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的力量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总有人问我你文中的诗歌是怎么记住的,这句话还有一句弦外之音——你记那么多诗歌有什么用。有什么用,中国这个民族真的很奇怪,如此诗意浪漫,又如此现实功利。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国度,二千多年来,朝代不断更迭,但文字和文化却从未中断过,即使是被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没有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只有文化的中国!刘老师说你是个奇人,你的奇在于你的真实和家国情怀,如今这样的人太少了;可是如果在古代,你也就不奇了,大家都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正常人而已。         

二战中,梁思成把日本奈良和京都从轰炸图中划出来,他说我也恨日本人,他们炸死了我的亲人,但是奈良和京都的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世界的。中日战争期间,两国学者都在潜心研究《文心雕龙》,为战后交流做准备,一切终将黯淡,唯有智慧与美长留人间!余秋雨在书中记录过晋商的发展和古城平遥的变迁,很多人去旅游,平遥政府自身也开始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并把新建的城区命名为秋雨新城,表达对余秋雨对保护平遥古城所做的贡献,而他只是写了一篇文章。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刚出版被禁,书中以一位平凡士兵在战场残酷生活和心理为主线讲述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战争故事。德国官方为什么不能面对?他们不能面对的其实是,作者对战争正义性和个人生命价值的追问。这种无声处听炸雷的力量,最终加速了战争的结束!普利策获奖照片,机场,三个美国孩子迎接父亲归来,第一个大孩子跑得很快,第二个和第三个也很高兴,但明显对父亲很陌生,他们的童年都是在父亲参战中度过的;还有一张是一位士兵战死了,他的口袋里掉出一张照片,是妻子和孩子。有人推测这些照片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战争结束。小说《西线无战事》里就描述过这一幕,士兵把对方用刀捅死了,发现死去的人随身携带着家人的照片,杀人的士兵非常痛苦,一直沉浸在自责和忏悔中,并决定战后要找到死去敌兵的家人去补偿他们。垮掉的一代,这些从战争中再回到和平生活中的人,他们已经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生活了,他们的精神被战争彻底摧毁了。和美国同学聊音乐,我认为好的歌词应该像诗一样,他也表示赞同,并说鲍比迪伦就是这样,在他们那个年代很多,现在不多了。那些摇滚歌手们,看似叛逆、颓废、暴力,其实他们的心灵比谁都干净纯粹,是孤独的文化斗士,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俗世竖起一面理想主义的旗帜! 

        世界文化遗产教授非常痛心和不解地问,你们中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遗产为什么反而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呢?我无言以对,想起修缮故宫时,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找不到工匠修复了,传统和文化正以比生物灭绝更快的速度走向消亡……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