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贞洁观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吴组缃的《菉竹山房》,我看来看去,讲不了一节课啊。阴森,无趣,旧社会的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死去的男人,而且这个婚事是征得女方家同意的,原因是女孩之前和翻船意外死去的男人有私情。虽然是“冥婚”,但也因此保住了女性的贞洁。

古代,女人的贞洁是比生命还宝贵的东西,但并不是一直这样。

春秋战国,楚国要攻打韩国,韩国派使节去秦国求助,秦宣太后(芈月传的故事原型)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给先王侍寝的时候,他把一个大腿放我身上,我觉得很累;可是如果他把整个身子都压上来,就很舒服。(暗示使者,没点好处谁帮你呀。)这首先说明当时社会风气很开放,到了汉代,汉武帝他妈还是二婚呢,也没人说什么。

清代,王士桢在《池北偶谈》里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这其实就是我之前说到的“文学接受心理”,历代作品作家的一部接受史,也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想。唐代元稹创作的传奇《莺莺传》,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结尾作者还要说是莺莺魅惑张生,给后人警示;到了元代,根据它改编的戏曲《西厢记》,主题则变成了“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似乎没人在乎莺莺贞洁的问题,杨义先生说这和元代是少数民族政权,贞洁观念淡薄有关,另外每当中原文化衰微时,总有少数民族融入给其增添活力!

明清时代,贞洁思想对女性禁锢越来越深。明代有个女子,手被陌生男人碰了一下,就砍断了!女人宁愿病死都不让男人看病。如果宣太后知道这样的事,也会像王士桢一样,说:“皆大奇也!”

但现实就是这样吊诡。维多利亚时代本来是禁欲时代,但这个时期的小说成了黄色小说的代名词;而汤显祖《牡丹亭》也是产生在封建礼教最令人窒息的明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人们总要寻找释放的出口。

外国有没有贞洁观念呢?

也有,英国19世纪小说家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19世纪作家霍桑的《红字》(故事发生在17世纪)。我尤其喜欢后者里的女主海斯特,她因为通奸生下了珠儿,被带上了象征耻辱的红色A”字,她不想说出对方的名字,因为那个人是牧师。海斯特善良、正直反而赋予了红字相反的意义,牧师深受良心的谴责鼓起勇气承认了本应和海斯特共同承担的罪责,不过也死在了海斯特的怀里。结尾,海斯特带着珠儿远走他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