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瞻远瞩 胸怀天下——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本来我觉得新加坡的汉语现状有什么好讲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只有一所孔子学院,直到我看到前总理李光耀用尽毕生心血推行的双语政策,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华文的坚持。国际政坛评价李光耀“务实”,合上书,我觉得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主义体现在对华文始终不渝的情怀。

高瞻远瞩。半个世纪前,三十多岁的李光耀仿佛船长载着新加坡二百万人民在风云变幻的东南亚,不知何去何从,前途未卜。李光耀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认为语言政策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的基本国策,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各民族母语为第二语言。在占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华人中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认为他要消灭华文,而这恰恰是李光耀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反复权衡后的慎重抉择,英语是世界通用语,掌握了英语就掌握了与世界沟通的工具,让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占有有利地位,日后大量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正是这一政策带来的优势;华语作为第二语言,可以有效地和中国对话,也避免了新加坡内部种族的分裂。我看完《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政策》,我能够感受到李光耀比任何人都热爱中国的文字和文化,以及其中传达出的价值观和民族核心精神,但为了新加坡的未来,他必须选择英语为共同语,内心该是多么挣扎。难怪他在答美国记者问时,说:“最难做的抉择是有关人民心底文化和情感的问题,比如语言政策。”

外交策略。70年代,李光耀邀请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我国领导人认为新加坡的发展之路可以借鉴,还和新加坡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和中国建交,提高了新加坡的国际地位,不仅如此,李光耀还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穿针引线,促进了中美的发展。李光耀说,新加坡是个小国家,它的作用就在于此,发挥好这个作用,也就体现出新加坡的价值,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新加坡也不会可有可无。

胸怀天下。我正在想为什么李光耀在身体还很硬朗的时候,就辞去总理的职务,在书中也找到了答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李光耀说,如果继续在总理的位置上做下去,那么无非是证明自己老当益壮,不如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让新加坡能继续良好发展。他以内阁资政的身份继续为新加坡保驾护航。东南亚因为其战略位置,历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光耀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推行语言政策时慎之又慎的原因,稍有不慎引起内部分化,就会牵动整个东南亚的局势。他在风雨飘摇中引领新加坡走了半个世纪,他说希望一百年后、二百年后,新加坡依然有尊严地屹立在国际社会!

一个人改变了一个国家的走向,一个时代,他被称为新加坡的国父,当之无愧!“我花了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建立了这个国家,我得到了什么,一个成功的新加坡;我失去了什么,我的一生……”

李光耀去世后,新加坡几百万人民在灵堂外排队想送国父最后一程,只想说一声:谢谢……

这是一本改变我人生观的书,我在研究东南亚其它国家时已经如拨云见日般,发现语言、文化不是孤立的现象,这本书和李光耀的一生践行了——语言是个政治问题,他看自己国家、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深深地震撼了我,颠覆了我之前狭隘的小世界。

对了,我一直以为新加坡绿化好是因为气候,不是,大量的雨水冲走了表层的土壤和养分,并不适合种植树木。每一棵树,一草一木都是精心栽培出来的,培土、施肥、用心良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