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题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记得当时和朋友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多妈妈带着孩子,朋友看着周围的观众,诙谐地笑了笑。你笑什么呢?这些妈妈真的看懂这部电影了吗?真的理解它的意义吗?他们以为是一部励志片,带着孩子来励志。

可它的主题不是励志,而是不流于俗的胆识和勇气!有几个人敢不让孩子上辅导班,那他是真的看懂了。

潮流的力量是巨大的。

孩子幼儿园大班,很多人都把孩子转到学前班了,我一直坚持坚持,但当所有人选择离开的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我们无时无刻不受潮流左右,用世俗的眼光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中学时,老师介绍北宋词人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大家觉得他是个笑话。如今,年近不惑,我越来越觉得打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有几个人能有这么洒脱。一个文人,放弃了科举,居然专门去填词,去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蒲松龄一生都在参加科举考试,还没老婆活得明白,老婆说我们有几亩地,生活还不算太差,我很知足,不知道你还求什么?

读博的时候,我遇到一些同学,他们在单位已经是教授了,但是觉得还差一个博士学位,于是在职读博。好像古代,差一个进士出身,自己都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大家都“标准化”得没有内容,包括我。

贾平凹曾经去陕北,问放羊娃,你为啥放羊?为了娶媳妇。为什么娶媳妇?为了生娃。为什么生娃?为了放羊……

我们跟他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反者,道之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