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人追星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我前些年买的一些书,现在在孔夫子上已经炒作到四五百元了。我很欣喜,觉得人们开始重视文化了,可朋友说,恰恰说明需求少,不再版了,所以贵。

快餐时代,很少深度阅读。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是美的时代,唐代就是“诗”的时代,所以闻一多先生说,大家都说唐诗,可我却要说“诗唐”。

追什么星,其实最能看出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唐代人也追星,追的都是诗人。唐玄宗喜欢《兰亭序》,这也是追星。

我讲几个唐代追星的奇葩。

有个叫魏万的人,特别喜欢李白的诗,那个时候信息、通讯都不发达,所以也许你刚知道诗人的足迹,诗人又离开了。魏万就这样一路不辞辛劳地追去,李白见了他也挺感动,赠给他诗稿。还有一个人干脆把名字改成张碧,这样好跟李白对应。

张籍本身就是个诗人,他把杜甫的诗集烧了,喝了,说这样可以改变自己的肝肠,可见他对诗人的追慕;葛清居然把白居易的诗刺在身上,还配了图,人称“白舍人行诗图”;李涉遇到土匪,土匪也追星,如果你真是李博士的话,你给我们写首诗。因此李涉就写了“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这首诗,有一种诙谐感在里面,还躲什么躲啊,乱世里到处是“强盗”,当然此强盗非彼强盗,而令我惊叹的是,强盗看了大喜!说明看懂了,还是知音,果然唐代人人都懂诗。

我想起朋友曾经调侃我,你在现在当然算是文化人了,如果在唐代、宋代,则泯然众人矣,没什么大不了的。哈哈!

我也有过追星的经历。

在新泽西时,我忍不住给耶鲁大学的孙康宜先生写了封信。当时我实在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离偶像如此之近。

我向先生倾诉了我从大学时代就看过她的散文,神往她笔下的“女人桌”,尤其是她对电影《钢琴课》、《霸王别姬》的点评,而这也是我最钟爱的影片。

先生回信:来信收到,谢谢你一直对我的关爱,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