二个关键人物——王进,至于高俅为何必须要王进置于死地,咱们下一章聊。

咳咳,最后说一下,高俅来了也救不了现在的国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