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上说,人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往往是受到某件事情的触动,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我觉得很有道理。 杨澜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当时她还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做节目,事业如日中天,红遍大江南北。一次和朋友吃饭,饭桌上有个人问她愿不愿意出国留学,可以资助她。那个朋友解释道,他觉得杨澜很年轻很聪慧,应该继续深造,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华。杨澜说当时她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她在正大综艺做得那么好,为什么要离开,也就一笑了之。不久,电台照集体照,一位过气儿的主持人来了,但其实台里并没有通知她来照相,场面非常尴尬。杨澜说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她,她去找那个愿意资助他留学的朋友准备赴美留学,才有了之后更丰富的经历。电影《肖尚克的救赎》是一部对我触动很大的影片。当时我看见已经在监狱呆了五十年的犯人,保释出狱后竟然因为不适应自由,自杀了。这些墙很有趣,一开始你痛恨它,慢慢地你就习惯了,到最后你便不能离开它了,这就是体制化;虽然朋友瑞德一再警告安迪,希望这东西在监狱里是不应该有的,但安迪二十年来,从未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在瑞德保释出狱后,按照安迪离开前告诉他的地址,他发现一块石头下面压着钱和一封信,信上说既然走到这,为什么不再远一些!瑞德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就战战兢兢地坐上了去找安迪的汽车,两个老朋友在墨西哥海湾碧海蓝天下重逢了。这些都震撼了我的心灵,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发现我在某种意义上,也一直生活在“监狱”里,没有冲出体制的勇气。公司的外教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还有他看见我满篇语法错误的英文信,还是坚定地对我说:“这不妨碍你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触动了我,让我想重新拾起一个梦。考研考了两次,第二年一蹶不振,朋友就用《肖尚克救赎》里安迪对瑞德说的那句话安慰我:既然走到这,为什么不再远一些。我重新鼓起勇气,脑海里浮现就是通往墨西哥海湾的自由之路,尤其是安迪越狱时除了要穿过他花了二十年打通的隧道外,还要爬过一段五百码的粪池。当他从粪池中出来时,一道闪电照在他身上,他仰天长啸了一声,二十年来他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他终于救赎了自己!他不仅救赎自己,也救赎了别人。在监狱中他帮狱警报税,报酬只是和几个朋友在房顶上喝冰镇啤酒,他要的是自由和尊严;他坚持给州议会写信,六年后,他的努力得到回报,建立了监狱图书馆,改变了狱友的精神面貌,让每个人心中充满希望;他在录音室冒着被关禁闭的危险放歌剧,影片以瑞德心灵独白的方式道出: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但是我却忽然有了对自由的渴望。“不要忘了这个世界还有一切穿透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安迪。 电视剧《空镜子》,燕儿的姐姐莉很看不上小气的翟志刚,但燕儿准备和翟志刚就这么凑合过了。燕儿意外流产后,翟志刚坐在走廊非常伤心,他心疼的是失去的孩子。燕儿痛苦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围巾掉了,想拾起来却蹲不下去,翟志刚依然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头都没抬一下。燕儿艰难地俯下身、疼痛难忍地拾起了围巾,并做了一个决定——离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