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唐宣宗,前半生装傻,做了皇帝励精图治,律法严明,很多人觉他冷酷无情。我想,如果一个人若是没有强烈的爱恨信念支撑,如何能忍受数十年如一日痛苦、孤独生活的煎熬!  

这苦不是凡夫俗子受得了的,这情自也不必向谁解释。

虽然,客观叙事是写作的开始,可我近来越来越发现,无论哪种风格的作者,或淡或浓,但他们一定都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以极度悲悯的情怀注视着苍生,不然写不出来,艺术家也一样。

创作冲动来源于强烈情感对心灵的冲击,如词学家况周颐所说,天风海雨外有一颗不得已之心,就是词人(诗人)之心。

李商隐有一句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既然我们不过是尘世间的一粒微尘,为什么还要有爱和恨,为什么要有感情?显然,说这句话的人,情最是深衷。

我们也可以问自己,吾宁爱与憎?

契诃夫《苦恼》,一位马夫失去了儿子,有苦恼而没有人诉说,只好对马儿说。课本上说,揭露了沙皇俄国的虚伪无情。我觉得,太小看我们伟大的作家了,他们的情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作品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

写的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情感,对象、事件都没有意义,情感才是永恒,这才是文学的魂魄,和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的根本特质。

所以,巴金《第四病室》里,一千年后躺在病床上,际遇相似的读者读到杜甫《月夜忆舍弟》才会潸然泪下,“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这个“家”是千古伤心人的家!夜里他对同病房的人说,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死讯寄给我家“浙江某地”。他在担心什么,他怕“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曾经对朋友说,喜欢苏轼的豁达、乐观,古灵精怪的江南女子如她,说,要真的看透了,他就不写了……

吾宁爱与憎?苏学士一定也问过自己吧。李泽厚说,中国古典诗词里所体现的人生的空漠感无如苏轼,但我看到的全是爱,除了爱,还是爱,爱自然、爱苍生、爱天地间的大美!爱天地众生太美丽!

无论天风海雨,我自天容海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