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听风听雨,不用“见”而用“听”,有些解析说是不忍见,我的理解是当你“听”的时候,人是处在一种思绪纷乱的状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见亦未见,见的只是“心象”,而非眼前的“物象”。“一丝柳、一寸柔情”,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林夕写的歌词里有一句“你走了,却散落在四周”,都是一个意思。情丝袅袅,欲说还休。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本来想借酒浇愁,但是被莺啼惊醒。夜半酒醒人去后,最是寂寞心。 下半阙无非是写物是人非,但关键是怎么写。 西园日日扫林亭,“日日”耐人寻味,既然佳人不在,为什么还要日日打扫?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女孩“每次”出门的时候都要用手捂住裙子上的一个破洞,她怕也许不知道是哪一次就会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她的邻居),每天都在这种期待中度过。依旧赏新晴,“依旧”暗含“曾经”也赏过此景,此情此景从未忘过。我有时候都怀疑词人是更喜欢这个人,还是更喜欢“玩味”这种期待和追忆。 宋人写词重神韵,从“虚”处落笔,陆游怀念唐琬“曾是惊鸿照影来”,情韵悠长,耐人寻味。此句“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极具画面感。这不是皇上和果郡王看着空荡荡的秋千想念嬛嬛的样子吗?作者把唐诗宋词的意境融入了笔下,影视作品又展现出来,便胜出一筹。 幽阶一夜苔生。不仅写出佳人没有来,也写出抒情主人公百无聊赖,慵懒的状态,还让人触摸到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无所不在。 |
|