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最近网上疯传一则高校招聘启事,无非就是给大家描述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桃花源,对科研压力大的高校教师和一职难求的学生来说,追捧的原因无非是一种审美补偿。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在审美中得到补偿!

这则招聘启事和偶像剧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高富帅爱上灰姑娘换成了桃花源,你忘了吗?当武陵人去找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入口。

我也向往桃花源的生活,或者说我几乎一直也生活在自己构筑的精神桃花源里,但我慢慢发现,桃花源的人也要面对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样不少。

我对朋友说,虽然中文的课程耳熟能详,但一想到上讲台还是惴惴不安。朋友说,你上课我一点儿都不担心,需要的只是时间;我担心的是你的性格,你只愿意接受生活中你愿意接受的那部分,另一部分逃避不去面对,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知道我这个致命弱点,这段时间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尤其是一件事很深地触动了我,一天早上和一位教英美文学的老师探讨文学理论,话很投机;他除了本科生的课,还要带职高的课,然后他就去给一群英语还没有猪宝好的半大孩子上课。简直就是哄着他们上课,课堂氛围和纪律也不错。我很感慨,阳春白雪谁不会谈,动动嘴皮子就行了,难得是怎么在俗世里踏踏实实地做事做人。

这就好像年轻的时候喜欢《红楼梦》,大部分时候我也并不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沉浸在精神的小世界里;现在才忽然发现《金瓶梅》的世界才是现实人生,各色人物活色生香地活在这滚滚红尘里,有滋有味,亦正亦邪,比《红楼梦》里的人丰富立体多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妈妈,俗气、市侩、善良、热情,这就是人,市井生活里的你我他,谁都别装。

最佩服汪曾祺了,以红楼梦的笔法写像金瓶梅一样的现实人生,如《受戒》,这里的和尚也吃素,但是过年除外;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常来的是一个收鸡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一开始我觉得他幽默,后来才感到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幽默的背后是真相的力量!

推开窗,遥望终南山,雨后,空气很清爽,鸟语花香,终南阴岭秀!这是不是我的桃花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